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蛮生长”的阅读前传

2018-08-03杨军高洪云供图刘莘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11期
关键词:野蛮生长母亲

本刊记者_杨军 高洪云 供图_刘莘

2017年,刘莘教授在哈佛大学哲学系

金庸去世,一个时代画上了句号。

那些曾经伴随着少年刘莘抽烟、喝酒、打架、逃学、搞发明的武侠人物似乎活了过来,闯入梦境,不断把他拉入回忆。

眼前的刘莘,已是一位声名卓著的学者,温文尔雅。他思维跳跃,时而严肃,时而幽默,你总是搞不清下一刻他会把你带到什么风景,但前后的话串起来,逻辑又特别严密,几乎找不到缝隙。

你会发现,曾经少年那颗自由奔放的心依然在温和的外表下不安分地跳动。

贫乏时代的“野蛮生长”

现在做儿童阅读,对儿童经典如数家珍。但回忆自己那一代,刘莘说:那是贫乏中的“野蛮生长”。他坦言,自己二十岁之前几乎不读书。

这话也许略显夸张。更确切地说,他的儿童时代,几乎没有儿童教育的观念,教育也不符合儿童成长规律。强调阶级斗争的时代更不存在精心挑选的儿童阅读经典。

仔细回忆,他唯一还记得的,是小学阶段看过的一部反“苏修”的特工小说《斗熊》,以及童话故事《小布头奇遇记》,是最爱,也是幸运。他现在还会时常想起那些反复被“小布头”提起的问题:什么是机器,什么是庄稼,什么是节约,什么是工人和农民,什么是老鼠……重要的是,什么是勇敢和责任!

儿时的刘莘似乎天生有一份执拗的认真和严谨。他还记得小学第一天学写字,照着书上写“毛主席万岁”,却怎么也写不到书上那么好。他一遍一遍试,一张张纸写满了,一支长铅笔写成了一小截。他就哭着写,结果越急越写不好,用的纸越来越多,橡皮擦越来越小。

那是个物资稀缺的时代,这样浪费物资是绝对不允许的。比他大十几岁的大姐,像半个母亲一样经常照顾他生活、带他睡觉,实在看不下去,将他狠狠打了一顿。大姐是下乡知青一代,从小就学会了节约的美德。恢复高考后,大姐以初中学历考上名牌大学,现在国外生活,早已不记得这事。可刘莘却记得清清楚楚,他从此也不写字了,直到现在,还说自己写的字不如小学生。

这件似乎看不出什么意义的小事,为何偏偏记得这么清楚,则要等到刘莘自己成为父亲,开始小心翼翼地研究儿童教育后才会明白。

很多年以后,那种天生的执拗和严谨演变出了哲学思考和教育研究。

父母的棋道,母亲的宽容

“父亲说,人生如棋局。”他的父亲去世很多年后,刘莘慎重地写下《父亲的棋道》,饱含深情,洋溢着诗与思。

其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场省级围棋比赛,少年刘莘是如何逆袭突围的。父亲事后对他说,他看重的不是最终的结局,而是决不轻言放弃的斗志。这场“战役”,多少奠定了少年刘莘的性格。

刘莘差一点走专业围棋的道路,但他觉得自己在围棋上的天赋不如后来成为国手九段的师兄。更重要的是,他想要一个更广阔的棋盘。无论怎样,围棋的智慧和美,是刘莘终生受益的一笔宝贵财富。

父亲对刘莘的精神影响很大。但他坦言,没有母亲,他就走不出青春的迷茫。刘莘小时候喜欢思考问题,但那个时代的教育不鼓励思考。他还记得有一次初中数学课,老师讲点线关系,说点是没有长度的,线是由点构成的。刘莘实在忍不住问,没有长度的点怎么可能构成有长度的线呢?刘莘被老师臭骂一顿。好在家里有宽容他的母亲。

读高一的时候,他觉得劳动价值论有问题,但政治课老师不准他那样去思考。刘莘不得不回到家里询问母亲。这使母亲很吃惊。母亲那时在省教育厅负责政治教材的编写,亲自教导刘莘,居然被他的一连串问题问住了。好多年以后,刘莘自学了一些经济学才意识到,他是在用自己的话讲边际价值理论。

中学时期,母亲多次被班主任叫到学校挨批。校长偶尔路过看到大吃一惊,赶紧给刘莘的母亲让座。但无论少年时代的刘莘有多调皮,母亲总是能够给他自由探索的空间。刘莘有三个姐姐,母亲常说,女孩子醒事较早,男孩子醒事较晚。母亲的宽容和开明,最终使刘莘走上了适合他心性的道路。刘莘真正醒事是在二十岁以后,那时,他大学退学,在风景奇丽的大山谷中成为了职业摄影师。

叛逆的青春

刘莘一直说他小时候不喜欢阅读。那个年代信奉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他喜欢搞发明创造,与后来考上中科大少年班的学霸同学一起自制天文望远镜,深夜观察星空。他还独立制作了小型洗衣机,将手电筒改装成电风扇,搞坏了两个收音机,还差点点燃火药把自己“送上天去”。刘莘说他是太淘气了,才被父亲送去学围棋,好让他安静下来。

刘莘初中时期的阅读记忆只有《天文爱好者》《航空知识》《飞碟探索》等杂志,以及《三国》《水浒》《西游记》等男孩子的必读书。刘莘特别喜欢听刘兰芳、袁阔成的评书,《岳飞传》《杨家将》《封神榜》让他沉浸其中。高中时期只阅读武侠小说,梁羽生、金庸、古龙,最爱的还是金庸。刘莘现在都能记得住“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中的大量细节,他最喜欢的男主人公是乔峰、杨过、韦小宝。很多年后,他才会明白这些“飞来飞去”的人物对他性格形成的影响。

