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西林盘:照见山河万朵

2018-08-03本刊主笔文迪余凌摄影汤成米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9期
关键词:林盘民宿建筑

本刊主笔_文迪 记者_余凌 摄影_汤成米

因好莱坞电影《卧虎藏龙》的无心之举,电影里的徽派建筑成为中国传统民居的当家花旦。尽管城市化快马加鞭,但安徽、江西等地徽派民居大部分幸运地保存下来。

周润发牵马走过的宏村,门票价120元。旁边卢村、西递村一样完整保留着。每年春天,各地的影视剧组络绎不绝、挤进挤出。

在中国人的印象里,中国传统民居似乎全是这副模样。十年前,成都装饰界甚而还闹出笑话,神仙树(地名)一中式别墅的某业主,明显受好莱坞影响,在墙体上加建了一截长长的马头墙。可见,保护多样化的古建筑多么重要,多么迫切。

高高的马头墙是为了防火防盗匪。唐末中原大乱,士人南迁,安徽等地尚属蛮夷之地,马头墙实出于无奈。

蜀地不同,两汉时已是人文璀璨的地方,所谓“盛汉扬声,相如褒雄”。所以,川西民居一定是另外的风格和形态,是鸡犬之声相闻,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芳邻雍雍,礼尚往来。

如果说徽派民居是儒家气派,那么,川西林盘则是道家风范,且儒释道融为一体。司马相如曾经在这里成长,苏东坡在这里饱读经书,北宋名相张商英从这里赴京赶考,圆悟克勤大师在这里参禅悟道……

如今,林盘这个词对于现代人可能已有些模糊。于60后、70后,林盘是从小生活的地方;于80后,林盘是寒暑假在外婆家放飞童年的地方;但对于90后,大多已经忘了林盘的概念。

所以,当我们起程去参观林盘修复时,其他部门的同事也争着一起去。我们一行四人,一路向西。

猪圈的音乐,柳街的诗

到了柳街镇路口,电话里,大卫建筑刘卫兵董事长安排接待的工程师熊洪说,他马上到。

几分钟后,一辆白色奥迪A4停在旁边,一位敦实的80后小伙子下车打招呼,说“跟我走”。车行两公里,出现一路标“猪圈咖啡”,车拐进村道,三百米的左前方,一个醒目的地标显示,这正是修复的林盘:音乐林盘。

刘卫兵、熊洪(右)与村民毛大哥讨论林盘打造细节 (供图_大卫设计)

“猪圈”是一个以咖啡和音乐为主题的民宿和休闲地。服务生见熊工带来客人,招呼着,几杯热茶端上来。

命名为猪圈,因为原址就是猪圈,一个较大的养猪的猪圈。估计当年养了七八头猪,几个猪槽——放饲料的石槽,与碾磨一道,组合成一个流水景观,毕竟是上好的石料,伴随过一代又一代小猪成长。这是一户较殷实的农家,因为我们看到一辆70年代的28圈永久牌自行车,报废自行车被做成一件装置艺术。

我们所坐的,是猪圈改造的阳光房,前面的堂屋是咖啡厅。咖啡厅卡座有一对沙发,是把打谷子的拌桶一剖为二。这样的沙发就显得木料用得豪奢,大气。

虽不是周末,咖啡厅里还是坐了三桌客人。院子里树荫下的茶座上,还有两三个衣着时尚的美女,估计是住在民宿酒店的客人。

这里的所有建筑都不用水泥、混凝土等工业化元素,全部使用当地废旧建材再利用,用破砖、旧瓦、石材将地夯平整,用当地工匠擅长的传统手法修建。

熊洪人缘好,老板宋建明走过来,说中午饭他请。宋建明租了这家农户20年的使用权,他说:“就喜欢这些,开始也没想到靠这个挣多少钱,到最后真正做精了,口碑相传,生意越来越好。”

猪圈咖啡的受众度很广,年轻人和老年人在这里都能找到兴趣点,这里有雅趣,有怀旧。很多人来了都会拍照、发朋友圈,省市电视台在内的多家媒体都来报道过。

3.所有装饰取材于此,但又别具匠心

宋总安排了一大桌菜,明显吃不完,熊洪叫来一年轻人,说是他侄儿,从老家来跟他做事。另外还有一老表来打招呼,从市区来到郊区,要改行和他一样从事更有前途的乡建事业。

饭桌上知道,熊洪是巴中人,上高中时经常是班上倒数第一名,高考离分数线差50分,最后上了西昌学院特招的城建专科。幸运的是,大卫设计招聘人才并不只看文凭,重视动手能力。2009年,熊洪跟着刘卫兵先生做设计后,完全信服刘总的设计理念。他设计的汶川浮云牧场民宿在当地赢得了口碑。现在,他手上的商业项目、阿坝州的政府项目已经越来越多。

