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古镇长辛店与永定河水文化

2018-08-02李石

北京纪事 2018年8期
关键词:长辛店卢沟桥新店

李石

2017年4月1日,一张启动搬迁公告赫然张贴在长辛店大街上,具有千年历史的老街真的要启动老镇改造了。

千年古镇说法的由来

《北京丰台区志》中记载:“长辛店老镇古属幽州,春秋时为燕国地带,现隶属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西岸,卢沟桥畔,距天安门仅19公里,是西南距京城最近的镇子,也是历史上西南进京的必经要道。”随着近年国家重视传统文化,注重保护和开发特色古镇,长辛店这座古镇引起了更多人的关心、爱护、研究与关注。

从历史资料记载来看,宋代历史上记录的卢沟桥篇章中可以推论,卢沟桥西南已有村落,但那时没有记载叫长辛店。作者认为从古镇前身的古村落推算,这里的历史应该有千年左右,所谓千年古镇应该是基于这段历史推算出来的。而从叫长辛店开始应该有几百年历史。从现在的长辛店镇(原长辛店乡)的镇志中,对辖区内的张家坟村金代建造的镇岗塔描述里可以看到,塔为金代(12世纪)建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但也不能以此推论长辛店之名源于金代,那么长辛店之名到底是如何来的?从作者查阅到的相关记载和众多史料、书籍与有关方面专家的看法,认为明朝时曾任顺天府宛平县知县的沈榜所著《宛署杂记》中对长辛店之名的由来是最早的记录。

长辛店之名的由来

《宛署杂记》既是宛平的县志,又是北京最早的史志书籍之一。书中记載有“铺舍:宛平县凡一十二铺,每铺设铺司一名……又十里至卢沟桥铺,又十里至新店铺,通良乡……”“街道:县之西南,出彰仪门曰鸡鹅坊管头村……又一里曰卢沟桥,又四里曰新店村,又一里曰赵村。”

明《熹宗实录》是明末书籍,要比《宛署杂记》年代晚些,据明《熹宗实录》记载:“天启元年(1621年),御史李日宣议:于都门抵良乡界五十里,设长店、大井、柳巷(六里桥)等处。每五里设墩堡,宿兵十人,每有窃发协力救出。”

上面所述的“长店”与“新店”就是现在的长辛店。通过在明代任顺天府宛平县知县沈榜写的《宛署杂记》县志书中仔细分析,当时的长店与新店就是两个相邻很近的村落,长店在南,新店在北。随着南北交流日益扩大,使这两个村和村前街道空前繁荣起来。酒肆店铺摊棚林立,天长日久连成一片。名字也由当时的长新店衍化成了现在的名字叫长辛店,并一直保留到今天。

长辛店之名由来的历史故事

关于长辛店的地名由来,在古代小说中也有所记述。清朝道光年间文康写的《儿女英雄传》,其中第二回安老爷携家眷出京时写道:“这老爷、太太辞过亲友,拜别祠堂,便择了个长行吉日,带领里外一行人等,起身南下。……且说那安老爷同了家眷自善济堂长行,当日住了常新店(即现在的长辛店)。”这段描述至少说明,一是长辛店当时确实是进出北京的要道,二是常新店(长辛店)这一地名最晚清朝道光年间便已有之。

据说由于长辛店最早叫长店,原是一个不大的自然村,金、元、明、清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下过哨所,当时称为“墩堡”,以维持社会治安。因为地处出入京师通道,加上距离卢沟桥很近,来往行人客商多,有生意好做,而逐渐发展起来,馆舍林立,店铺买卖兴隆。由于永定河经常迁徙改道,常见新,所以又叫“长新店”。由于辛,古字通新,名字也由当时的长新店演化为现在的名字叫长辛店。

长辛店地名来源的另一种说法是,古时北京小平原与华北大平原之间水网密布,河泊众多,沼泽散布其间,纵横交错,因而造成人马劳苦,车履难行,交通十分困难,成为南北交通的严重障碍。从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到达北京小平原,只有沿太行山东麓山间的台地北上,才能顺利到达。而进入北京小平原之前,必须经过永定河上的渡口(卢沟桥建立之前)这唯一的通路,别无其他的选择。随着南北交流的日益频繁,古老的渡口,也就是后来的卢沟桥,成为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而渡河的前一站就是长辛店。《宛署杂记》记载:“县之西南,出彰仪门……又一里曰卢沟桥,又四里曰新店村,又一里曰赵村……”“新店”为古时称谓,还是因由于辛,古字通新,或谐音或更直接说为了地名辛字比新字笔画少,易写、易记,时间长了就叫成“辛店”了,现在偶尔还能从老年人口中听到“辛店”“辛店”的称呼。

长辛店与永定河水文化的研究

长辛店古镇有四大文化——即古镇文化、红色文化、铁路文化、军事文化。作者从个人对长辛店的研究来看,还觉得应该加上长辛店水文化。

从历史上分析,长辛店古镇在北京市西南部,距卢沟桥西南六里,是“丰台三大古镇(长辛店、南苑、丰台)”之一。它的来源是和永定河有着直接关系的。长辛店附近的永定河是北京地区的第一大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曾称漯水、混河、小黄河、卢沟河、无定河等。永定河本是条无定河,宋代作家周辉的《北辕录》称其“河色最浊,其急如箭”。清乾隆皇帝在乾隆二十三年写过两首《过卢沟桥》诗,诗中有:“北南下口屡迁就”“小黄河刷大黄河”之句。可见永定河决过无数次口,其灾害胜过了黄河。永定河凶猛无常,变化莫测,仅卢沟桥东狼窝口岸一带就决口多次。清代268年中决口漫溢78次,平均每4年就发生一次。