请扫描二维码阅读《父亲的棋道》

刘莘18岁被中学开除时,父母的寄语。其父亲是当时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

→ 21岁时,刘莘在四川银厂沟当摄影个体户

刘莘中学毕业那年,高考成绩低于预期,读不了自己心仪的大学,被家里送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复读。他认识了一帮臭味相投的“兄弟伙”,整天逃学、打架、喝酒划拳,两个月逃了上百节课而被开除。被开除那天刘莘正好十八岁。父母接他回家,什么重话也没说,送了他一本书。刘莘的父亲那时是中国围棋协会的副主席,送给他的《中日围棋擂台风云》上有棋界名流陈祖德、聂卫平等人的亲笔签名。父亲则借用陆游的诗句,鼓励他要走人生的正道。

刘莘痛定思痛,在第二年的高考中没让政治科目再拖几十分的后腿,顺利考上了一所全国重点工科大学学习水利工程。可仅仅一年以后,他又退学了。他在大学里不务正业,逃课,办书店,搞摄影,不喜欢天天枯燥地画图。学习成绩差得吓人,英语只考了18分。他坐上火车远走高飞。后来才知道,家人甚至要动用公安厅的资源跨省“追捕”他。

刘莘说,那个时期的他与阅读一点关系都没有。

深山里的苏醒

大学退学后,刘莘爱上阅读有两个重要的机缘。必须提一下爱情的力量。刘莘在与女友交往的过程中,发现她读过很多自己听都没听过的书。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她知道很多,而他几乎什么也不懂。知耻而后勇,刘莘开始疯狂地阅读甚至研究古典诗词,后来居然创作了一本诗词集。不到一年的时间,刘莘再与女友交流古典诗词并模仿古人行酒令时,他已经大大走在前面了。

刘莘思想上的启蒙老师是一位火车司机。那个年代是全民阅读的时代,思想非常开放,文化自由而繁荣。火车司机在刘莘面前大谈什么尼采,什么卢梭,他听都没有听过。但刘莘觉得火车司机谈的这些东西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他觉得自己被深深抓住了。

1989年的夏天,刘莘一个人躲在深山里当起了摄影个体户。刘莘住在山脚的一个小旅馆的猪圈旁,带上了两箱他终于想要读的书。每天早晨,太阳还没有起来,刘莘就要挑着十几斤重的摄像器材,走十几里的山路,到一个风景诱人的地方给慢慢上来的游人照相。

没有生意的时候,刘莘就在山里读书思考,旁边是摇摆的吊桥,下面是危险的深渊,远处是从天而降的大瀑布。多年以后,刘莘在他的第一本专著的后记中是这样描写那个场景的:

2002年,刘莘在英国

“十里崎岖引向百米瀑布,凌空索桥遥架七彩霓虹。湍急的碧波在脚下轰鸣,恬静的松鼠于身旁嘻戏,而轻灵的苍鹰则盘旋在峭壁尽头的薄云淡烟里。置身于天人合一的东方氛围中,却似懂非懂地捧着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无我的意境居然激发了自我的苏醒,于是仰天长啸,蓦然间若有所悟……”

苏醒过后,世界变了

苏醒后的刘莘似乎变了一个人。他后来当过工人和一个国企分公司的经理。可随着阅读思考的增长,他突然想重返学校。街道办事处在证明书上写道:该同志勤奋好学,达到了本科水平,同意报考研究生。刘莘居然一考就考上了川大哲学系西方哲学专业第二名。这一年,他本科同学也刚好毕业。但谁也没有想到,他第三次退学了。

那个年代读研究生可是件了不得的事情。但老教授却对他的身份表示怀疑,一个个体户来读研究生,闻所未闻。老教授不收他,系里惜才,让他在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选一个专业。刘莘毫不犹豫选了前者,但没想到,他收到的录取通知却是后者。

一天早上,刘莘推开了研究生部负责人的办公室大门。刘莘把录取通知书往桌上一放,说了句“不读了”,转身就走。好多年之后,刘莘才真正体会到马克思的伟大,他对记者说,那是千年一出的思想家。

第三次退学后的刘莘,先后当起了民办英语教师,后来干脆自己办了一所私立外语学校,居然招收了上千名学生。几年前大学退学时英语才18分的刘莘,现在自己教起托福,带出了一个高分班,抢了别人的生意,以致于同城一所著名高校的外语系负责人上门来“兴师问罪”。那时,他用流利的英文自己面试外教,管理数十位教师。这一切令人惊异。那一年,他不到24岁。

但刘莘更想做的事还是探索人类的思想,他觉得思想这事太不可思议了。他后来放弃办学再次考上川大哲学系研究生。读研究生期间写完了第一本专著,弥补了当时国内学术界的一项重要空白。毕业后,刘莘留校任教,又过了8年,他成为哲学系主任。

多年以后,刘莘再次碰到了当年拒收他的那位老教授。已经退休的老教授诚恳地说,还是歌德说得对:“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

刘莘说,读书,读生活,读世界,都是在看风景,没有本质的区别。

猜你喜欢

野蛮生长母亲
母亲的债
实时互联网正在“野蛮生长”
前海人寿4年多“野蛮生长”
乡村游如何告别“野蛮生长”
给母亲的信
母亲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