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探索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的思考

2018-08-02李名良

中国经贸导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内陆地区临空枢纽

李名良

一、内陆地区探索建设自贸港是新时期重大战略举措

(一)促进内陆地区开放,推动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倡议开创了我国陆海双向开放的新局面,自由贸易实验区在沿海和内陆地区先后落地,内陆地区经济开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受地域、制度和交通等因素制约,内陆地区仍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洼地。以自由贸易港建设为契机,在内陆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并发挥高点引领带动作用,使内陆地区开放“旧貌换新颜”,推动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二)加速内陆地区发展,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开放是一个地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一直以来,内陆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禀赋好,属于我国经济版图的隆起地带。自由贸易港建设将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使从全球获得推动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乃至文化和理念,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加速内陆地区的全方位崛起,有效缓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三)深化内陆地区改革,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在内陆地区建设自由贸易港既是一步开放棋,更是关键的改革棋。“自内向外”推动改革谋求发展,使生产要素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流动更加顺畅,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内陆地区的开放、改革和发展将盘活我国整个经济空间格局,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以航空枢纽为平台探索建设内陆自贸港事半功倍

(一)航空枢纽是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

在内陆地区已有多个城市开通国际航线,航空口岸建设顺利推进。《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提出打造的10个国际航空枢纽,多个布局在内陆地区。随着我国开放水平的提升,跨境人员往来和货物贸易持续增长,国际客运主要通过民航来完成,内陆地区航空货运也迎来了新机遇。一方面我国产业正在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枢纽机场借此在附近布局保税物流中心、综合保税区、保税加工区及保税仓等对外贸易平台。另一方面航空枢纽作为内陆对外窗口,与自由贸易港开放特性相契合,有利于培育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贸易新业态。

(二)民航与高铁融合发展重塑区域贸易格局

近年来,以民航和高铁为代表的快速客运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为实现“强强”联合,提供便利快捷的客运服务,我国内陆地区多个航空枢纽引入了高铁。2014年,成绵乐城际铁路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负一层设双流机场站,随着西成高铁开通,以及未来成贵高铁通车,成绵乐城际铁路将成为西安-贵阳高铁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双流机场与我国中西部高铁网融为一体,实现民航编织的空中快速客运网与高铁绘制的地面快速客运网在航空枢纽有效融合。以两网融合汇聚高品质国内外客流,带动形成总部经济,引导区域产业组织走向国际化。通过发展国际航运、国际投资、国际金融等,可提升集聚配置全球高端要素的能力和国际价值链地位,培育参与引领全球经贸合作竞争新优势,重新定义我国西南地区国际贸易格局。

(三)临空经济区建设为开放发展奠定基础

临空经济区是依托航空枢纽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集聚发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而形成的特殊经济区域。2013年,国务院批复了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航总局发布《关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截止目前,已有10个城市获批设立临空经济示范区。以临空经济区建设为契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相继建成电子口岸、肉类口岸和鲜果口岸等,与全球前20位的货运枢纽机场已通航15个,货邮吞吐量由2012年的15万吨提升到2016年的45.7万吨。2016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82亿美元,是2010年的3430倍。临空经济区已经聚集大量外贸资源,成为我国内陆开放发展的新地标。

(四)航空大都市是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节点

在速度经济时代,时间是企业新核心竞争优势的来源,与时间赛跑的空运催生出城市化发展新模式——航空大都市。航空大都市以国际化航空枢纽为核心,依靠通达的全球航空网络与世界各国相连,汇聚各国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等优势资源,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节点。许多国家和地区以航空大都市建设为契机,创造区域经济新引擎、城市发展新动力。1973年,联邦快递将孟菲斯机场确定为美国国内货运中心,随着联邦快递业务快速增长,孟菲斯国际机场于1992年成为全球最繁忙的货运机场,成为世界物流中心,上百家跨国公司入驻孟菲斯。我国内陆地区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开放发展新战略,与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航空大都市可以互为臂膀、共谋未来。

三、在新时代条件下探索建设内陆自贸港的对策建议

(一)整体谋划全国自由贸易港战略布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以后,多地积极响应、跃跃欲试。考虑到自由贸易港对贸易资源的聚集特性,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限的贸易资源不可能支撑多个自由贸易港,因此须紧防自由贸易港“遍地开花”。全国自由贸易港布局要把握好如下三点原则:一是要与国内贸易资源的空间分布相协调,使每个自由贸易港都有腹地作支撑。二是要选择对外贸易条件好、区位优势明显的地方开展工作,又好又快地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三是要兼顾东西南北中,有利于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加强国家战略对接形成战略新合力

内陆自贸港作为新时代国家对外开放新举措,与“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一脉相承,要结合“一带一路”路线图,将内陆自贸港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布局图上最为耀眼的明珠。此外,要充分借鉴自由贸易实验区的成功经验,协调好自由贸易实验区与自由贸易港的布局形成良性互动,并充分利用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取得的成果。

(三)加快强化航空枢纽的国际服务能力

在內陆地区,航空枢纽发挥平台作用,有力支撑自由贸易港建设,关键在于将其打造成为国际化开放平台,为贸易资源在国内外便捷高效流通提供服务。一是根据需求提升机场设施条件,完善集疏运网络,建设国际一流航空枢纽。二是改善运输服务创新软环境,运用先进理念和技术加强服务创新,提高国际运输服务能力。三是积极加密国内外航线,扩大国际辐射范围,建设对外开放口岸和保税港区。四是与铁路和水路等交通枢纽一体化发展,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打造交通运输服务信息共享平台。

(四)创新体制机制营造法治化贸易环境

探索建设内陆自贸港,关键在于创新体制机制营造法治化贸易环境,吸引位于全球价值链顶端的机构在自由贸易港投资创业。一是创新投资管理制度,积极构筑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投资管理制度。二是创新海关监管制度,发展离岸贸易,加快建立健全综合监管体系,筑牢安全网。三是创新金融制度,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和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四是创新政府服务方式,优化市场创新环境,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五)广泛开展合作快速提高国际影响力

内陆自贸港作为国际性开放平台,国际影响力是判断其成败的试金石。一是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贸易节点开展战略合作,发展点对点贸易。二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激励走出去企业在自由贸易港开展国际业务。三是培育国际贸易软实力,积极打造有国际知名度、有国际影响力的贸易服务品牌,编制国际贸易类发展指数、重要贸易商品价格指数等。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运输所)

猜你喜欢

内陆地区临空枢纽
济南、青岛物流枢纽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枢纽偏好型产业
中部内陆地区风电行业发展现状及信贷风险管控
内陆地区:创新链视角下的科技成果转化
昆明综合保税区B区将于明年2月建成
论山东省内陆地区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中国枢纽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
轨道交通枢纽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