清康熙三十七年改称永定河。永定河和北京城的起源、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北京河湖历史上记载证明,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在永定河流域繁衍生息的乡村古镇星罗棋布,形成了特有的地理、人文风貌,长辛店便是其中之一。位于永定河西、卢沟桥畔的长辛店,形成、发展和永定河息息相关。卢沟桥建成于1192年,至今已经800多年,建桥之前这里已有渡口村落,推论那应该是长辛店的前身。据此而言长辛店的历史至少要多于800年,有资料称它有近2000年的历史,但尚需要有足够的史料考证。

从资料推算,最晚在宋代时这里便已是由西南九省进入北京的交通要道,并以此慢慢形成了古镇村落。明朝人刘侗、于奕正编写的《帝京景物略》中收录了古人有关这个古渡口的诗作,其中有宋朝范成大写的一首题为《卢沟》的诗:“草草舆梁枕水坻,匆匆小驻濯涟漪。河边服匿多生口,长记轺车放雁时。”卢沟桥建成于1192年,以此推算范成大写此诗时,卢沟桥尚未建成,他要渡河非要经渡口行船不可,所以他诗中刻画的应是当时永定河古渡口一带的风貌。

《帝京景物略》中还收录了明朝王洪写的一首题为《卢沟桥南发》的诗:“河上人家尚掩扉,河中孤雁荡寒辉。清霜古店闻鸡早,落叶空林见客稀。飞雁数声秋影没,远山一带曙光微。壮游记得东南道,匹马高吟此日归。”王洪生活的年代,那时的卢沟桥已建成200多年,要过永定河已经可以从卢沟桥上通行。王洪的这首诗里写到了河上人家、清霜古店、落叶空林、长鸣飞雁、远山曙光、骑马游子,将永定河岸深秋季节、黎明之际的景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比范成大时期的景象要生动许多,特别是“河上人家、清霜古店”两句,说明当时此地周边至少已有古镇村落的雏形。

元忽必烈于1272年将当时的北京由中都改为大都(蒙古语称为汗八里,意即汗城),宣布在此建都城。此后历经元明清前后600多年的发展,北京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武官员、做生意的商贾巨富、闲游的文人游子来往于京城和中原之间,必经永定河。据估算,按元、明、清时期的交通条件,从长辛店到北京城里大约需要多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因此,进京的客人头天晚上便在此地找“客店”住下,第二天一早赶往京城;出京的客人走到这里天色已晚,便要寻“客店”住下,第二天再赶路。长此以往,历经数百年便在永定河西岸形成了以“店”为名的古镇村落。从这里也可以验证长辛店是以客店多而称之为“店”的古镇。

卢沟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2010年11月19日,卢沟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正式挂牌,成为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这是北京市在“十一五”期间最后一次认定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也是豐台区第二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据区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卢沟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位于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的核心地段。以卢沟桥为核心,依托永定河、宛平城、晓月岛、长辛店古镇、园博园,挖掘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和山水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卢沟桥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不仅是丰台区推进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北京塑造世界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当时的规划,谈到长辛店古镇时,就要修复历史建筑和宗教遗址;积极推动“口”文化遗产的整理与保护;打造红色旅游、古镇“口”文化体验游等经典旅游休闲产品;建设二七创意工坊,打造“创意智库”;结合棚户区改造工程,打造时尚街区等。时间已经过去6年,丰台区除了按照当年的规划布局,再加上近年进一步对古镇文化的认识和挖掘,通过拆迁改造,将打造一个特色突出、文化集聚、功能完善、创新活跃、生态良好、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古镇,成为京城环境保护的绿色屏障。

京西南的特色古镇向你走来

作者相信过不了几年,京西南古镇与周边会呈现:永定河的宛平湖、晓月湖波光粼粼,包括长辛店的大宁水库,绿色生态环绕古镇的景观。长辛店古镇,在明清时就是商贾重镇,不光有美景,还将焕发新的生命力,带动丰台区的河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形成具有五种文化以上的特色古镇文化旅游特区。在这里会体验到古镇“口”文化,看到比前门大街更多的老字号(其中有晋商文化)、多教俱全的庙宇、教堂。慈禧太后坐过的“龙车房”,看到中国北方工人运动摇篮的许多旧址,包括毛主席两次来过的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旧址、二七罢工旧址等,书写了中国北方近代工业史铁路文化开篇的原长辛店二七机车厂等旧址。更有新中国最早培养解放军装甲兵军事干部的人才摇篮(中国人民解放军原装甲兵第一、二、三坦克学校)旧址。也是最早的中国坦克装甲车辆研制试验制造基地(包括北方车辆研究所,生产过在“9·3”阅兵第三方阵中大放异彩的装甲车的北方车辆厂等)。更有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最高学府之一——装甲兵工程学院。

(编辑·宋冰华)

猜你喜欢

长辛店卢沟桥新店
工人运动先驱邓中夏
Aēsop横滨新店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历史街区中的口袋公园设计探索
这里的红色在飘扬
卢沟桥醒狮越野跑活动书画展
卢沟桥,跨越历史之桥
清镇市新店西二勘查区煤层气资源评价
申仲明血洒卢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