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国漆画纹样民族性意蕴
2018-08-02王子婷
王子婷
宿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宿州,234000
漆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绘画艺术之一,成为独立画种登上艺术舞台虽然只有30余载的时间,但它与古代漆画“器画相随”时期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这就决定了漆画不可能脱离历史而独立存在。漆画是最富民族特点的绘画之一,线纹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锻造和锤炼,构成了不同类型的纹样。不同类型的纹样构造出不同的画面风格,体现出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民族文化,漆画纹样因特殊的工艺和艺术特征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民族性意蕴。 现从五大方面探析漆画纹样的民族性意蕴。
1 几何纹样——历久弥新、造型简洁的传统典型
几何纹样中的线条多数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化描述,它舍弃了复杂的现实形象,经过艺术取舍达到简洁的效果。因此,几何纹造型简洁、明晰,具有符号作用。几何纹样是漆画最古老的纹样,有直线纹、曲线纹、三角形纹、圆形纹、方形纹、十字纹、菱形纹、螺旋纹、回纹、LVTS等英文字母形纹等。
在众多几何纹样中,方形纹是漆画应用最广泛、变化最多的一种几何纹样,有相交、相套、错位、连结等多种形式。菱形纹,呈斜置的四方形,这种纹样多用于衬底,可以使器型更完美,或是作为填饰,使画面具有工整规律的艺术效果。众所周知,楚艺术是祖先留下的巨大艺术宝库,楚墓出土的大量漆画许多都选择了几何纹样作为装饰。张正明先生有过精辟的分析:最受楚人偏爱的几何形纹是菱形纹……这些菱形变化多端,或者曲折,或有继续,或相错,或呈杯形,或相套,或与三角形纹、六角形纹、十字纹、工字纹、八字纹、S形纹、Z形纹、弓形纹、圆圈形纹、塔形纹以及其他不可名状的几何形纹相配,虽奇诡如迷宫,而由菱形统摄,似乎楚人有意要把折线之美表现到无以复加的程度[1]。楚国重“道”法,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忠实追随者,几何纹样的自然与简洁正是这种国学的体现。
2 植物纹样——源于自然、美好寓意的朴实追求
植物纹饰仿佛是线条的舞蹈,尤其是那种S形的曲线,既婀娜多姿又动荡不宁,把线条的张力与魅力发挥到极致,这就是韵律之美,和谐之美[2]。植物与人类密切相关,又是自然界最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人们对植物极为重视和崇拜。中国人赏花爱花的传统由来已久,更值得提出的是中国有着悠久农业文明,也就是说,中国人在心理上对植物充满了欣赏和感恩。古代漆画的植物纹样与其他艺术作品的纹样一样都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漆画植物纹包括花瓣纹、枝叶纹、花卉变形纹、缠枝莲纹、牡丹纹、蔓草纹等纹样,有的作为陪衬和装饰,有的是画面的主要元素,有的作为唯一内容出现在画面中。漆画的独特工艺使植物纹样在漆画的技法表现下更加绚丽多姿。
莲花是中国人非常喜爱的一种花卉,由于“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连”“联”谐音,都是美好的寓意,常常被认为是和美、合心、高洁的象征。另外,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逐渐形成中国的佛文化,人们把莲与佛联系起来,莲的寓意更加显得美好圣洁。对莲纹的敬仰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弘扬。漆画中的莲花纹样多以花头的造型出现,有的花头呈放射状,中间圆形为莲蓬,有的是侧花头。总体构图以缠枝纹、团花纹为主。视觉上莲花纹即有曲线缭绕的空灵,也有飞转流连的韵律。清代的缠枝莲纹朱地填黑漆圆盒(图1)以朱漆为地,阴刻出缠枝莲纹,再填黑漆,干后打磨平整,这样图与地有明确的区分界线,使画面更加意趣横生。细看此圆盒通体的莲花纹样呈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既达到了视觉统一的效果,又不失韵律感,体现出中国传统纹饰的循环往复、连绵不断的艺术特点,表达出美好生活幸福绵长的寓意。
图1 清缠枝莲纹朱地填黑漆圆盒
3 动物纹样——源于生活、崇拜图腾的精神支撑
在我国古代时期,动物纹在装饰中占主导地位,反映了在生产力低下的阶段,人们渴望借助动物的超人力量,从心理上战胜外力的一种观念。漆画中的动物纹包括了实体动物纹和神异纹。实体动物纹有鱼纹、猫纹、龟纹、虎纹、鹂鸟纹、鹤纹、紫鸾鹊纹、牛纹等,神异纹有龙纹、凤纹、饕餮纹、夔纹等。
