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川智慧教育联盟”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
2018-08-02任迎虹周鑫燚
任迎虹,周鑫燚,唐 瓷,杨 宏
(成都师范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一、引言
成都师范学院主动顺应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积极服务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于2014年,在四川省信息化推进办公室支持下,牵头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智慧教育联盟”,搭建了促进交流、互动融合、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平台。
“联盟”制定了章程,设立了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及规划指导、师资培训、课程改革等专家组。“联盟”充分发挥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与管理职能,以及师范院校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指导、引领、示范和服务的作用,体现了广大中小学校的主体地位,提出了“以科学规划指导建设,以智慧教育变革教学,以能力提升促进发展,以协同创新推进均衡”的新理念;建立了一系列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新模式。
经过近四年的实践,“联盟”切实有效地实现了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的科学化,提高了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推进了智慧课堂教学应用,促进了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得到广大中小学校的高度认可,“联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成果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二、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价值偏差、规划不科学和领导力不足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布以来,基础教育信息化加速推进,但许多中小学校仍存在对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的重大战略抉择认识的不到位的情况。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不足,缺乏科学规划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建设重点不明确,建设思路不清晰,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盲目推进的情况。
2.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培训脱离实际、形式单一、训用脱节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方式的影响,多数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不足,特别是面向学生的信息化课堂应用水平低下,缺乏广泛开展信息化常态教学的能力。在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形式单一、效率低下,培训脱离课堂应用实际,训用脱节、重复培训、后续监控和服务支持缺失。“重技术、轻教学;重共性、轻个性;重当前、轻长远”等现象普遍存在。
3.信息化有效教学模式应用推广缺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足
长期困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不足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信息化有效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不足,现有教学模式无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难以实现有效的常态化应用,也难以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准的量化评价。而面对教育信息化这一引发教育教学革命性变革的新生事物,广大中小学由于自身教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有限,信息化教学有效教学模式、策略和方法的缺乏,造成了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长期低水平徘徊,信息化教学环境闲置浪费。
4.教育信息化建设校际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
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和条件普遍存在的区域不均衡、城乡不均衡、校际不均衡,尤其是区域薄弱地区中小学校信息化技术支撑队伍、应用系统开发、信息资源建设队伍和教育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与优质学校有较大的差距。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作为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其推进过程中,需要借助政府、高校、信息技术企业以及其他中小学的力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推进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均衡发展。
三、“联盟”推进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模式
1.形成了“培训学习-典型借鉴-诊断指导-科学规划”的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指导模式(如图1所示)
区域和学校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不科学,校长和管理人员信息化领导力不足是制约区域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的主要问题。联盟形成了“培训学习-典型借鉴-诊断指导-科学规划”的 “四段式”信息化建设规划指导模式。
(1)培训学习:面向教育局长、中小学校长及信息化主管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通过学习方针政策、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分析、建设理念、措施方法,重点解决区域和学校教育信息化规划观念陈旧和建设价值偏差的问题,提升主管领导的信息化领导力。
(2)典型借鉴:开展交流借鉴活动,到杭州、宁波、长春等省内外典型区域和中小学,实地考察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建设模式,明确建设思路和发展方向。
图1 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四段式”指导模式示意图
(3)诊断指导:组织联盟专家委员会、名师工作室、联盟科研机构成员单位开展实地考察诊断,找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和关键,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
(4)科学规划: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指导下,形成了符合区域和学校实际,切实可行的教育信息化总体规划,包含建设规划、教学应用规划和教师能力提升规划。
2.形成了“三阶段三提升”的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模式(如图2所示)