1. 猪圈咖啡的内部环境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拍照,省市电视台也出动不少

2.所有装饰取材于此,但又别具匠心

4.猪圈咖啡的老板宋建明一直有打造川西音乐林盘的“野心”

5. 拌桶改造而成的沙发

6.所有装饰取材于此,但又别具匠心

熊洪说,他追到了高中班上成绩好、气质佳的女生,女同学川农毕业在都江堰工作,于是夫妻就把家安在都江堰,已经有两个孩子,都江堰也成了他半个故乡……听着这位来自老少边穷的大巴山、学习成绩很差的80后小伙子的话,猛然间,我想起了现在网络上很流行的一句话,“打破阶层固化”。

其实,建筑理念也好,教育也罢,根本的目的就是成就别人,成就自己——如佛家言,“自受用,他受用,自他不二”。

刘卫兵说他们的设计理念有两个原则:一是自然法则,林盘生态系统保护是一切的基础;二是文化法则,任何一个林盘都有其小文化系统。

柳街的小文化里还有诗歌,这里是“七里诗歌之乡”。陆游在任蜀州通判时曾留宿柳街的布金寺,并赋诗一首。饭后,我们漫步林盘中,记者在小巷里看到墙上一首诗,作者王庆辉,格律虽不太工整,但有真情实感。

我们走进王庆辉的家。王庆辉说他以前曾在城里住过,但现在他更喜欢田园诗乡的环境,于是又搬了回来。他说:“还是这次修的房子安逸。”

郑家院子毛大哥自家的外墙,利用碎砖和家家户户都有的泡菜坛子作为装饰

遵循刘卫兵理念的“农民建筑师吴昌志

乡间的“农民建筑师”

如今的柳街,以特色民宿产业为突破口,发掘微土地和小文化的价值,在房屋安全的前提下,保留建筑原有风貌和小生态,未刻意种植名贵树木。这里的夜晚,依然能听到蝉吟蛙鸣。

刘卫兵先生上次带我们去徐家大院时,告诉我们林盘的气温比外面低一二度。炎热的夏季,林盘人家很少用风扇。

当地村民根据自己房屋的位置、喜好、产业结构做起了不同生计,如徐家大院是农家乐、花溪村是折耳根基地、安龙镇是川派盆景。

我们一行前往李家大院和郑家大院。一拐进村道,视野越来越开阔,这里是整个片区的核心点,不远处有观景台,院落的一面白墙上有当地美术家当场创作的国画,在一片片绿色的稻浪上,尤为惹眼。

进入村口,几个木匠在路边屋外锯木料,熊洪把车停下,对我们说,这里已经出现一个“农民建筑师”了,他走过去喊声“老吴”。

吴昌志和工人在修建郑家院子的外墙和“稻香生活馆”。老吴说,他从2014年开始与大卫建筑设计合作。如今,当地老百姓做房屋修建都会请他。他秉承的理念就是刘卫兵先生一直提倡的“变废为宝”“乞丐路线”,选择当地废弃的砖瓦、石材、竹材,尽可能保留原滋原味的风貌。

吴昌志的身后是毛大哥院子的外墙,这是他利用碎砖和家家户户都有的泡菜坛子作为装饰,设计建造的。毛大哥本身就喜欢收集怪石异木,这是投其所好。

熊洪特地向我们推荐吴昌志的一个创意。郑家院子门前的小桥建好以后,吴昌志发现特别生硬,他突发奇想,在砖体里加入废木饼,用以点缀,这座小桥立马显得生动起来。

而更让我们惊喜的是,吴昌志在林盘小路上对路沿矮墙的处理,他将多余的瓦片竖立成一排起伏的曲线,现浇水泥、鹅卵石。材料成本低,却一下子就显得高大上起来,不亚于城市高档小区的路沿和女墙。更优越的在于,路旁还有一口仍在使用的水井。

李家大院处在民宿的核心区域,墙上的书画皆由都江堰古城画院的画家现场创作而成

用瓦片与碎石做成的路沿,简单实用却又富有美感

这正是刘卫兵传授给熊洪和吴昌志的重要理念:“老祖宗留下的都是好东西,不是农村房子不好,而是以前广大农民因资金的限制,仅仅完成遮风避雨的功能,没有过多考虑宜居、美观。”

