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创新领跑者:王建利和他的开普博雅

2018-08-03周春伦供图开普博雅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博雅学校教育

本刊记者_周春伦 供图_开普博雅

王建利,北京开普博雅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杜克大学MBA,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博士,翊翎未来教育投资基金合伙人。目前领导的开普博雅公司及STEAM国际研究院正尝试面向学校提供中国化的STEAM教育解决方案。

一个面向未来的“创新教育生态圈”正在有意识地形成。

这个生态圈以各类独立于体制外的创新学校为主体。几年前,深入中美文化和教育交流近20年的王建利博士创建开普博雅教育智库,先后投资了多个创新教育项目,其中就包括鼎鼎有名的一土学校及本刊5月号曾报道的北京探月学院。

2018年,一土教育将美国AltSchool硅谷校区收入麾下,创办了一土硅谷校区。同年,北京探月学院顺利完成首届招生,并成为MTC在美国之外落地的第一所高中。

在王建利博士看来,我们不仅正在经历第四次科技革命,而且正身处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时代。这不仅是指科技革命让教育的大规模、高效率、个性化第一次成为可能,更是指,政策支持、家长认知转变、技术进步这三大条件在过去几年里同时汇聚。

这意味着,中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大规模变革已到了临界点,质的转变即将发生。

“我做教育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王建利有多重身份,杜克大学MBA,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博士,北京开普博雅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翊翎未来教育投资基金合伙人。而现在,他的另外一重身份将更加为人关注:北京探月学院、一土学校、STEAM中国分会投资人。

还在本刊5月号采访探月学院时,遇到王建利,我们就怀着无数疑问:工科背景出生的他为什么会做教育?为什么投资探月?为什么偏偏相中了Jason(探月学院创始人)这样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小伙?

深入接触之后,我们找到了答案,也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王建利出生在山东青岛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校长,母亲是老师。王建利的家,大门口就正对着学校操场,一脚踏出门就是学校。在这样的环境长大,他每天接触最多的人除了学生便是老师。

记者曾形容探月学院创始人王熙乔是体制教育的一条“漏网之鱼”,这个词用在王建利身上同样合适。在“考试机器”还不甚严密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父母对王建利的开放和包容态度,让他从小享受了比同龄人更多的自由。不喜欢的课,他可以不上;他可以和自己喜欢的人交朋友,尽管这些人是其他家长眼里的问题学生;甚至,从来没人告诉他应该上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是不是要出国。一路走来,每一步都是王建利的自主选择。

青岛文化有它独特的两面,一面是传统山东人的敦厚笃实,另一面是海滨城市的开放和张扬。作为青岛人,王建利就是典型。他形容自己,外表看起来规矩温和,实际内心从小就有一股子叛逆劲和不安分。

而这些叛逆与不安分,到美国之后,在王建利的学习与工作中发挥了作用。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所在的黑堡(Blacksburg),是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个人口不到5万的小城。读博士的第一年,出于对美国基础教育的好奇,王建利选择去拜访一所离大学十多分钟车程的小学。尽管不远,也几乎到了城市尽头。

本来是去看“外国人”,没想到这里中国人太稀奇,王建利自己反而成了被围观的对象。在一个又一个有关中国的问题面前,他第一次意识到,“外国人”对这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有怎样强烈的探究欲。

接下来读博的5年,王建利主动投入到当地教育,参与了很多教育类项目。他曾和同学在化学系教授支持下,将一辆18轮的沃尔沃大卡车改造成移动化学实验室,开进偏远山区学校,指导当地学生做实验;他组织了公益学习班,免费教授当地一些孩子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

这些经历,加深了王建利对美国教育的了解,也成为他未来真正深入创新教育的诱因和基石。

第一个让汉语成为美国学校必修课的人

博士毕业之后,王建利随公司辗转到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一座更偏远的小城市。

工作之余,王建利开始有意识地向当地人介绍中国文化,比如,与当地中小学合作,免费为学校开设中文课程。这几乎完全出于个人兴趣,但内心也存有一个“回报”的愿望。博士期间,王建利靠着奖学金生活,基本没做过任何兼职。现在他非常乐意为美国的孩子做点事情。

