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2018-08-02王燕林张蔚洁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5期
关键词:双一流创新型体系

王燕林 张蔚洁

摘要: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要体现。高校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必须有一个从上到下的顶层设计和全方位多角度完整的支撑体系。上海交通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先行先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校内外雄厚的师资支持和高水平科研参与的普及,优质生源、创新潜质人才的提前挖掘与储备支持,重点高校、优势学科的资源优势支持,全校不同层面组织机构的协同配合与人员支撑等方面给其他高校带来了重要的启示与影响。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体系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九大报告为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当前的“双一流”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校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定,实施“双一流”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为国家建设成为一流的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高校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不是简单的喊口号,更不是简单的经费投入,而是需要高校在自身能力范圍内积极利用或创造有利条件,各方面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形成配套完善的支撑体系。

一、“双一流”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上海交大”)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7年11月,在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闭幕式上,上海交大参赛团队以4个特等奖,总分第一的成绩捧得“挑战杯”桂冠,这是该校继1991年、2011年、2013年、2015年四届捧起“挑战杯”并获得“永久杯”后的第5次夺冠,更是迄今为止“挑战杯”赛事历史上首个连续4届捧得“挑战杯”的高校。2016年11月,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上海交大6支参赛团队取得了两金四银的成绩,并获得“优胜杯”。2017年10月,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上,上海交大参赛团队荣获一等奖,该校连续参加11届,累计荣获10次一等奖,在所有参赛高校中位居第一。“饿了么”“应届生求职网”等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均来自上海交大学子。

二、“双一流”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成功的因素

近年,上海交大全校上下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暂且称之为“上海交大创新人才培养现象”。这个现象在引起其他高校师生羡慕的同时,也使得众多高校想探究其原因所在。在对上海交大创新型人才培养长期跟踪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上海交大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的支撑体系主要是以下九个方面。

(一)杰出校友钱学森的影响和“钱学森之问”的精神鞭策

2005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在看望钱学森时,钱老感慨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培养创造发明型人才的模式,二是创新型人才在社会上发挥作用脱颖而出的机制。“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它与李约瑟难题一脉相承,都是对中国科学的关怀,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钱学森自身的创新成果和杰出成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上海交大人。“钱学森之问”在引起整个教育界深思的同时,更促进作为其母校的上海交大率先开始探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试图早日回答“钱学森之问”。钱学森的深远影响和“钱学森之问”的精神鞭策,对上海交大历任领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引起全校各级领导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

(二)校内外雄厚的师资支持和高水平科研参与的普及

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当前,上海交大的2800多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86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4名,中组部顶尖“千人计划”1名,入选中组部“千人计划”93名,“青年千人”8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共129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7名。站在科研最前沿的众多顶尖优秀教师,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雄厚的师资支持。

除上述本校人才外,上海交大也注重引进校外科技领域领军人才作为兼职教授或导师,这些领军人物把各行各业研究的前沿问题、关键技术难题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迫切需求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直接带进课堂或让学生直接参与研究,使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科技前沿,参与到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之中,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学校参与科研的普及率非常高,发挥了科学研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三)优质生源、创新潜质人才的提前挖掘与储备支持

上海交大多管齐下,从生源上提前挖掘、吸引储备有创新潜质的人才,从各省份选拔优秀学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质生源。上海交大自主招生优先选拔录用高中阶段有省级创新型大赛一等奖及以上经历的具备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潜质的人才。上海交大携手众多省份的基础教育名校每年举办“瞭望科学夏令营”“科学之旅”等各类面向中学生的营团活动,学校知名学者纷纷到重点高中讲学以吸引更多有创新潜质的人才报考学校。上海交大在国内和国际的声望也吸引了许多优秀学子来校求学。

(四)重点高校、优势学科的资源优势支持

上海交大在建校时间、地理位置、学科覆盖和国际交流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作为建校120多年的悠久历史名校,其具有理工特色,是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等9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上海交大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其他一般高校无法企及的历史沉淀和资源优势,如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首批9所“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双一流”36所大学之一,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上海交大每年承办或主办的诸多学术交流研讨会、组织参加的各类顶级国内外会议等,这些都为教师的科研、学生参与科研提供了最前沿的信息资讯和学术交流。上海交大非常注重与高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校企合作联盟,实行双导师指导。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输送到校企合作基地培养,从事的课题和论文都是经过选择认定、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校企联合培养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资源优势。

