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治”融合的“上田样本”

2018-08-02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农办311300程丽敏

新农村(浙江) 2018年8期
关键词:三治礼堂枫桥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农办 (311300)程丽敏

2018年是习总书记作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重要指示5周年。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上田村在学习“枫桥经验”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1.从“枫桥经验”到“上田样本”的历史传承

2018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5周年。上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毛泽东同志于1963年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由此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2013年10月,习总书记强调,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城乡社会变革加快,社会转型、利益多元的态势不断凸显,乡村治理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首先是治理主体的变化。从人口角度看,目前农村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人口净流出的村,大量文化程度高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一种是人口净流入的村,当地经济发达,外来打工的人超过本地人口。其次,是村庄治理事务的变化。从以前的“催钱催粮”到现在的民生保障、土地流转、环境整治、新型产业培育、集体经济发展等。其三,是治理制度的变化。长期以来,主要靠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培育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包括村民理事会等。这些变化使乡村治理面临不少需要探索的新课题。所谓的“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顶用”。

新时代如何学习推广“枫桥经验”,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已成为当前推进乡村治理创新的一项重大课题。临安区上田村在学习“枫桥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党建为引领,以建设精神家园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1+1+3”乡村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治村、兴村、富村创新之路,实现无诉、无访、无邪、无毒、无恶的善治目标,让人人都有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上田样本”,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2.“上田样本”的主要做法

(1)重党建引领,聚民心民智 上田村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乡村治理的火车头,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凝聚乡村振兴的人气。“一位好书记,改变了上田村”。这是上田百姓对村党总支书记潘曙龙的评价。2005年,潘曙龙辞掉运输公司董事长的职务回到上田村,先后当选为村委主任、村总支书记。十多年来,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1900多名村民,弘扬本土文化、治理村庄环境、发展公共事业。凡村里的事做到公开透明,先班子集体研究,然后与村民共商共议。以“民生、文明、诚信、感恩、敬业、友善、信仰、责任、科学、爱国、创新、和谐”为主题,每月开展党建活动,在村民心中播下文明的种子,密切了党群关系,融洽了干群关系。上田村从过去的“打架村”“上访村”“破烂村”“负债村”,变成了如今的和谐村、文明村、富裕村、美丽村。全村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5220元,增加到2017年的28900元。

(2)建文化礼堂,筑精神家园 上田村是浙江文化礼堂建设的发源地。2005年以来,上田村建起了以村史廊、励志廊、书法廊、武术廊、天目学堂、书法创作室为核心的文化礼堂,把代代相传的传统——书法和武术传承下来,村民们既强身健体又修养品性。书法是上田村享誉省内的金招牌,十分之一的村民是书法爱好者,村里注册成立了区书法家协会上田书法分会,现有会员160多人,其中有20多名为省、市书法家协会会员。2013年,上田村被命名为“浙江书法村”。上田村钱氏家族的后裔有习武传统,为防身创制了十八般古兵器,集各路武术精华编创了独特而实用的操练法。2006年,村里组建了十八般武艺国术团,“十八般武艺”成功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礼堂丰富了村民生活,陶冶了村民情操,并逐步成为上田村民的精神家园,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阵地。

(3)立家训村训,扬文明乡风 家风助德治。上田村把弘扬文明乡风作为乡村治理的切入点,从村中望族钱氏和刘氏等家训中,提炼上田村训。2013年起,开展好家风评选,鼓励村民写家训、晒家风、传家风,500多户村民纷纷挖掘自家家风家训,村里挑选后,集结成册、广泛宣传,家风渐渐成了村风。在家风、村风的浸润下,村民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吵架、斗殴越来越少。树立身边典型,把一个个好媳妇、好婆婆、好邻里、好学生的名字装裱上文化墙,传播榜样美德。举办新人礼、孝老礼、开蒙礼、就职礼、褒奖礼等形式多样的礼仪活动,规范村民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师生之间、干群之间关系,美丽幸福和谐成为上田村主旋律。

(4)强法治教育,树法治观念 上田村从制度入手,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每个党员落实到村务监督、环卫监督、维稳治保等服务岗位,有问题就地解决,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现在一有纠纷,村民小组马上反映到村里,村调解委员快速介入调解。村里每年还邀请法律专家为村民上遵纪守法课,官司怎么打、财产怎么分……村民慢慢了解了身边的法律问题,学法、懂法、守法蔚然成风。

(5)用乡贤乡能,展正向能量 早在2006年,上田村就召开了“上田在外人士恳谈会”,2016年又借新乡贤文化建设政策的东风,成立了乡贤参事会,每年召开乡贤恳谈会,围绕“听乡音,叙乡情,忆乡愁,乡贤献策上田村”主题,谈想法、查短板、谋发展。充分发挥亲缘、人缘、地缘的优势,用乡贤文化凝聚正能量,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3.推进“三治”融合乡村治理的建议

(1)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 坚持党的领导为核心,夯实党建基础,为乡村治理增添强劲动力,深化农村“领头雁工程”,选好育好用好管好党组织书记,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开展“好书记”“好带头人”选树活动,发挥好党员示范带动作用,用优良的党风政风带乡风民风不断向好。

(2)以建设文化礼堂为抓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深入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宣讲理论政策,弘扬文明乡风,教化文明礼仪,传授文化知识,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开展“最美人物”“最美家庭”“美丽女性”等优秀典型选树活动,让“以德为荣”成为乡村新风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3)以示范创建为载体,加快乡村治理“三治”融合、系统推进互动共治 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要,建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系统推进、互动共治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活动,建设一批治理理念文明先进、自治活力有效释放、法治思维深入人心、道德风尚不断提升、党群关系更趋紧密的文明村、示范村,以典型引领乡村振兴善治行动。

(4)以加快乡村设施建设为重点,夯实乡村治理物质基础 按照全域景区、生态宜居要求,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美丽庭院,开展农村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优化人居环境。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坚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以一二三产融合为重点,推动农业绿色化、高效化、品牌化,推动特色民宿、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

(5)树立以农民为主体的意识,增强农民主人翁地位 农民是改善乡村治理、创新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主体性因素。以农民为主体,使农民有充分的诉求权、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让其有切身的参与感,发挥他们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创造性,夯实乡村治理机制。

猜你喜欢

三治礼堂枫桥
“三治”融合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
枫桥夜泊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创新枫桥警务模式
———记诸暨市公安局枫桥派出所
四川:创新“三治” 激发乡村社会活力
强化“三治”结合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注重“三治”融合 促进乡村振兴
枫桥夜泊
全国最美的10所高校礼堂
The Cultural Highland
Village Gala Shows during Spring Festival in Ru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