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代人的古建保护:从梁思成、罗哲文到刘卫兵

2018-08-03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社梁思成古建筑

梁思成:中国建筑历史宗师

梁思成(1901年—1972年),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建筑师,毕生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

1915年,梁思成考入北平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4年,赴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去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1928年,梁思成回国之前,到欧洲参观了希腊、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地的著名古建筑.他亲眼看到国外的古建筑受到妥善保护,而自己的国家,有着几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留下了如此丰富的古建筑遗产,却满目苍凉。珍贵的龙门石窟、敦煌壁画被任意盗卖,大批古建筑危立在风雨飘摇之中。

他深深感到这是民族的耻辱,怀着激昂的爱国热诚,下定决心:中国人一定要研究自己的建筑,一定要写出自己的建筑史。一开始,梁思成就把近代的科学方法应用到研究中国古建筑上,他明确提出:“近代学者治学之道,首重证据,以实物为理论之后盾。”

梁思成

老北京城。梁思成曾竭力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遗憾的是,建议未被采纳

从1932年起,梁思成先后踏遍中国十五省二百多个县,测绘和拍摄二千多件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这些重大考察结果,写成文章在国外发表,引起国际上对这些文物的重视,为梁思成日后注释《营造法式》和编写《中国建筑史》打下基础。

梁思成总结了近代国外建筑和中国百年建筑的状况,提出既反对全盘西化将洋式建筑照搬进来,也反对完全仿古的做法。他向往一种既能用新技术、新材料,又具有民族传统的新建筑形式出现。

1946年,梁思成赴美国讲学,受聘为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并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因他在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同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1950年初,梁思成与都市计划委员会的陈占祥一起向政府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规划方案,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建议在西郊建新北京,保护旧北京城,不在旧城建高层建筑。遗憾的是,建议未被采纳。之后多次上书,挽救了北海的团城。

1972年1月9日,梁思成病逝于北京。

1988年8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证书,表彰梁思成教授和他所领导的集体在“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贡献,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梁思成的学术成就也受到国外学术界的重视,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梁思成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木构建筑之一。梁思成先生形容为“国内古建筑第一瑰宝”

罗哲文:长城的守护人

罗哲文(1924—2012),四川宜宾人,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1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师从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1946年在清华大学与中国营造学社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所及建筑系工作。

1924年,罗哲文出生于四川宜宾农民家庭。1940年,16岁的罗哲文考入中国营造学社。少年罗哲文并不了解营造学社的具体工作,见到考题中有写字、画画等内容,觉得有兴趣,便去投考,成为众多考生中惟一一名被录取者,从此,罗哲文踏进了古建筑学之门。他先为刘敦桢抄写整理《西南古建筑勘查》,并绘制一些插图。半年后,梁思成见罗哲文在绘图方面有培养前途,便把他收作弟子,为自己绘图和整理资料。

罗哲文曾回忆说,梁思成先生对自己的关怀是方方面面的,连“罗哲文”这个名字,都是梁先生帮自己取的。罗哲文原名叫罗自福,常被人取笑为“罗斯福”,于是,梁先生给他改名为“哲文”。

多年以后,罗哲文回忆老师说,“我现在也是这样,想方设法帮助年轻人多学点东西。”

1944年夏天,罗哲文跟随梁思成到重庆。梁思成用铅笔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标出盟军轰炸日本敌占区时需要保护的古建筑,并特别提出需要保护的京都和奈良的位置,由罗哲文用绘画墨水把铅笔所画的位置描绘清楚,地图及时交到美军手中,保护了京都和奈良的20余座国宝古建,战后梁思成被称为“日本古都的恩人”。

1945年日本投降后,清华大学请梁思成先生回母校创办建筑系,并由中国营造学社与清华大学合办中国建筑研究所。1946年,罗哲文来到北平,成为梁思成助理,同时在研究所里工作。那时罗哲文被称为“研究生”,即“助理研究”的意思。

罗哲文认为自己能走到今天,一是由于勤奋好学;另一方面是缘于机遇,使他在青年时代得以追随建筑大师梁思成。关于梁思成先生,罗哲文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我至今难忘的是他那种对学艺青年耐心细致的传艺精神,他从绘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和绘图仪器的使用方法,到削铅笔、擦橡皮等小技都一一手把手地教……”

罗哲文,梁思成弟子,长城申遗第一位提出者和重要的推动者

“文革”中,梁思成先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为避免受到牵连,很多与他联系密切的人都和他疏远了。一天,刚在医院输完液的梁思成却看到了久违的学生罗哲文,高兴得几乎流泪。这次见面,梁先生嘱咐罗哲文:文物、古建筑是全人类的财富,没有阶级性,没有国界,在变革中能把重点文物保护下来,功莫大焉。

2012年5月14日,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去世,享年88岁。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曾撰文说,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能有今天的成就,除国家昌盛、政通人和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一批能人志士为之鼓呼奔走,罗哲文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七十年来,他服务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初衷不改,老而弥坚。

“他是个小老头,个子矮矮的,今年已经86岁高龄,但依然有一半时间在飞机上,飞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不停地出席各地的古建、文物专业聚会,提供咨询、论证和建议。”文史馆馆员舒乙曾对罗哲文的生活常态做过这样的描述。(整理_余凌 图片_网络)

猜你喜欢

学社梁思成古建筑
学社奋发担使命 草书千载绘华章——写在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建社90周年之际
穿铁马甲的梁思成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彭真:我支持他们的婚姻
中国营造学社藏书源流考
厦门市同安丰翼美术学社日记画
林徽因与梁思成:感情与才情相得益彰
中国古建筑
基于Android平台的学社APP设计与开发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