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修身之道对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意义
2018-08-02夏雪
夏雪
摘要:修身是儒家一直崇尚的做人智慧,完善自己,提高个人品德修养,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身体力行,择善而从,这也是我们一生学不完的功课。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自省”、“中庸”、“慎独”这些儒家思想,对新形势下的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修身 党性修养 意义
0
儒家思想曾是中国古代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一种无与伦比的凝聚力,不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世界闻名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儒家立身处世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历来被人们所推崇。“修身”不仅是做人的根本要义,也是选拔贤良的基础工程。如今,时代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儒家的这种“修身”之道对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多次在讲话中谈及。尤其是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断“三严三实”,其中最为基础的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做到“严以修身”。正如刘云山所言“做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党员干部修身做人就是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一、自省——加强党性修养的内在动力
儒家从创立以来,一直比较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自省是儒家所倡导的十分重要的修身方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等等,都是传承至今,我们仍琅琅上口的金句。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缺点、长短处。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自省,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我剖析,进而明辨是非,进行自我修正,或者是扬长避短。
这种修身方法,自古以来,在从政为官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警枕励志的司马光都是自省自律的典范。还有,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他的自我反省、自我剖析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他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在读曾国藩,读他的家书。后来,梁启超在给老师康有为写信时候屡次提到自己的反思,就是“觉得非学道之人,不足以任大事”。这显然是说维新的失败是在于我们这些人操行还不够。后来,梁启超坚持改良立场,毅然走上了充满坎坷的救国救民之路。
时至今日,对我们的党员干部来说,儒家的自省思想仍然是立德之源、修养之根。习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对我们党员干部来说,我们必须牢记宗旨、不忘初心,坚持自我反省、自我剖析,把本职工作干实、干好,才能真正为群众谋福利。这种自省意识,与新形势下我们的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上的内在动力是高度一致的。掌握儒家的思想精华,树立“为政以德”的正确价值观,积极践行,强勉行志,坚持做到自省,严于自我解剖,检点自己的行为,定能不断提高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
二、中庸——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目的
“中庸”,出自《论语》一书。孔子认为中庸作为一种美德,是最高的境界了。按照宋代学者朱熹的说法是“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我的理解,中庸就是保持中正,不偏离重心。所谓物极必反,凡事都要讲究个“度”。而事实上,这个“度”极难掌握。既要不走极端又要不唱高调,真正的“中庸”是不易做到的。自认为文武双全天下第一的隋炀帝,不通军事,却执意举国攻打高丽。连续经历了三次失败,仍然率兵亲征。他的无知与自大导致了隋朝数百万大军被高丽国几千人打败,最终使隋朝走向了滅亡。
历史上对“中庸”这个思想一度是批判的,被称之为“调和的哲学”。也有人认为中庸之道等同于明哲保身,会让人爱憎不明。这是对儒家“中庸”思想的片面理解。其实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不正是我们应该遵循的事物发展规律吗。就像全国热议的环境问题,在社会发展的起步阶段,我们大肆砍伐树木,导致现在国家沙漠化面积逐年增长,带来了巨额损失。如果当初,我们明白了中庸之道,是不是就不会面对现在的环境难题了呢。如果商人们懂得遵循中庸之道,那些工业盐、添加剂可能就不会频繁出现了。凡此种种,可推及所有事物之中,我们的党员干部修身立德,坚守中庸之道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政为官,中庸思想的养成也不是简单的事情。党员干部要坚守内心的一杆称,剔除本性中的贪婪、自私,修身养性,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尤其是调解人民内部矛盾方面,无论面对何种境地,何种复杂情况,都应秉承“中庸”之道,抱有真诚之心,控制自己的情绪,客观、温和、适当地予以解决,这才是党员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准则了吧。
三、慎独——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方法
“慎独”作为修身之道在儒家思想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礼记·中庸》中“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阐述的就是做人要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在个人独处或无人注意的时候,也能够洁身自好,不逾越。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清代叶存仁的“不畏人知畏己知”,都是慎独自律的完美诠释。
慎独是一种境界,时刻提醒我们的党员干部:要谨谨慎慎地做事,清清白白地做人。刘少奇同志曾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管,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叫做慎独”。时至今日,慎独仍是我们学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方法。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心存敬畏,时刻严格自律,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踏实谋事、踏实创业、踏实做人。反观当下,倒地老人不扶、路遇小偷不追、酒店深夜遇袭等种种令人痛心的社会道德事件,很大程度都是来自于中国人“慎独”思想的缺失。只有人人秉持“慎独”之精神,社会才能变成理想之社会、和谐之社会,也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人人都具备“慎独”之精神,在社会实践中锤炼党性,才能真正在为人民服务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揭示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也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参考文献:
[1]陈青之.中国教育史[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72.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双城区委党校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