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8-08-03仇迎旭

关键词:心功能护理质量

仇迎旭,刘 娟

(江苏省苏州市江苏大学附属澳洋医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老年患者常见疾病,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缓慢进展的终末阶段,该病反复发作,患者活动耐力下降,频繁入院,且预后较差,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该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身心痛苦,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还耗费大量的医疗资源,增加了家庭及社会负担。为改善患者预后,应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注重护理措施的个体化及预见性,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本文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并观察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治疗的12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经过确诊,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为Ⅱ~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患者认知正常,能够进行正常沟通,配合治疗及护理,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患者;(2)恶性肿瘤患者;(3)肢体运动严重缺陷患者;(4)语言沟通障碍或精神障碍患者等。

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男性27例,女性35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6.43±4.50)岁,NYHA分级:Ⅱ级22例,Ⅲ级27例,Ⅳ级13例;原发疾病:冠心病21例,心肌病32例,瓣膜病7例,其他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6例,初中以上16例。对照组62例,男性28例,女性34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66.57±4.65)岁,NYHA分级:Ⅱ级21例,Ⅲ级29例,Ⅳ级12例;原发疾病:冠心病22例,心肌病29例,瓣膜病8例,其他3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3例,初中以上19例。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环境管理: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根据患者喜好布置病房,以安静、舒适、温暖为宜,保持室内光线充足,适当通风,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对患者的干扰,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实施,避免夜间操作,影响患者休息;嘱咐患者及家属病房内严禁吸烟、大声喧哗;适当摆放绿色植物,提高环境的舒适度;(2)心理辅导: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分析患者的心理需求,为患者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与心理音乐治疗[2];进行针对性的访谈,尽量使用激励性、安抚性言语,排除患者的忧虑、悲观等情绪,对患者的治疗情况给予肯定,赞赏患者的表现,恢复患者康复信心;安排患者之间交流病情,提供病友互动的机会,宣传积极向上的健康理念,鼓励患者打开心扉,与其他病友分享治疗经验;强化社会支持,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给患者情感和经济帮助,消除患者顾虑;避免负面消息刺激患者情绪,让患者安心养病;(3)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治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强调遵照医嘱用药的重要性,禁止患者自行增减药量及用药时间;方法健康教育手册,定期组织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讲座;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估,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强化其自我效能感,增加自我护理信心,改变患者应对方式;(4)并发症预防:加强体质量控制,预防超重及肥胖;告知患者合理膳食的重要性,饮食宜清淡,多食用蔬菜、水果,少食多餐,定时排便,培养患者正确生活方式;加强呼吸道护理,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叩背,训练患者有效咳痰,预防坠积性肺炎,对呼吸困难严重患者,应进行氧疗;预防压疮,帮助患者调整体位,缓解局部压力,保持皮肤、被单清洁卫生,减少外界刺激,使用溃疡贴保护骶骨尾受压处,适当进行皮肤按摩;预防电解质紊乱,监测血钾、血钠水平,及时调整钠、钾补充方案;(5)运动康复护理: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康复运动方案,指导患者进行躯体运动、下床活动等,循序渐进,心功能Ⅱ级患者,可协助患者在室内行走,步行500 m,早晚各1次;心功能 Ⅲ级患者,应搀扶患者站立 、移步,每次锻炼10 min,早晚各1次;心功能Ⅳ级患者应充分卧床休息,以被动活动为主[3];注意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发现患者出现盗汗、面色苍白、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停止。

1.3 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4],包括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6 min步行距离等;(2)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MLHFQ)[5],包括症状、情感、身体活动等几个维度,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低。

采取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心功能指标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LVEDD、6 min步行距离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身体活动、情感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x±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对比(x±s)

3 讨 论

心力衰竭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主要是由于心脏排血量下降,无法满足机体正常代谢需求,引起机体组织灌注量不足引起。一方面,老年人群心血管系统形态及功能改变较大,即“生理性老化”[6];另一方面,老年人群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较差,器官储备能力明显下降[7];此外,患者年龄较高,记忆力减退,对疾病缺乏了解,且接受疾病新知识能力较差,存在担忧、焦虑、悲观等情绪,部分患者治疗积极性不高,可能出现放弃治疗的想法。为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心理评估、自护能力评估,分析患者的护理需求,为患者提供系统性、综合性的护理服务。

在本次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LVEDD、6 min步行距离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身体活动、情感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在常规的护理中,主要是针对疾病护理,对患者的病情特点、心理状态、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重视程度不足,实际应用效果不理想。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反复强调坚持服药的重要性,禁止患者自行更换药物剂量、种类[8]。向患者介绍速利尿剂、洋地黄、血管扩张剂、ACEI类、β受体阻滞剂类等不同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避免患者过度恐惧[8]。告知患者体重控制的重要性,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心功能。同时,患者自护能力的提高,能够恢复治疗信心,减轻家庭负担。做好并发症预防,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高护理干预的预见性、针对性、主动性,增强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心功能护理质量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质量”知识巩固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