熊工让老吴和我们一起看院落,有些院子还在修,熊工可以顺便指点。

推门进入一家小院,这里准备做成禅茶小院,工程已完成。我们走进厨房,看到柴火灶台这些老物件都还没拆。熊洪说,这么大的灶台,包以木料,塑以造型,就是一个漂亮的吧台。堆柴火的地方,是高档红酒的贮藏室,这就是微土地的利用。

从书房的圆形窗往院子里一看,这正是园林造景的手法。院子远端的陈设,还有一丝日本“枯山水”的禅意。因为院子正中的堂屋,正是要装修成一间禅房。

黄家大院的火锅与孔子像

其实,今天这一路上我都在思考,为什么林盘民居如此有可塑性,在不改变结构、承重的情况下,顺势而为,可时尚,可舒适,可雅致,可旷达,可密可疏,可虚可实。

这就要问我们的老祖宗了。孔子作《周易·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孔子所说后世圣人,是伏羲画卦之后的黄帝。孔子认为,建造房屋的理论由“无妄卦”之变“大壮卦”显示。意思是说,建造房屋要遵循天道易理的变化,而做到“致中和,天地位焉”。至中、至大是王道。因此,任何外来的建筑理念、新的材料,新的手法可以化而裁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子曰“上栋下宇,以待风雨”。上下关系就是阴阳、主从关系,栋为阳,宇为阴。栋为主,宇为从。阳主阴从,这是中医理念,也是建筑哲学。

栋,是房屋承重的梁柱;宇,上下四方曰宇,屋面、墙体为宇。就是说,在结构稳定之下,屋面、墙体要因地制宜,要适应当地风雨,才宜于人居。但这些年,美式审美主导下的所谓“当代建筑”,有一种“唯建筑外壳论”,追求过大的空间尺度,硬边,远看有气势,而对于生活其中的人来说,不一定舒服。这违反了阴阳之理,有评论称之曰“反建筑”。

很多现代人持一种虚妄的进化论观念,认为社会在发展,现代文明一定更先进,美国当代建筑比欧洲古典更先进。其实,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技术和材料在进步,但规律是不变的。

刘卫兵先生曾对我们谈到,90年代中期他还在体制内工作时,主创彭山彭祖墓园规划设计,当时只发现一块清代的墓碑,如何恢复,只能遵循古法。彭祖是孔子敬重的先贤,所谓“窃比我于老彭”。刘卫兵参阅了大量东汉的崖墓石刻和壁画,翻查县志等史料,让墓碑和牌坊重现了古朴简约的汉家气派。尤其壁画上的养生气功导引图,因其古风神韵,如今的彭山处处皆有,很多人以为是文物,其实是刘卫兵用肥皂刻好盖在硫酸纸上,让美工制作上去的。

子曰“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川西林盘的民居正符合这样的圣人之言。墙体就地取材,多用竹编的夹壁墙,就是泥巴墙,以石灰抹平。这样的墙体轻盈透气

其实,这就是圣人设教的悲心愿力,只有敏感的心灵方能感知。而这样的悲心,也是刘卫兵他们多年一直保护古建筑的内在动力。

彭祖墓园牌坊

青年时代的这段经历,也是刘卫兵后来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一段缘份。

现在,来看看先民们如何“上栋下宇”:为适应炎热潮湿的气候,林盘屋顶大多斜坡顶、薄封长挑檐。长挑檐保护了房基,给人们提供活动空间,在房屋和自然之间产生一个过渡。屋面多为冷摊小青瓦做法,施工简易、利于出檐深远,透气性好。

墙体就地取材,多用竹编的夹壁墙,就是泥巴墙,以石灰抹平。这样墙体轻盈透气,粉墙青瓦,立于林间,宛若水墨画。另外,老屋石灰是中医常用的一剂良药,治疥癣、湿疮、痔疮、烫烧伤和创伤出血。因中医的衰落,很多人不知道,这只是老建筑才拥有的诸多药材之一种。

其实,这就是圣人设教的悲心愿力,只有敏感的心灵方能感知。而这样的悲心,也是刘卫兵他们多年一直保护古建筑的内在动力。5·12地震时,都江堰市区伤亡惨重,而郊区的林盘里很少有房子整体垮塌,也少有人受伤。轻盈的墙体,垮了也是轻伤。