实体动物纹的原形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被人们深知而熟悉,大多表示吉祥美好之意。神异纹是通过人们的臆想和对神力的崇拜而杜撰出来的纹样。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崇拜的图腾,在发展和融合中,逐步形成了以龙凤为图腾主流并且以龙为图腾核心的图腾制度和图腾传统。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自豪地宣称我们是“龙的传人”。关于对龙凤图腾的崇拜,闻一多先生认为:“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3]。龙的造型最早出现在女娲与伏羲的人首蛇身传说中,华夏文明伊始至今日上下五千年,中国人对龙的供奉与喜爱从未间断。漆画古老技艺下的龙纹活灵活现,无论是戗金、描金或者填刻,都会饱含敬畏之情将龙纹展现到极致。例如明代万历年制的黑漆描金龙纹药柜,门正面和柜子的两个侧面都是描金技法,看上去熠熠生辉,药柜门打开后,其中大有乾坤,每一层格子都运用描金技法绘龙戏珠纹的画面,大气雍容是画面的主题,被看作中国描金技法创作龙纹的精品[4]。
4 社会生活纹样——源于内心、浑然天成的情感表达
漆画的人物纹大多是由真实的社会生活场面和虚构出来的神人异兽的活动场面组成,包括仙人纹、乐舞纹、狩猎纹等。画家把各种社会生活场景栩栩如生的表现在画面上,就像摄影师按下快门,将那一幕定格。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图2)是我国严禁出境展出的国宝重器,距今有两千四百多年。盒的整体造型为鸳鸯,头部可以自由转动。腹部两侧用描漆的技法绘着两幅漆画,一侧为撞钟击磬图,已证实画中乐师正在演奏曾候乙墓编钟;另一侧为鼓舞图,一位鼓手正在专心致志的击鼓,一位戴冠佩剑的舞师长袖飘飘,两幅画的人物造型都非常生动洗练[5]。曾国与楚国关系甚密,曾候与楚王交好,在楚王的庇护下曾候能够安居乐业。这两幅漆画的画风与楚艺术风格接近,既流畅洒脱,又具有质朴的民风。战国时期出现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追求安定的生活是人们所愿,展现美好生活的作品层出不穷,又因为各种思想在碰撞,艺术方面能够抒各家之长,因此生活内容的表现形式多样化。
图2 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
5 综合纹样——和谐美、韵律美、秩序美的高度统一
漆画的综合纹样内容丰富多彩、繁而不杂,并且互相交错穿插,艺术手法多样化。从内容上来说有奔兽流云纹 、飞凤花鸟纹 、人物走兽纹、花鸟山石纹等纹样,然而这些只是博大精深的漆画纹样中的凤毛麟角,无数的优秀作品都蕴含着综合纹样的艺术特点。
战国彩绘出行图夹贮胎漆奁(图3)上的图案是漆画综合纹样的典范,据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奁的直径为28 cm,高10.4 cm,最引人注目的是绘在奁壁上的出行图,又称为“聘礼行迎图”或“车马人物出行图”。这幅是由26个人物,10匹马,4辆车,9只大雁,2只狗,1头猪和5棵柳树构成的贵族生活画卷,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风俗画杰作[6]。盖顶有三个同心圆,顶部分成两个装饰区,中心圆形描绘了两组对称的红黄相间的云纹,云纹内填充了八个对称的凤鸟纹。这些装饰题材和艺术元素均有楚纹样的典型特征,一方面云纹被看作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另一方面在我国凤为吉祥之鸟,百鸟之王,鸟纹体现出贵气,与贵族生活场景相互映衬,画面氛围和谐统一。
图3 彩绘出行图夹贮胎漆奁
从内容细节上看,图中所画人物景色十分写实、细腻,有工笔重彩画的特点。柳树枝叶婆娑多姿,猪、狗和雁穿插在人物活动中显得更有生活气息。从艺术形式的角度看,构图采取了横向平移的散点透视方法,展开的画面用柳树划分为五段,每段的场景的内容都不同,根据画面需求有的篇幅长些,有的篇幅短些,将对话、迎送、出行等情节描绘得像近在眼前。各种纹样互相烘托,最短的一段中仅仅描绘了跳跃的狗和豕,各段画面相对独立又首尾连贯,可谓开中国长卷式构图之先河[7]。这种构图方式为后来真正意义上的卷轴画奠定了基础。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展子虔的《游春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名作都受到《聘礼行迎图》的构图方法的影响。卷轴画成为中国历史最悠久并影响深远的绘画形式,两千多年以来经过不断的提炼,形成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6 结 语
中国古代漆画早于中国画,是首批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艺术之一。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与当时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艺术元素传达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基因,无数个艺术元素与文化基因的统一构成了艺术的民族性。研究漆画线条的民族性有利于中国漆画在世界艺术之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客观要求。将漆画纹样的5大类型结合时代背景、人文环境、艺术表象进行分析,挖掘其民族性意蕴,目前在漆画理论界还是初步尝试。漆画纹样的文化性、哲学性、地域性等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