(五)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较多的国际化交流机会

上海交大为通过创新潜质人才政策引进来的学生提供了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这些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学习,确定兴趣方向后进入自己最心仪的导师团队开始研究。上海交大有本科生15000多人,硕士13000多人,博士6000多人,这种典型的研究型大学针对本科生实施小型针对性教育,一些学院的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专属导师。通过“一对一”结对的形式,由导师以“亦师亦友”的身份在科学精神、责任意识、职业规划、品质意志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上海交大还与耶鲁大学等众多国际知名高校国际交流频繁,设立有上海交大一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上海交大一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等。顶尖的师资配置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模式,上海交大严谨而不失活跃的学术氛围,激发了这些创新潜质人才的创新热情与活跃思维,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丰沃土壤。

(六)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

上海交大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制度保障。比如,学校制定了《上海交通大学“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上海交大注重从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和院系组织三方面给予引导。在学校开展的PRP项目课题研究上,对结题的学生可根据验收结果给予学分,甚至取代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经过结题验收后,指导教师可获得相应教学工作量和补贴,引导师生参与课题研究。在竞赛方面,学校根据类别、获奖等级不同,在竞赛内容与拟替代的课程内容基本相符的情况下,获奖学生可获得不同的学分,在免试保研、转专业、奖学金发放和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针对主办或承办,组队参加校级、国家级、国际级学科竞赛的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教学工作量和补贴。这些制度的制定完善和政策的引导,激励了广大师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中。

(七)全校不同层面组织机构协同配合与充足人员支撑

上海交大注重各个组织从上到下合力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学校领导层面成立有“上海交大学生创新型竞赛专业委员会”,由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挂靠学术委员会;二级单位层面有教务处、学校团委、研究生院、各院(系)等组织机构推进;专设机构层面有学生科技创新型中心,有专门的辅导员和科创中心学生组织;学院里行政人员尤其是一线专职辅导员人手充足,专职工作人员分工专攻特定方向,在缩小工作面广度的同时有效地加深了工作的深度,他们更容易在各自负责的领域内做出成绩,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八)构建“前中后端”三层式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教育体系

上海交大构建的“前中后端”三层式学生课外创新型教育体系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龙服务。学校团委负责牵头成立了60多个学生科技类社团、各类创新兴趣小组,举办各类学术讲座、科技培训、实验室参观、科研见习、沙龙交流等活动,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学术能力进行系统培训,让大一新生进入学校就有机会接触科研,打造了学生创新型的“前端”;学校以挑战杯、ACM、结构设计等国内外各学科大学生创新型竞赛、专项创新型课题项目作为学生创新型的“中端”,全校有70%以上的学生都参加过这些渠道的创新活动:后端则是经过“前端”和“中端”的有效“孵化”而产出的成果,如论文、专利、技术授权产业化等。通过后端的产出和成果刺激,前端的土壤更加肥沃,共同构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生态圈。

(九)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经费支持和物质精神激励

上海交大多方筹集资金,对参赛获奖学生、指导教师均给予经费支持,并结合实际滚动变化。上海交大划拨学生创新型专项资金,对学生参加的部分大学生创新型竞赛按照A、B、C三类,每年各选取一部分竞赛分别给予1万至10万元不等的参赛经费资助:对在“挑战杯”总决赛和一些高水平科技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团队和指导教师,按照各团队所获奖项给予相应的奖励。上海交大给予的经费支持力度大,覆盖面广,既奖励学生,又奖励指导教师,还对组织工作成绩突出的院(系)工作组或直接行政管理人员、辅导员等进行奖励,形成了三位一体激励体制。上海交大注重多角度全方位做好创新型人才的宣传报道与精神激励,营造了浓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氛围。这些经费支持、物质精神激励激发了各方人员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正是受益于上述各类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上海交大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先行先试,近年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走在了全国高校的最前列。上海交大人正以与时俱进的创新改革、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丰硕的创新成果在逐渐回答“钱学森之问”。當然,上海交大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有些因素和条件是其他高校不具备的,但有些是可以供国内其他高校借鉴的。只要更多的高校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指示,积极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促进整个高等教育探索与回答“钱学森之问”,我们就能凭借培养的创新型人才最终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最终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伟大中国梦。

责编:清欢

猜你喜欢

双一流创新型体系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