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重视计算能力培养

2018-08-02赵艳

祖国 2018年13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计算能力小学生

赵艳

摘要: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培养的能力之一,它关系着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发展。小学教师应从激发兴趣出发,加强口语计算能力培养,开展估算训练,引导分析计算的方法,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 计算能力 培养方法 策略

0

数学计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计算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它关系着小学生能力的发展,对于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有重要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让小学生爱上计算

(一)创设数学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小学生愿意学习、探索新的知识。给学生讲一些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或讲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事,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习圆的周长时,给学生讲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学生萌生了向数学家的学生的意念,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设计情境教学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衍生出新的计算方式,探索新的计算方法。

(二)采用多种计算形式。根据教材内容,训练计算形式要多样化,在重复的计算中寻找乐趣,让计算教学更有生机。可采用摘花的形式,进行计算训练,看谁摘得花朵多;采用口算计算接龙游戏,比谁的口算能力强;采取小组竞争,让学生间互相促进。教师可借用信息技术、数学卡片及其他学具等,对小学生进行口算、笔算、抢答等形式进行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爱上计算,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加强训练,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一)掌握口算技巧。掌握口算技巧可以提高口算速度及口算的正确率。用“凑十法”口算,如70-14让学生说思考过程,通过几种口算方法进行比较,学生得出口算简便的方法;运用“分解法”口算;运用速算技巧进行口算,如14×16=224(4×6=24作个位、十位、(1+1)×1=2位)等。

(二)分析计算题的特征。在算296+36,把296可当作300,加36,再减去4,这样算起来既快又简便。有些学生他一看计算,就列竖式加起来算,并没有仔细观察、思考。有的学生在算34+39+66+51,有的学生拿过来,就按顺序开始计算,有时忘记进位,有的在计算中抄错数,有的在计算过程中出错,他们都没有认真观察,把34和66、39和51这样组合,运算又快又简单。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一些数字的特殊组合。这样对学生的计算是有帮助的,会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采用多种形式。计算题教学枯燥、计算题练习机械的重复,面对计算题部分学生露出无奈的表情。所以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训练口算可采用的形式:如“你问我答”、“极地探险”、“给数字找朋友”、“师生擂台赛”、“小组对抗赛”、等;高年级学生可采用;抢答、听算等;以上形式教师指导学生适当练习。

三、在估算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估算可以发展学生对数字的感知力,对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有好处的。在计算前先估算,可预知结果的范围,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的判断,可以养成小学生正确的判断力及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应耐心听取鼓励学生解释计算思路及原由,鼓励学生总结自己在计算中的得与失,这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引導学生在总结中进步,在总结中汲取经验,在总结中巩固已有的知识,并学以致用。学生总结的合理的估算技巧,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表扬。

如:有这样一道题:李老师带了3000元钱,要为学校选购15台一样的电话机,电话机的价钱分别是128元、108元、198元、210元,在不浪费钱的情况下,老师应买哪一种电话机?本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也是对学生对估算的一项考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让学生诠释估算过程。学生可根据生活经验,在保证钱够的情况下,钱剩余的最少。学生从低价位的开始估算也可以,学生用排除法也可以,学生只要解释清楚,教师应给予肯定。

在学习估算及练习时,教师应培养学生在估算中进行验证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在思考中找出解题中存在的偏差,减少计算中带来的错误,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帮助学生分析计算的方法,提升其计算能力

有的数学教师认为,一些计算题没有讲的必要,学生按照法则,重复训练就可以了。有的学生对一些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模糊不清,在计算中频频出错,计算能力相当薄弱。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计算这一类型时,应注重计算原理的讲解,揭示其运算规律,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

(一)利用教具演示计算原理。一些计算原理比较抽象,小学生不易理解,这就成为教学的难点,教师要通过演示等,把抽象的理论转换为学生易接收的形象、直观的,学生理解了其中的道理,计算就变得容易的多了。如在理解1公顷和10000平方米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二)在具体演示中探索。学生要理解并掌握知识,促进其发展,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阅历少,其思维模式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教师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在学习表内乘法时学生对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师拿出一些学生喜欢的玩具进行演示,让学生亲自演示操作,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了。

(三)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构建并理解新的知识结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适当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对比,找出新知识与已有知识间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让小学生真正做到知识的迁移,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知识,构建新知识结构体系。在学习时、分、秒时,要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及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小学生可以凭借以前学习的加减法运算法则及乘除法之间的计算。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及时梳理、归纳、总结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四)注重学生的感知。学生易出错误的部分,教师要侧重加强学生的感知。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是要强调学生小数点的位置等;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要告诉学生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在学习笔算除法时,提醒学生注意,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让学生记忆鲜明、正确,避免在计算中出现一些知识性错误。

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及思维中固有的错误定势,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区分概念的内涵、法则中重点文字的理解、算式间计算的规律,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教师要钻研教材,正确理解与讲授计算中的一些原理及规律,要把其中的道理与具体的计算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使其掌握一些科学的计算方法。

五、培养计算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能力

(一)学生审题要认真。有的学生一看是计算题,提笔直接就写答案。计算题设计的内容、知识点多,简单的计算单调枯燥,导致小学生心理及视觉出现疲劳的症状。在计算中有相似、相近的数字或符号,有时学生的思维出现定势,所有这些往往导致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运算顺序的错误、符号看错、数据写错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养成学生审题认真,看清题中的数据和计算符号。

(二)在练习中,要学生认真。在计算教学中,要求学生有耐心,有毅力,遇到繁琐的计算要沉着、冷静。遇到数据比较复杂的计算题时,要告诉学生切忌急躁,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静下心来,有耐心,抓住计算的关键步骤。计算过程书写要认真,格式要规范,计算方法要科学合理。

(三)学生要细心检验。在计算时学生要尽量做到万无一失,出现一些错误时不可避免的。教师培养学生计算后要及时检验的习惯,检验是计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检验时要耐心、仔细,每个步骤都检查,以便及时纠正错误。

参考文献:

[1]许婉珊.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J].学苑教育,2018,(03).

[2]孙丽芳.小学数学估算法——以人教版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02).

[3]孙皓蕾,刘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

[4]李元萍.估算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24).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第三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计算能力小学生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