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肺平喘汤辅治支气管哮喘寒哮证疗效观察
2018-08-03袁一展
袁一展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急诊科,河南 安阳 455000)
我院自拟温肺平喘汤辅治支气管哮喘寒哮证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8例,均为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诊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20~55岁,平均(37.28±5.88)岁;BMI指数17.5~22.8分,平均(19.75±2.11)分;病程1~20年,平均(7.54±1.33)年。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20~53岁,平均(37.51±5.24)岁;BMI指数17.6~22.5分,平均(19.31±2.22)分;病程1~18年,平均(7.69±1.41)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症状体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病情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会出现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多在夜间或凌晨发作和加重。检查显示双肺闻及广泛的哮鸣音。
纳入标准: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1],符合《中医内科学》中寒喘症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2],发作期不超过5天,发作期未使用皮质类激素药物,签署知情同意协议书。
排除标准:严重脏器疾病,合并恶性肿瘤,重度病情,妊娠期及哺乳期。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英国 Glaxo Wellcome UK Limited,注册证号H20090242,2009-03-23)50µg,1日2次,雾化吸入。茶碱缓释片(内蒙古佳合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5020255)0.1g口服。治疗2周。
观察组加用温肺平喘汤。炙麻黄9g,辛夷9g,远志9g,地肤子9g,蛇蜕9g,细辛3g,白芥子15g,地龙15g。日1剂,水煎至300mL,分早晚服用。治疗2周。
3 观察指标
症候积分参考哮喘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标准[3]。观察咳嗽、喘息、咳痰、肺部特征、夜间症状、舌质、舌苔、脉象评分。①咳嗽、喘息、咳痰、肺部特征:0分表示无症状,1分表示症状较轻,2分表示症状频繁但不影响睡眠,3分表示症状严重影响睡眠。②夜间症状:0分表示无,1分表示1周出现1次,2分表示1周出现1~3次,3分表示1周出现3次以上。③舌质:0分表示正常,1分表示淡。④舌苔:0分表示正常,1分表示稍白,2分表示白腻。⑤脉象:0分表示正常,1分表示脉虚滑或滑。
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6]
显效: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95%以上,呼吸困难消失。有效:症状有好转,证候积分70%及以上,发作时呼吸困难较轻。无效:症状未改善。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ng/L,±s)
表2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ng/L,±s)
分组 例 IL-6 TNF-α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9 0.48±0.11 0.18±0.04 1234.47±228.97412.59±124.69对照组 49 0.49±0.12 0.29±0.09 1209.49±235.77824.59±145.19 t 0.636 19.250 0.764 23.129 P 0.069 0.042 0.068 0.035
6 讨 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5]。气道的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在发生应急反应时气道狭窄和痉挛是造成支气管哮喘发病的根本原因[6]。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尚无完全明确的研究结果。一般认为,其发病和环境、遗传、免疫等有密切的联系,各因素共同参与发生慢性气道炎症反应[7]。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关键在于减少炎症细胞和炎性隐私的释放,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8]。
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病”范畴。多因脏气亏虚、水湿内聚而发病,表现为咳喘痰鸣[9]。寒哮是因宿痰伏肺,遇外感风寒而发病。温肺平喘汤方中麻黄、细辛温肺散寒、止咳平喘,白芥子、远志除湿豁痰,地龙、蛇蜕等平喘化瘀。药理研究认为,麻黄、细辛可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远志可以增加支气管分泌和呼吸道上皮纤毛运动、促进排痰,地龙能够改善肺脏的微循环状态。
温肺平喘汤辅治支气管哮喘寒哮证疗效显著,可以改善IL-6、TNF-α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