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肠造口保肛术应用于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2018-08-03刘维兵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4期
关键词:低位造口结肠

刘维兵

直肠癌为临床中常见消化道内肿瘤疾病,其中较为常见类型为低位直肠癌,占直肠癌的75.00%[1-2]。传统中对低位型直肠癌治疗主要为腹会阴与直肠癌的根治术联合治疗,但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且局部的复发率高,不利于患者尽早恢复[3-4]。因此胃肠外科的医师对低位型直肠癌实施治疗的主要目标逐渐转变为:可达根治效果,保留患者肛门功能,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5]。故本院选择结肠造口保肛术和单纯保肛术分别应用在低位型直肠癌患者中,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接收的9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36~75岁,平均(49.82±5.60)岁;肿瘤II期30例,肿瘤III期17例;研究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37~76岁,平均(49.99±5.98)岁;肿瘤II期31例,肿瘤III期16例;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确诊属低位型直肠癌者;符合手术指征患者;同意参与研究者。排除合并胃肠道其它疾病者;存在精神病史者;凝血功能存在障碍者。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会的支持及备案。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接受放疗,待放疗结束之后6周即对患者实施血常规复查。

对照组接受单纯保肛术实施治疗,患者全麻。(1)保留患者乙状结肠的血管弓,对肠系膜下的动脉实施高位结扎,将直肠向肛提肌的平面实施游离。(2)对肿瘤并未涉及提肛肌的患者,则在距肿瘤近端的10 cm位置与远端2 cm位置分别将一次性的闭合器置入。(3)将直肠、乙状结肠切断,放吻合器的抵钉座后缝合荷包。(4)将管状的吻合器经患者肛门置入,确保其穿刺头与近端相连,且吻合器的两端聚拢无张力。手术完成后常规置引流管且实施肛管的减压。

研究组:结肠造口的保肛手术,术前治疗和麻醉方式同于对照组。(1)对患者肠系膜下的动脉实行高位结扎,确保吻合口的血液供应处于正常状态。(2)(3)(4)步骤研究组皆和对照组相同;(5)预防性的结肠造口实施,择患者右下腹部为手术切口,长度约3 cm,距回盲部20 cm的位置,则拖出结肠,且横断切开腹壁,进行双腔造口的处理。在术后8周, 按照患者恢复状况,实施造口的回纳。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

统计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恢复时间,即正常进食、排气恢复及住院等时间。记录患者术后膜性狭窄、瘢痕狭窄、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状况。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对患者便秘情况实施评估,参考Wexner量表实施评测,共20分,分数越高则便秘情况愈严

重[6-7] 。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的手术指标对比

住院天数、正常进食及排气恢复的时间研究组皆比对照组短(P<0.05),详见表1。

2.2 两组Wexner评分比较

术前研究组与对照组Wexne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的Wexner评分皆比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 ±s,d)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 ±s,d)

注:组间比较,*P<0.05

组别 正常进食恢复时间 排气恢复时间 住院天数对照组(n=47) 5.11±2.01 3.91±0.87 17.29±2.86研究组(n=47) 3.20±1.12* 2.81±0.46* 12.23±1.67*t值 5.690 8 7.024 6 10.474 3 P值 <0.05 <0.05 <0.05

表2 两组Wexner评分对比 ( ±s,分)

表2 两组Wexner评分对比 ( ±s,分)

注:组间比对,*P<0.05

组别 术前 手术后3个月 手术后6个月对照组(n=47) 15.20±3.01 8.23±2.49 5.09±1.83研究组(n=47) 15.19±3.00 5.21±1.79* 3.04±1.39*t值 0.016 1 6.751 4 6.115 7 P值 >0.05 <0.05 <0.05

表3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n(%)]

2.3 两组的并发症对比

膜性狭窄、吻合口瘘及瘢痕狭窄等并发症情况对照组多于研究组,总并发症率对照组更高(χ2=8.392 9,P<0.05),详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中,对低位型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保肛术治疗,研究组以结肠造口保肛术进行治疗,研究组住院天数、正常进食和排气恢复的时间比对照组短;且两组在术前Wexner的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术后的3个月及6个月中研究组Wexner的评分比对照组低;而两组并发症情况中,膜性狭窄、吻合口瘘和瘢痕狭窄等情况对照组比研究组多,总并发症率研究组相对更低,与庞智学[8]研究类似。考虑为:吻合口瘘为低位型直肠癌的保肛术后重要并发症之一,其亦为对保肛术进行成败评定的关键因素[9-10]。有研究学者提出,诱发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危险因素主要有:术前放化疗、吻合口的血供情况、近端结肠的长度、手术操作的时间、感染情况及营养状况等[11-13]。因此本次研究中应用结肠造口的保肛手术,其主要优势为:(1)结肠造口能够促使小肠功能加速恢复,从而使患者正常进食的时间逐渐缩短,通过正常进食,且在肠胃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后,经结肠造口则可使近端的结肠得以安全范围内的有效控制。(2)患者一旦出现吻合口瘘,通过结肠造口则可使多数肠内容物经造口逐渐排出患者体外,处理操作较为简便,同时患者症状轻,因此对其实施局部的冲洗以及提供相应的营养支持则能够得以治愈。(3)研究组采用的结肠造口并不会对患者肛门功能造成破坏,因此能够预防患者出现疼痛、便秘或是排便困难等情况,在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能够得到保障。本研究对两组患者术后具体生活质量未进行随访调查,待临床补充研究分析。

综上所述,结肠造口保肛术相比单纯保肛术应用在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中效果更为显著,能够缩短患者正常进食及排气的时间,安全性高,且并发症少。

猜你喜欢

低位造口结肠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预计2020年油价将低位震荡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枣树低位截干萌枝嫁接新技术
上半年磷复肥市场低位运行
利好不足下半年尿素市场仍将低位震荡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泻剂结肠”的研究进展
结肠造口并发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