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 征服小康路上最后一公里
2018-08-02黄雁
摘要:一直以来,脱贫致富、建设小康都是摆在我国发展过程之中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近年来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同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在文中就如何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 精准脱贫
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在我们奋力奔向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成为人民向往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小康建设短板。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攻关克难,多法并举,保证这项任务如期完成,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
一、不忘初心,增强脱贫攻坚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脱贫人口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和底线任务,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开创了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以下,为人类反贫困提供了中国方案,树立了普惠性发展、包容性增长的典范。
脱贫是全面小康的底线目标和“最后一公里”,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事关增进人民福祉。十九大报告提出,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让如此庞大的人口脱贫并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这是一项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我们应不辱使命,情牵贫困地区,心系困难群众,真情实意“挂包帮”,脚踏实地“转走访”,只争朝夕,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这块突出短板。
从现在脱贫攻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面对党中央的号召、习主席的殷殷嘱托和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要动员起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勇担使命,迎难而上,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勇气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建设美丽中国写下新的光辉篇章。
二、定向靶心,凝聚精准脱贫的磅礴合力
凝聚脱贫合力,首要的是要认清攻坚之难。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发生率也就是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我国目前就处于这个最艰难阶段的堡垒攻坚期。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千差万别,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发展基础迥然有异。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凸显出来,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脱贫难度更大,脱贫成效更慢。面对这些深度贫困,我们必须打破常规思路和方法,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保持定力,精准对焦,整体联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风雨兼程,定点清除,众志成城打响脱贫歼灭战。
凝聚脱贫合力,关键的是要精准发力用力。习近平同志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找准方位才能把握航向,主动作为才能克难前行。扶贫攻坚歼灭战阶段,我们要实施“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坚持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做到区别不同情况,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要因地制宜落实“五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确保不丢下一个贫困地区和一个贫困群众,实现全部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凝聚脱贫合力,长效需要国家统一的意志和行动。精准扶贫脱贫是个复杂而又浩大的社会发展工程,必须在国家层面顶层设计,坚持党对扶贫工作的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等多方力量汇聚,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等多种措施有机结合,坚持区域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企事业单位联合互为支撑的机制联动,引导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扶贫帮困地区聚集,形成扶贫大格局,扶贫大投入,扶贫力量大汇合的局面,合力奏响精准脱贫时代最强音。
三、巩固战果,全力保证脱贫群众共享小康生活
十九大报告指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在许多贫困群众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没有取得脱贫攻坚战的最后胜利,要乘胜追击,不断巩固扶贫成果,确保脱贫群众在奔向小康的征程中“不掉队”,关键是要打好“组合拳”,增强贫困地区经济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其造血功能逐渐强大起来,彻底铲除贫困生成的土壤,从根本上拔掉穷根,让贫困群众真正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我们要坚定信心。我们党对全国人民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说:“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翻开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我们看到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一切财富的创造,一切生产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实现脱贫致富目标,我们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钩”摆脱了“运动式”扶贫的弊端,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一些脱贫的支柱产业主要靠种植、养殖业,如果不继续给予优惠扶持政策,脱贫成效是难以持续巩固的。所以脱贫后,在一定时期内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留出缓冲期,确保实现稳定脱贫。政策不变既要包括各级的扶持优惠政策不变,也包括考核评估、督查巡查等管理政策不变,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实现脱贫致富目标,我们要因地制宜地提高当地生产力。贫困地区生产基础薄弱、自然条件恶劣和生活环境坚苦是当地群众难以脱贫致富的重要原因。一方面要继续加大贫困地区基本建设,加强道路、水利、环境等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村寨社的娱乐生活等公共场所建设,提高生产生活基础水平,另一方面要注重科技创新,发挥“互联网+”作用,培育壮大包括建档立卡户在内的贫困户增加收入的村集体经济产业。要巩固扶贫成果,還要进一步强化通过税收优惠、贴息支持、财政奖补等机制,推动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之,既要提高贫困地区的贫困群众享受基本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准,又要帮助困难群众提升生活水平,还要解决好发展性不致富生产力低下问题。
实现脱贫致富目标,我们还要着力扶智和扶志。在扶贫过程中发现,极个别贫困村、贫困户扶不起,穷依旧,其中一因素是他们缺乏脱贫致富的勇气和决心。习总书记多次重点强调:“实现脱贫致富目标,我们要在扶贫扶智、扶贫扶志上长期着力。”扶智解决好教育扶贫,阻隔贫困代际传递;扶志解决群众内生动力,改变少数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解决躺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懒惰思想和行为。对贫困户“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思想根基稳了,脱贫致富才有生命力,才可持续。
新时代呼唤新的作为,新任务需要敢于担当的勇气。让我们的旗帜,高高飘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的火热实践中;让我们的梦想,尽情绽放在为人民谋幸福的征程上;让全国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勇气和智慧,苦干加巧干,精准扶贫脱贫,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作者简介:黄雁,硕士,云南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副书记,曾任军队副团职、正团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