2001年,王建利参与创建NGO组织CCEC(中美文化交流中心),开始更多投入到推广中国文化的事业里。与当地学校的合作机会增多,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和声誉。

美国拉丁裔族群庞大,很多学校通常将西班牙语作为母语之外的必修课。2004年,出于前期合作建立起来的信任,当地一所知名的K12私立学校找到王建利,开始将中文作为所有孩子的必修课,并由王建利团队全面负责。

将中文作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这在以“保守”闻名的美国南方、甚至整个美国,也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编教材、找教师、开发课程、教师管理。当地华人稀少,NGO团队成员大部分也是美国人,师资成为最大瓶颈,王建利便负责培训教师,以及帮助新教师适应环境。

CCEC也因此成为推动中文进入美国学校必修课的第一家机构。两年后,CCEC在中国文化传播方面的成效惊动了中国驻美大使馆教育处。

这所私立学校的成功,促使更多学校选择CCEC团队进行深入合作。与此同时,他也帮助大使馆牵线搭桥,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并自掏腰包无偿支持美国学校师生前往中国访问、交流。这个积累阶段也成为王建利未来发展开普博雅的重要资本。

此后几年,王建利到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继续攻读MBA,其间,他接触并从事了多个行业,唯有对教育,始终坚持纯公益。

王建利博士(左四)访问杜克大学,与老师们合影

不追求真正价值的教育创业是走不长远的

王建利做教育投资,但在大部分和他接触的人看来,他更是一位有情怀的教育人。他说,“不追求真正价值的教育创业是走不长远的。”

2008年,王建利回国,开始创立北京开普博雅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最开始的定位是“为体制内学校提供综合性或国际教育服务”,大面积与国内公立教育机构合作。但他很快就发现,“光牵线搭桥不行,容易流于表面。优秀的局长校长很快会发现,必须持续深入的合作才有意义。”这迫使公司开始转向,做课程研发、合作办学等具体项目。

从2008年到2013年,开普博雅帮助北京及其他多个省市的教委、教育厅展开了一系列中外教育交流项目,师资培训、课程引进、人才引进、合作办学。CCEC更被授权成为河北省教育厅驻美代表机构。王建利团队在国内的信誉和声名壮大起来。

也正是在这个阶段,以国际教育切入辅助体制内教育变革,王建利和开普博雅发现了国内“创新教育”的第一个突破口。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13年,开普博雅实施收缩性战略调整,将发展重心聚焦于创新教育、特别是STEAM教育。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摊子”越来越大,力量分散,如何保证每一个项目的质量成为难题。而更重要的,与国内外主流教育机构合作多年后,王建利已经敏锐洞悉到国际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教育改革棋局里最可“落子”的一点。

时至今日,国内创新教育早已脱离五年前的萌芽状态而迅猛发展。王建利和他的开普博雅再一次走在了最前列。

2015年和2016年,王建利先后投资、支持创办了中学阶段的探月学院和小学阶段的一土学校;2018年,一土教育将美国AltSchool硅谷校区收入麾下,创办了一土硅谷校区。同年,北京探月学院顺利完成首届招生,并成为MTC在美国之外落地的第一所高中。

在王建利看来,教育走到今天,已经没有所谓的“新理念”,所谓教育创新不过是在回归历史上那些正确的教育观念。在一土、探月受欢迎的背后,我们可以部分窥见教育的本质,比如以人为本、个性化教育、终身学习。

本刊5月号报道的北京探月学院封面故事

教育领域里的“1”和“0”

王建利团队在北京的办公地点位于东外56号文创园内。几栋装饰风格简约现代的办公楼将开普博雅、翊翎未来教育投资基金以及其他一些教育、科技相关创新型公司汇聚在一起。

王建利更愿意称这里为一个小型能量场,他还取了一个极具科幻感的名字“10 Space·The Future Hall”。按照设想,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会成为一个教育创新活动中心。

