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
2018-08-02回川
回川
到不了的都叫作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第一次从学校广播听到《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那天,天空一般般晴,日子一般般轻。每当我回忆起那个片段,总觉得恍若惊鸿一瞥又轻如羽毛,好像渐行渐远,每个细节都愈发看不清晰。回想起过去的事情似乎总是这样,以为会用刀锋刻在心里,可是时光若雨水般不经意地冲刷。让它腐烂成泥土里看不清痕迹的败叶。
老爸在朋友圈晒出两张照片,一张是儿时的我依偎在他身边,小小的身影衬着他高大的身躯,照片里父亲英俊挺拔,孩子眼里藏着畏缩和笑意,怯生生地看着镜头,却在被捕捉的一瞬间将半边脸藏进父亲的怀里。然后我看到了另一张。
彼时时光已匆匆奔过十余年,当年精壮的父亲渐渐发了福,长成一米八有余的儿子早已高过父亲。父子并肩而立,脸上依然是笑容,却一个从青涩蜕变为成熟,一个从成熟化为衰老。
我看他配字:岁月神偷。
情绪不知从哪儿来,像深不见底的河沟里涌动的暗潮。
我记得出国前的一个早上妈妈突然跑到我房间,钻进我被子抱住睡着的我,我听见她跟我说:“刚刚做梦,梦到你一个人在国外,那么远。”
那时无法体会的心酸,终究是欠下的债,要此时此刻的自己连本带利偿还。
朋友圈在问敬业福,微博首页是春晚。纵使年味逐日淡去的今天我依然能从字里行间和时间的细缝里闻到人们对新年、团聚的向往。我想起那么多个跨年的夜晚全家围在电视前,抱着瓜子薯片,耳朵里是大人喝酒谈天造就的喧嚣。妈妈、外婆把椅子架起桌板摆好,撒上纯白的面粉掏出长长的擀面杖。一张张漂亮的面皮从擀面杖下滚出,被妈妈灵巧的双手轻轻一挑,落在不远处,我看那厚薄均匀的面皮几乎能想象几个小时后出锅的饺子是多么美味可一。
来到西班牙的第一个大年夜,家里饺子的温热涌上心头,肉馅滑下食道的满足依旧清晰。跨年那天晚上我一口气塞下十二颗葡萄,寓意新的一年幸福美满。钟声敲响第十二下时我看见街边燃着万家灯火,看见偌大的广场成群结伴的几家人,孩子抓着父母的手蹦蹦跳跳,抬起头被洒落的灯光照出一脸幸福。
那一刻我相信,十二颗葡萄祝愿的对象,是有选择的。
三王节那天我随人流奔走街头,周遭人潮如海浪一般涌动。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我突然意识到,此时此刻我真真正正只有自己一个人了。家人在做什么呢?我无从了解。手里攥着彩券,明知大奖得主不会是我却依然抱有期待,转念想想期待归期待,即使成真,那一瞬间的欣喜也无人分享,像打入雾水的拳头,落得一场空。这么一想,的的确确感到遗憾。
载着东方三圣的车经过,人流中我看到欢腾、热闹,想起从前把春联抹上糨糊贴在门口的场景。想起午夜前爆竹声响彻天际,新年伴随无数发烟花拉开序幕。而现在热闹不改,欠缺的爆竹声也由人声替代,我终于意识到年味不曾浸润卡斯蒂利亚的土地,它始终与我隔着一个大洲的距离。
离家前我曾无数次期待离开,期待飞往一片陌生的土地,期待巴塞罗那的辉煌日落,期待莱昂冬天的第一场雪。我们顺理成章地长大,顺理成章地离开,顺理成章地去追逐想要的想拥有的,顺理成章地把過去抛在脑后。如此有恃无恐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不过是因为深知站在身后的永不会背叛,那双深情的眼睛永远会注视、凝望,哪怕千思万念到了口边也融化成一颗奶糖,咽下去后对你说“加油”。
高中时读龙应台的《目送》,里面写着,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仍记得那一刻潸然泪下的冲动。
如今远在异国他乡,愈发能体会诗人的思乡感。方文山写下“到不了的都叫作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家乡有何思之?细细盘点,不过父母亲戚、山水土地。然无奈,告别就像离弦的箭,每一秒都比上一秒离起点又远几分。就像我们在长大,父母在老去。
来到西班牙后一次偶然我又听到这首《时间都去哪儿了》,记忆还是模糊不清,耳边却清晰地响起王铮亮清冽的男声,“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记得离开那天我从舷窗看向下面的大地,看见熟悉的城市、房屋缩成细细碎碎的蚂蚁。我想从前那般与父母相依亲热的时光,怕是再也回不去了。
编辑/胡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