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莘:本科教育成都宣言
2018-08-03
一
我们生活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这个时代,机器算法初露峥嵘,人工智能加速演化。人类正被自己的创造物带向一个难以预料的未来,一个被期待也被诅咒的美丽新世界。
这个时代,新技术与新思维层出不穷。移动互联已经深刻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模式,还将颠覆一切不合时宜的组织形态。与之同时,区块链支持的去中心化信用机制,必将在更深的层面重塑社会的基本结构。
天地之间,唯有人是有时间意识的存在者。人类的现实,离不开思想对未来和过去的来回穿越。过去尚未隐退,未来已呼啸而至。面向未来,有人乐观,有人悲观,有人清醒,有人茫然。
高等教育必须高瞻远瞩,才配得上“高等”二字,才有资格言说未来。高等教育的未来是否光明,特别取决于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实践是否吻合时代的厚望。时代就像风吹拂的天上的云,向不同的观察者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形状。大学,是大道之学的守护者,有责任去表达时代呼唤怎样的人才。
大学本科生是未来社会的精英,他们需带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气魄走出校园。大学必须培养这个群体的公民精神,他们即使身居高位也不会把强权与真理画等号,哪怕颠沛流离也不愿将苟且与远方相混淆。大学必须贯彻“通专融和,文理兼顾”的教育理念,使这个群体既具有改造世界的技能,又具有批判和引领社会的思想。大学需在课程设计上系统性地引领学生理解丰富而复杂的世界。历史文明、思想信仰、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多元文化,只有这些内容才有资格成为大学生思维图式的底层架构。大学还需培育阅读氛围,提倡抗御信息噪音并滋养心灵的经典阅读。
“历史文明、思想信仰、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多元文化,只有这些内容才有资格成为大学生思维图式的底层架构。”图为古希腊七艺,是通识教育源头之一
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的核心场所。去中心化是时代演变的一个重要特征,课堂也不例外。课堂必须解构以教师、讲授、教材为中心的空间结构,必须突破课前、课中、课后的时间结构。新型课堂应该是通过师生移动终端将人与人、人与资源、人与问题联为一体的超级大脑。在这个超级大脑的演化中,项目制学习和聚焦问题的探究模式,将使每个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训练他们的通用能力。问题发现与解决,语言组织与表达,团队协作与沟通,方案创意与实施,这些通用能力难以被机器算法替代,体现着人类活动的特殊价值。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移动互联的今天,工业化时代遗留的广播式知识讲授方式已不再合理。高校教师不能长期承受高创造力的学术研究与低创造力的课堂教学之间的紧张。合理的解决之道是,要从课堂生命体的内部诞生出对师生都有激发作用的不确定性。师生遭遇课堂的不确定性,才能点燃他们的创造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创造性体验的提升,教师的职业倦怠将随之下降。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对课堂进行时空重构,将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活动的边际收益,从而消减科研与教学的紧张。“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教师越从容,学生越受益。
课堂教学是本科教育的核心阵地。课堂教学的改革,既需要技术的支撑,也需要观念的力量。课堂是高等教育信用重建的基石,学生获得的每一个学分,都反映着知识、教师和学校的信用。从陈旧或僵化的知识中获得的学分越多,知识构成的信用越低。讲授这些知识的教师和给予相应学分的专业或学校,最终将被抛出教育信用的链条。区块链技术对教育信用的重构不可阻挡,这是正在到来的未来。大数据追踪和数据画像,将彻底改变人才培养和选拔路径。新技术条件下,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评价,会占有越来越大的权重。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实际上是在面向更加真实的自己。
二
真实意味着面向未来,也意味着回归本源。
本科教育必须回归常识。只有经得起人类理性检验的观点才有资格成为常识。真正的常识是恒常之识,是普适之识。一个国家,一所大学,必有其特殊性。但不承认普遍性的特殊性,就像不承认阳光的影子,最终会失去存在的资格。本科教育的常识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通专融和的人才,将学生的个人理性提升到人类普遍理性的高度,并使个人的主观精神融入人类的客观精神。
本科教育必须回归本分。大学不是行政权力的附庸,也不是市场经济的点缀。大学需有君子气象,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自由和批判精神是本科教育之本,追求真理和正义是青春的伟大足迹。一所大学是否有资格傲然于世,与大学排名的粗鄙攀比没有丝毫关系。大学之大,在于有追求大学问的师生群体。本科教育的本分,就是让大学成为大学。
本科教育必须回归初心。太初有道,心外无物。无论技术如何发达,只要人性常存,人才培养的初心就不能动摇。有多少青年人在大学里沐浴过神圣、纯洁和高贵之气,就有多少份初心在大学中诞生或得到再次确认。受大学滋养过的千千万万的初心,将广布于五湖四海。他们求仁得仁矢志不渝,社会阴暗和人生困顿难掩其光芒,他们即生时不忘地狱,虽逆境亦畅天怀。
本科教育必须回归梦想。个人的梦想、民族的梦想、人类的梦想,三者能否结合以及如何结合,是大学的核心追问。大学要有大格局,既要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根基,又不能堕落为职业培训所。大学的梦想在于,要将人从自然境界提升至天地境界,引领人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只有在那样的境界中,人才可能与宇宙精神联为一体,大学才可能在自己的梦想中彰显其大。
面向未来,本科教育可以行云流水。回归本源,本科教育才能根深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