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治疗胆囊息肉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及其效果

2018-08-03

关键词:体征切口腹腔镜

孙 燕

(夏邑县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商丘 476400)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常见,需要给予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本组探究中选取了42例患者且深入分析了腹腔镜治疗胆囊息肉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接受腹腔镜治疗的胆囊息肉患者42例临床资料,数字表法分组,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对疾病进行了基本了解。21例观察组年龄23~58岁,中位年龄34.5岁,男11例,女10例;21例对照组年龄24~59岁,中位年龄34.6岁,男12例,女9例;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入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21例,行常规护理:了解患者病情,给予患者实施并发症护理,对患者体温及血压等指标进行监测,给予患者实施血常规、凝血及CT检查等。

观察组21例,行常规护理+术后护理,其中常规护理措施同上,术后护理措施:(1)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待全麻患者清醒后,将其转送至病房,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给予患者实施各项检查,在确保患者体征稳定,警惕血压低患者出现腹腔出血,若出现腹腔出血征兆,需要及时通知手术医师进行及时对症处理。(2)体位干预。术后,确保患者保持在平卧位以避免患者出现不良护理事件[1],例如,坠床事件、呕吐症状等,做好患者保暖工作,待5 h后,协助患者取位半卧位,术后第2天,给予体征平稳患者实施遵医嘱停止心电监护处理,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刺激患者肠道蠕动及避免患者发生腹胀、粘连性常梗阻,另外,尽早下床活动还可有效避免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加快。(3)穿刺点干预。术后,对患者手术切口进行密切观察,避免出现渗液或者渗血[2],需要给予患者渗血及渗液情况及时处理,若持续渗血,需要实施5 min压迫止血,待出血停止后,实施消毒包扎处理,酌情告知手术医师具体情况。(4)疼痛护理。护士需要注重给予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告知患者疼痛发生原因及缓解措施,促使患者不良情绪明显缓解。(5)并发症护理。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呕吐内容物及呕吐次数[3],给予患者遵医嘱实施补液处理,禁食24 h,然后可适当进食流食,给予患者实施尿潴留护理,术后6 h仍然未排尿患者可警惕患者出现尿潴留,利用叩诊膀胱区、温毛巾热敷协助患者排尿,给予切口感染处理,将手术切口缝线拆开后实施彻底引流处理,换药后,确保手术切口肉芽组织新鲜,可促进手术切口愈合。(6)出院干预。护士需要告知患者术后规律作息并叮嘱患者避免劳累过度,多进食蔬果[4],术后1个月,需要给予患者实施彩超复查处理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返院就诊。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利用SPSS 19.0软件分析并经t检验(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经x2检验(率)。存在统计学意义评定标准:P<0.05。

2 结 果

研究得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胆囊息肉治疗手段主要是腹腔镜治疗,可保留患者胆囊且可确保患者胆囊生理功能完整,可有效防止患者术后发生消化不良及腹泻,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的概率,微创,术后恢复速度较快,术后住院时间可明显缩短。

临床分析发现,手术应激反应对护理工作要求较高,因此,临床上在胆囊息肉腹腔镜治疗患者护理中提出了术后护理,要求护士做好患者术前准备并做好患者并发症观察,通过给予患者实施生命体征严密监测、体位干预、穿刺点干预、疼痛护理、并发症护理、出院干预等措施促使患者预后明显改善,促使患者术后早日康复。护理期间,需要对患者心理状态及体征进行密切关注,需要多与患者沟通,利用并发症预防护理来促使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减少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呕吐及尿潴留的概率,进而明显促进患者护理质量提升。

本组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

综上,腹腔镜治疗胆囊息肉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体征切口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