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对症下药”
2018-08-02梁小哲
梁小哲
摘要: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障碍之一是计算能力差,然而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需要教师仔细分析的,只有“对症下药”才可以解决。本文建议从提高计算兴趣、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加强口算训练、提高计算的技巧四个方面去改善学生计算能力差的现状,值得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问题分析 解决策略
0
小学生学习数学存在的最明显问题,往往是出在计算容易出错方面。然而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师最为头痛的事情。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一、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症结”所在
(一)感知不准确。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不具体,不能对事物进行全方位感知,不认真观察、不细心。学生在计算时,先感知的是算式,没看清数字、符号就着急算,往往会出现种种错误:运算顺序出错、没看清符号或数值,有时把计算结果找错等。
(二)不善于分配注意。学习新公式或法则,学生只注意运用法则,在口算时出错;连续做某类型的题,学生没注意后面的题变了,于是又发生了不该出的错;有的学生,计算没出错,写结果时抄错了;有的学生多步混合计算,少算一步就得出结果。
(三)记忆上的原因。有些学生基础差。如基本的加减法掌握不熟,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学生更无从计算,有的学生乘法口诀背不熟,在遇到除法计算学生一筹莫。
二、解决“症结”的根本——提高数学计算兴趣
兴趣是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数学计算重复、机械、枯燥乏味,要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激发学生计算的热情,培养其计算兴趣,让学生爱上计算,并在计算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使小学生在兴趣地带领下步入数学知识的殿堂,去探索小学数学的奥秘。对一些计算题,教师要合理的整合,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学会变通。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吃透教材,挖掘和科学的运用教材,在教学中,创设有趣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自己的思维快乐地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进行训练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开展各种游戏,进行计算练习;利用各种形式的竞赛,训练学生计算的速度与正确率;也可以开展小组对抗赛;学生可以自编计算题等形式多样。多种形式的活动,使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的插入学生喜欢的故事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悦、充满生机的课堂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解决“症结”的策略——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大部分学生,在计算中出错,并不是不会,而是计算时粗心大意:有时抄错数;有的在背乘法口诀时出错;有的是没注意小数点的位置点错了,这都是由于学生在计算时不仔细、不认真出现的错误。有些学生在计算时乱写乱画,在计算中见缝插针,没有一定的次序,书写杂乱,这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有的学生存在这样的心里:管我在哪儿算,算正确就行。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平常练习时,要对小学生严格要求,让其养成好习惯,书写要认真、规范,在书写计算过程时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步骤、次序进行。只有书写清晰、认真、规范,在计算中不会出现把符号、数字写错,就能保证学生在计算中少出错,就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计算前要求学生看清数字及运算符号,计算时学生书写要清晰、认真,严格按照要求的格式书写,计算后要认真检验,按照要求,写出答案。
对中高年级学生,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有部分学生不认真审题,对计算的要求、格式,看都不看,一看是计算题,拿起笔就匆匆的写起来,虽然计算结果正确,但没按要求算,也不算正确,有的同学在做计算题时没按要求,有时会“画蛇添足”浪费了时间、精力。所以,在计算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的计算更准确、正确率高,教师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计算前要看清题的要求;计算时书写清楚,特别是运算的符号及数字;计算方法要简便、合理。
四、解决“症结”的必要辅助——加强口算训练
要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口算教学,只有增强口算能力,就能提高小学生的计算速度,确保计算的正确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时要严格要求,教师利用小黑板或多媒体课件准备5至8个口算题,课前五分钟对学生训练。要天天练,学生在练中掌握了一些小技巧、把握了一些计算题的规律,在天天练习中,学生口算的速度快了、正确率也提高了。为了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师要求学生准备一个专用本,每天的口算训练,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短的时间内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生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增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对书写认真、出错少、进步明显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表扬,给予肯定。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每天对学生进行计算训练:教师可以在教材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进行训练,教师可以把练习的内容提前写在小黑板上,学生在计算本上做,让学生可以口算题制成图片,学生在思维训练的同时,欣赏美,提升学生创作美的能力。教师每周对学生进行两次口算测试,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目前的计算情况,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想对策,对于计算能力差的学生,要多辅导。训练学生口算的形式很多,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抢答、必答等,所有的学生都参与。
老师读出要计算的题,学生直接写得数。这种做法对学生要求高,学生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在听题的同时,书写要认真、仔细,同时还要很快的计算出结果。有时为了节省时间,学生只要把题号与得数标清楚即可,学生互相检查,学生在检查别的同学的同时,对自己答案的正确与否也明了。学生互查,节省了教学时间,在计算教学中收到的效果也很好。
五、解决“症结”的最高境界——提高计算的技巧
小学数学教师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感召下,在计算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计算方法多样化,不是要求教师在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时,只注重计算的“量”而不关心学生计算的“质”。因此,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不同计算题的特点,引导学生善于抓住一些计算题的关键点、切入点,进而找出更简便、快捷的计算方法。面对同一类型的计算题,其方法很多,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从中找出最佳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计算能力。
在教中高年级的学生时,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计算技巧。在计算中应让学生记住常用数值,如π的倍数;常用的分数、小数的互化,如3/4=0.75、7/8=0.875等;常用的平方数,如152=225、222=484等;常用的立方数,如33=27、123=1728、143=2744等;特殊的两个数相乘的乘积,如125×8=1000、24×4=96等;还有一些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换算。所有这些都需学生熟练的掌握,学生记住了这些内容,在计算一些题时速度就快了,准确度也提高了。
三年级学生就接触估算,对于他们來说,不容易理解,有难度,因为学生把握不准把具体的数值看成多少才正合适,教材也没明确规定估算的范围值,所以学生无从知识知道估算的值与题中结果的差距是多少。在学生的思维模式中必须是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有些估算题没有固定的标准。所以,在这一部分知识学习中,学生处在一知半解中,在运用估算计算时也是畏手畏脚。如果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估算,确实对提高其计算的正确率是有帮助的,所以在对这一部分知识教学中,教师注重对估算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从多方面、不同角度去理解、运用估算算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学生在计算时,先观察数的特点,估算出其取值范围,得出结果后加以验证,学生了解了估算的妙用,养成了良好的估算习惯,对学生计算有了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崔君娜.刍议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8,(01).
[2]朱爱琴.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J].新课程(上),2018,(01).
[3]孙皓蕾,刘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