“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职英语师资建设
2018-08-03江伶俐吴慧聪
江伶俐 吴慧聪
课题:本文为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6年度基金课题“国际化背景下高职英语教育的定位及应对策略”(课题编号:XVI404)的成果之一;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度校本课题《“一带一路”倡议下我院国际化办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7-09)的成果之一。
师资建设是创建优质校重要的内涵建设,是高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核心动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加大了对沿线各国的教育支持,沿线各国输送到中国的留学生人数正在逐年增加。留学生规模的扩大促使各高校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是深化教育改革开放、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为中国发展战略服务的知华友华人才、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流合作、构建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的重要战略方针和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演讲时说“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中国基建技术举世瞩目,要授人以鱼最好的途径就是发展来华留学生,留学生学会中国技术,传播中国标准,推广中国文化,以保证未来中国将会在更多的领域有更大的发言权。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在2010年印发了《留学中国计划》。《计划》指出要加强中外教育与合作,推动来华留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到205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来华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来华留学生中亚洲国家生源占54.76%,非洲国家为20.47%,欧洲国家为15.55%,而整个美洲地区的留学生只有7.84%,大洋洲留学生只有1.37%。这些留学生来自183个国家,学历留学生占88.10%。除了美国和韩国以外,其余国家全部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大契机。”
2.留学生规模的扩大对我国各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明确指出与沿线各国合作要看到各国教育特色鲜明、资源丰富、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巨大。中国将在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的三个方面重点合作,对接沿线各国意愿全面推动各国教育提速发展。“一带一路”是中国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顶层设计,是中国教育逐步走向世界的路线图,是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抓手。“一帶一路”战略蕴含着巨大的教育能量,为我国教育主动面向世界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新任务,为中国教育带来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挑战。2016年,来华留学生的学科分布较往年已有了极大变化,语言留学生已经下滑到第五位,增加的专业主要集中在中医和工科类课程。这就要求这些行业的教师必须具备对外教学的能力和国际化的视野。
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1.学院及上级主管部门重视不足
尽管《留学中国计划》里说到2050年来华留学生要达到50万人次,来华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但是从高职院校到本科院校甚至到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默认这个留学计划主要涉及的是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基本被忽略了。现在推行的英语品牌课也只是针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没有被纳入考虑。为了配合品牌课建设进行的英语师资培训也将高职院校排除在外。由于高职院校普遍是从近几年开始招收学历教育留学生,各级教育机构甚至教育主管部门也因此对高职院校的双语师资培训重视不够,强调的也不够。而随着来华接受学历教育的留学生人数的增多,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也必定要增加才能满足教学需求。
2.缺乏教学名师和完整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由于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工人”,学校偏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在招聘师资时对教师的实践技能要求较高,而对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强调的不够。个别专业系里只有一位或者两位能够进行英语授课的教师,对其他教师形不成示范作用。没有一个火车头来带动整个团队的建设,形不成完整的教学团队,将会直接影响学科品牌的建设。没有完整的教学团队,应付长期常态式的涉外教学就捉襟见肘了。根据《留学中国计划》的规划,2017~2020年正是中国实现“留学强国”计划的关键转型期,要实现留学中国梦从量变到质变,教学名师的示范影响和完整的团队建设都迫在眉睫。
3.教师培训缺乏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
众所周知,现在大学教师压力极大。年纪大的有丰富经验,有高级职称,有稳定的生活,却缺乏坚实的语言基础,学习新东西比较慢,不能作为双语教师的备选力量。而年轻教师基本都接受过系统的硕士或者博士教育,甚至他们中的很多人是从海外求学归来,语言基础不错,但承担课程较多,还要兼顾实验、课题和科研论文等等。要求年轻教师在忙于自己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家庭生活的缝隙里还要抽出时间学习外语,没有一点激励机制不太现实。对评职称没有帮助,对平时的教学没有借鉴意义,没有任何外在动力,全凭教师自觉,效果肯定不尽如人意。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考虑到现实问题,只有制定完整系统的激励机制才能鼓励教师长期坚持,自觉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
4.师资结构不合理
能进行英语授课的教师往往是近几年毕业的研究生或博士生。他们因为所受的教育程度较高,至少英语过了四级或六级,在英语语言上有老教师、老工程师所不具备的优势,稍加强化就可以进行双语教学。但是他们往往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现场经验,教学只能是停留在理论和书本阶段。高职教育培养的就是技术工人,是有国际眼光的匠人,不懂实践的工人肯定不是合格的匠人。老教师经验丰富,从现场请的老工程师的经验更是宝贵,但是这些人的英语能力往往又极差。这就形成了师资结构上的严重不平衡,直接导致师资不足。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1.重视高职教育,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学子欢迎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实施好“丝绸之路”合作办学计划,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离不开高职院校的参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明确指出要鼓励中国优质职业教育配合高铁、电信运营等行业企业走出去,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合作办学,合作设立职业院校、培训中心,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和项目,开展多层次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当地急需的各类“一带一路”建设者。多层次职业教育和培训意味着来华留学不仅仅包括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这种高层次的留学,也包括能够为沿线国家基础建设提供基本技术支持的高职院校。高职院校近几年也开始招收学历教育的留学生,对各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不是只涉及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私事,而是直接影响留学中国计划的质量。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应该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的双语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大投入,把高职教师纳入到英语品牌课建设计划内,提供高职教师接受英语培训的机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有特色,民族语言各有不同。各级教育部门,尤其是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各校的专业特征,合作国家的语言,主动给各自院校的专业课教师进行小语种语言培训,以满足各自学校发展需求。
2.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促进师资培养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化课程是一种为国内外学生设計的课程,在内容上趋向国际化”。国际化课程一般公认是以英语这种世界通用语言来传授专业知识,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在同一个教室学习,用英语作为学习和交流讨论的语言。开发国际化课程需要教师通晓国际规则,具备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能力。世界上主要的留学目的地强国,如德国、法国、意大利、丹麦和荷兰等国家近几年都纷纷开发英语课程以吸引国际学生,尤其是亚洲国家生源。开发国际化课程对教师的英语能力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提供了绝佳的锻炼英语能力的机会。教师亦可利用MOOCs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我国不少的专业领域己跻身于世界一流,尤其是以高铁技术为首的基建技术。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走出去的瓶颈就在于国际化课程,而开发国际化课程的主要瓶颈就在于缺乏英语授课的师资。开发国际化课程既能吸引留学生,也能促进英语师资建设。
3.加强境外培训,引进境外师资
实践证明,“请进来…走出去”是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师资队伍培训提升的一个重要形式,更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思维和国际交往能力教师的有效途径。语言环境对语言的学习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可以尝试让专业课教师到英语国家进行短期语言强化学习。让教师“走出去”进行境外培训。高职院校亦可通过“请进来”外籍教师来帮助改善学校英语师资的不足。江苏省自2000年以来,已经引进5 000多人次的外籍教师进行授课。外籍教师与本土教师共同开发国际化课程,合力培养国际化人才。
国际化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实施“丝绸之路”师资培训,就是要加强先进教育经验交流,推动沿线教师交流研修,推进优质教育模式,跟进教师培训,促进沿线各国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均衡发展。在此背景下,各地政府、各高职院校正在积极加强师资培训,探索师资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力争找到适合各院校特点的发展模式,助力《留学中国计划》落地,促进各校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