林盘建筑组合以庭院为主,不同于四合院,因蜀地潮湿,多为L型或凹字型,以檐㾿相连,多个院落灵巧自然组合成邻里。川西农村少见高大围墙,像川人的性格一般随和、开放。四川人知足常乐,天府之国的富足让这里的人们乐于接受现实。可以说,川人的性格影响了川西林盘建筑的风格,林盘亦孕育了四川人。

林盘里最高贵的建筑往往是本村人的宗祠,牌楼式的大门“群仙拱寿”、歇山顶的戏楼“彩绘抬梁”……只是细细一看,会发现已有些破败。而这部分,才是林盘保护最值得珍视、容易出彩的部分。因为,这一部分是林盘的礼乐系统、文教系统和信仰系统。

到了黄家大院,车停在仍在工作的水碾旁,碾旁做成了独栋的民宿小别墅。

大院村口有一家院坝火锅,是在外地挣钱回乡后的再次创业,一到周末生意爆好,很多游了青城山的成都人会停下,享受一顿火锅再回家。

彭山处处皆有的养生气功导引图

林盘里最高贵的建筑往往是本村人的宗祠,牌楼式的大门“群仙拱寿”、歇山顶的戏楼“彩绘抬梁”,图为刘卫兵在乐山冠英镇所摄的杨家祠

火锅店以西有一座书院:西林书院,一尊孔子像面对着马路上的车来车往。在传统中国,这样场景让人难以想象。因为中华自古“道尊于势”,历代皇帝过文庙也须下马下轿。

水月民宿的营造工作室

到水月民宿已近黄昏,这是熊洪最初与二位同事在这里安营扎寨的地方。

当年,刘卫兵带着他们三位员工到水月村,组建了一个营造工作室。因比较辛苦,又不挣钱,其他二位同事已回城里。不过,培养出吴昌志这样能贯彻执行刘卫兵设计理念的工程师,熊洪一个人也够了。

村口一间小屋,门口至今还挂着当年那块牌子:大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营造工作室。一看就知道应该是刘卫兵取的名,“营造”,这是向传统、向梁思成当年的“营造学社”致敬。

开始的时候压力大,有领导质疑,这样做民宿能否带来经济效益,熊洪告诉他,“不是为了做民宿而去做民宿,是从保护林盘价值的角度出发,挖掘经济价值。”

村口的水月民宿标志物

老百姓也不理解,不相信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珍贵的,村领导花了大量精力做说服工作。当然,营造团队没收一分钱设计费,反复和村民交流,指导施工。熊洪告诉我们:“打造民宿的先决条件是让老百姓满意,他们自己首先愿意住,然后再说开发成民宿。”

没想到的是,试营业期间,生意的火爆超出村民的想象,也超出了团队的想象。水月民宿已运行了3年,现在准备做第二次提升。熊洪说,做之前也会与老百姓交流,至少让村民觉得,照这样打造即使没生意,自己居住也是享受,这样阻力就小很多。

住在水月民宿还能看看坝坝电影、泡泡书吧或者就是在树屋打个盹。一到春天就要提前订房,临时来,很难订到房间。我看了看房价,超过成都市区的连锁酒店,普遍房间268元,周一至周四七折。

水月民宿的成功,带动了一方经济。相比其他乡镇,柳街镇的地理条件不优越,处于都江堰、温江、崇州三地交界处。而现在,通过林盘保护为抓手,营造工作室已在柳街镇营造出各有特色的民宿,通过不同的建筑机理,展示出每个民宿不同的小文化。

现在,经镇政府的顶层设计,落实林盘保护与民宿文化相结合,营造适宜每一小地方特色的“小文化+小生态”体系,已渐成气候。

刘卫兵和他的团队在水月村的工作室

其实,林盘保护更有可能丰富中国传统建筑的样态。以前,传统建筑按地域划分,一般是徽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说起这些建筑的印象,京派的对称中正;苏派的曲径通幽、移步换景;闽派的土楼;晋派的外朴内奢。而说起川派建筑,总觉得说不出明显的符号。

我们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在于蜀地偏于西南,缺少宣传,尤其是影像方面的宣传。现在,政府工作报告计划修复一千多个林盘聚落,如此大量,蔚然将成一幅幅壮丽景观。

随着川西林盘聚落在新时代的重新出发,吸收新的元素、创意和手法,未来成都的乡村风貌,乃至整个大成都的风貌,值得所有人期待。

民宿环境

猜你喜欢

林盘民宿建筑
孪生院子民宿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夏季林盘对周围环境微气象的影响研究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论林盘
川西林盘景观特征研究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基于城镇化背景下的成都市郫筒镇林盘绿道网络体系构建
你是民宿达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