10,不是十,是“1”和“0”,对于计算机程序员来说,有了这两个数字,就可以创造一切。

而对做教育的王建利来说,什么是教育的“1”和“0”?他的回答很笃定:一个好的出发点,以及创造一个环境。

一土学校创始合伙人李一诺和孩子一起参加“行走故宫”开学典礼

10 space内部空间。按照设想,这里未来将成为一个教育创新活动中心

前者已经具备,“一个好的出发点”——对教育本质和真正价值的追求。后者,将是一个创新教育生态圈。

换言之,这是一道门槛。“教育创业、尤其未来教育创业的门槛,首先意味着信任和能力。”多年打交道的经验,也使王建利更加了解体制内教育变革的困难。“这种变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仅改变单一环节是很难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必须提供一个整套方案。”

这也正如探月学院王熙乔在“登月舱”项目上遇到的尴尬,“在登月课程里,学生被鼓励去大胆尝试,转身回到传统课堂,老师会说,你那是浪费时间。”两个价值体系始终不停地撕扯着,最终受伤的还是学生。

国内创新教育在很多领域几乎还处于空白状态。

以探月学院为例,在创校之初,最基本的校园空间设计都是由王熙乔自己和北大附中的学生一起来完成的,因为国内没有“创新教育空间设计”的专业提供者,更不用说课程、师资和其他。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教育创业确实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

而这正是开普博雅的优势所在,而且“与生俱来”。十多年在国内外主流教育圈的深度参与,开普博雅获得了足够的信任累积,以及核心资源的提供能力。近三年来,除了投资诸如一土、探月等创新类实体学校,王建利和他

王建利博士在工作会议上

开普博雅所在的“10 space”内部空间

TIPS

密涅瓦大学:被称为“颠覆常春藤教育的未来大学”。在这里,没有固定校园,学生在四年大学中将会到世界七个不同文化和国家的城市生活和学习,而每到一个地方,整个城市就是他们的校区。学校十分注重让学生充分利用城市资源,以及在实践中学习。的基金还跨领域、跨行业甚至跨国界投资了一些教育相关企业,包括科技研发公司——利用资本的力量,将各方资源汇聚起来,统一整合,二次开发,然后根据学校的需要进行投放。

开普博雅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而更重要的是平台和渠道。这也是王建利对开普博雅未来发展的定位:一个能够为体制内学校变革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创新教育平台型公司。

“很多教育工作者不喜欢谈钱,但资本并不是一件坏事,资本的真正力量从来就是将资源高效率配置。”王建利将身体陷入沙发里,一个小时谈话,他的语调始终很轻很缓慢。

教育变革的“必经之路”

“为体制内学校变革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其核心内容之一是提供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这是王建利博士所看重的。

从2018年开始,随着20多个省份加入,中国将全面进入新高考时代。1月,教育部公布了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更加强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论中外,教育改革的重点都是核心素养的发展和评价,难点在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核心素养发展如何测量和评价,这也是开普博雅目前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

开普博雅这套正在研发中的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将基于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评价标准,借助技术性手段的支持,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长期评估和记录,形成动态人才档案,构建学校、学生、家长可共同关注和改进的系统。

开普博雅另外一件在重点筹备的事情是创新教育人才的培养。无论是体制内的教育变革还是体制外的创新教育,人才匮乏是一个共同瓶颈。一方面,传统的师范教育体系难以培养符合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很多教育领域之外、对教育有想法的优秀人才又没有合适的途径进入教育。

开普博雅正试图做这样一个桥梁。更长远的目标,王建利希望借助这个正在形成的创新教育生态圈,打造一个教育创新领域的密涅瓦大学。到那时,无论北京的一土、探月,成都的先锋学校,还是国外的HTH,都将成为老师们学习和实践的基地。

当一个良性的教育创新循环系统建立起来,教育生态的整体变革就将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猜你喜欢

博雅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王博雅访谈录
题解教育『三问』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赴博雅之约 促学校发展
博雅育英 缤纷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