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2018-08-02孙晓东

祖国 2018年13期
关键词:教材改革教育性小学语文

孙晓东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学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教材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依据和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其在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教材的形式、内容、导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效果和方向。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的出台就说明了国家对小学语文及其教材的重视程度。但是对小学教材应该注重“教育性”还是应该注重“趣味性”成为教育学者持续争论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将重点介绍两方各自所持的观点及原因,并结合笔者自身经验提出个人对此问题的观点,希望能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材改革 教学争论

0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对学生成人成才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这也是国家重视小学教育的原因之一。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传播,传统的应试模式在逐渐改变,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强调兴趣教育与学生能力素质提高的教学模式,相应的,一些教育工作者对传统课本过分强调应试知识技能和教师主体地位,却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样的教材会使学生感到无趣和乏味,除了课堂教师授课以外不会有兴趣在自学课本,从学生长期学习和发展来看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素质能力的提高;提倡教材“教学性”的教育者则从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的角度出发,重视小学课程在学生学习生涯中作为奠基的重要作用和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不能过分强调学习的趣味性使课堂变成游乐场,如此是对学生的不负责。这样看来,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和“趣味性”难道是不可兼容的吗?接下来,笔者将详细介绍两方所持观点的具体原因,并提出笔者自身的观点。

一、小学语文教材“教育性”研究

教育性是教材最基本的属性。对于学生来说,在整个的人生发展历程和学习阶段来看,小学阶段都是至关重要的;针对语文学科来说,小学是学生语言和认知发展的奠基阶段,小学语文教材是学生除课外读本以外接触文字和文学最为重要的启蒙读本,同时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工具性和实用性学科,是语言表达、理解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它的学习关乎到其他各学科的学习。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等多个方面,除此以外还包括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初步确立。提倡教材“教学性”的教育者认为,即使不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也应以完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和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二、小学语文教材“趣味性”研究

趣味性是随着人文素质教育的时期到来而产生的,在这一时期教育工作者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教育。提倡教材“趣味性”的教育者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能力、认知水平和智力水平相比较而言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同时学生具有注意力难以集中、好奇心强、好动等特点,兴趣学习是在这一阶段能够帮助学生主动获取、学习、探究知识,在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中等使知识更乐于被学生接受;而小学课本教材中一些带有思想教育性和政治性色彩的内容以及过分注重实用性的知识可以放到中学教育中再进行学习。可预见的是,兴趣学习是符合学生个性和学习特点的教育方法,也是未来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向,对学生兴趣培养和终身学习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一角度来说,提倡教材“趣味性”的教育者是有预见性的。

三、如何寻求“教育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在笔者看来,二者并非是难以同一的,相反,各方教育者所批判的对方观点正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曾经有过或是可能触碰的误区,如果小学教材能将二者有机融合,以他方之长弥补自身之短,便能够弥补当下教材和教学的某些缺点,使语文教学和语文课程都能更上一层楼。

具体来说,笔者认为教育性是小学教材基础性的、不可缺失的,这是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和要求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分追求分数,趣味性和兴趣化教学可以体现在教材的编排布局、情境化导入以及选文内容等方面。具体来说,就是以知识和技能为核心、以兴趣化为导向、以趣味性为形式对已有教材进行改造,这样既契合学生发展规律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能为学生更进一步的语文学习奠定知识和能力基础。

事实上,我们在小学语文的部编教材中能看出教育工作者在谋求“教育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在“教育性”方面,部编教材的教学目标明确,各年级教材呈梯度上升,所以在小学阶段各年级都对就对语文课程必备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要求,并融合在日常的课文学习中;更加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学生可理解的范围内对学生的情感价值目标提出了要求。在“兴趣性”方面,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部编教材采用以兴趣为导向的教学方式,通过页面布局、选文内容等方面来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同时,贴近生活实际,使教学更加生活化。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下册无论从装订布局、插图插画还是课文语言,都富有童真童趣;在识字的部分,教材放弃原有的单一的拼音识字,融入儿歌、童谣等寓教于乐的形式;在《日月水火》部分,通过列举学生日常可以见到或者可以理解的图片,来帮助学生学习象形文字,感受象形文字的趣味性;在识拼音的部分,描绘熊老师在树下教小刺猬识拼音的场景,让学生更乐于接受,并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学习语文的习惯。

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熟悉教材和教學大纲,挖掘每一篇课文每一项活动背后对学生知识和能力要求;另一方面,备课时要科学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思考以怎样的教学方式既乐于让学生接受又能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并最终有所收获,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要注重趣味性,通过形式各异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综上,真正的问题并非是“教育性”与“趣味性”谁去谁留的问题,而是如何避免过分强调应试知识与能力同过分强调学习娱乐性,使二者之间达到平衡并统一体现在教材和教师教学中的问题。这不仅启发教育研究者对教材进行合理设置,也启发广大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寻求教材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兼顾之法和课堂实践的应用之策,将教材的作用发挥至最大化,共同推动语文教育课程改革并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艳红.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J].山东青年,2016,(09).

[2]曹晓玲.论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04).

[3]朱海玲.“教育性”与“趣味性”结合,构建高效语文课堂[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5,(11).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教材改革教育性小学语文
中小学“减负”的悖论与教材改革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教学的教育性
《数字电子技术》教材改革与实践
浅议教学的教育性与教育的教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