联盟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三阶段三提升”的教师能力培训模式。
图2 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三阶段三提升”模式示意图
(1)第一阶段——通识培训:集中培训和网络研修相结合,充分利用慕课、微课等信息化培训方式,开展全员通识培训,转变观念和提高信息化基本素养,实现全员提升。
(2)第二阶段——分层培训:根据区域、学校和教师的不同特点,分学科组建“智慧教师训练营”,开展分层培训。着重强化各学科智慧课堂教学应用,培养了一批智慧教育骨干教师,实现分层提升。
(3)第三阶段——高阶培训:在骨干教师中遴选种子教师,进入“名师工作坊”通过“智慧名师培养计划”、“智慧教学示范区教师快速提升计划”开展高阶培训。着力培养具有较强智慧教育应用能力、示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种子教师,实现种子提升。
3.形成了“观摩交流、模式供给、以赛促用、资源共享、分析评价”的智慧课堂推进模式(如图3所示)
智慧课堂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模式,为实现智慧课堂常态化应用,联盟形成了“观摩交流、模式供给、以赛促用、资源共享、分析评价”的智慧课堂推进模式。
(1)观摩交流:广泛开展课堂教学观摩与实践交流活动,带动教师更新观念,促进先进教学经验的交流学习,帮助教师建构实践性知识,提升智慧课堂教学能力。
图3 智慧课堂推进模式示意图
(2)模式供给:为联盟中小学有针对性的输送“TBL”、“PBL”等智慧课堂有效教学模式,促进教师快速掌握智慧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策略和方法,提升智慧课堂教学效果。
(3)以赛促用:联盟组织各种形式和层次的智慧课堂教学竞赛,调动教师积极性,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和的常态化,促进智慧课堂教学应用。自联盟成立以来,举办联盟大规模竞赛活动4次,参赛教师400余人次。带领联盟教师参加各级高水平教学竞赛,2016年在浙江举办的“海峡两岸智慧课堂教学竞赛”中联盟代表队取得了团体亚军的好成绩。
(4)资源共享:联盟通过引进、共建、自建等方式,形成了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建立了优秀教学案例资源库和智慧教学示范区,实现了对联盟学校教学软硬件和教学资源的有力支撑,优化智慧课堂教学条件。
(5)分析评价:利用“联盟”教育大数据中心,开展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教学测评与分析,以大数据分析评价促进评价变革,提高智慧课堂教学质量。
4.形成了“典型引路、两区互动、多元推进”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如图4所示)
为了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联盟”建立了“智慧教学示范区”和“智慧教学应用区”。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典型引路、两区互动、多元推进”的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
图4 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模式示意图
(1)典型引路: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和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是联盟的首批加盟单位,在这两所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当中,通过 “四段式”的学校教育信息化规划与建设指导模式进行了科学规划和建设,通过“三阶段三提升”的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模式开展了教师培训,通过“观摩交流、模式供给、以赛促用、分析评价、资源共享”的智慧课堂推进模式有效推动了信息化教学应用,这两所学校既是模式设计的参与者,也是模式应用的试验者和受益者,形成了可借鉴、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成为了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近2年,有15个地区的30余所学校到这两所中小学交流学习,带动了更多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
(2)两区互动:“联盟”建立的“智慧教学示范区”是智慧教学模式的集成地、教师教学的试验田和种子教师的培训地,是智慧课堂的应用高地,在示范区形成的有效教学模式、成功经验和种子教师在“智慧教学应用区”进行推广应用,有效提升智慧课堂应用水平并通过种子教师辐射带动更多教师。应用成效显著的区域又可以成为新的示范区,带动更多其他的应用区提高应用水平,实现对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推进。
(3)多元推进: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联盟”形成了以下几种多元推进方式:
校校互动:搭建“联盟”学校间交流的平台,支持联盟学校之间开展互动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互帮互助。
分区推进:开展学区内和跨区两类推进,依托联盟活动开展资源整合、交流借鉴、应用推广和一对一帮扶,实现了区域内整体提升、区域间辐射带动。
定点帮扶:联盟针对甘孜、阿坝、凉山等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的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帮扶,在客观分析帮扶对象需求的基础上,协助解决制约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
“典型引路、两区互动、多元推进”模式探索出了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模式,为政府推动教育均衡提供了思路借鉴。
四、“联盟”推进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主要成效
“联盟”建构了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搭建了促进交流、互动融合、资源共享、协同创新、促进应用的新平台,在“联盟”指导下,各成员单位有效解决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定位不准确、规划不科学”的问题;解决了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形式单一、训用脱节的问题;解决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不足、信息化有效教学模式应用推广缺乏的问题;解决了教育信息化校际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1.立足实际,着眼发展,实现了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理念创新
针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着眼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以科学规划指导建设,以智慧教育变革教学,以能力提升促进发展,以协同创新推进均衡”的新理念。
2.需求导向,分类设计,实现了推进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模式创新
根据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从四个维度分类设计建构了可推广、易复制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实现了学校信息化规划指导、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智慧课堂教学以及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的模式创新。
3.多元协作,互利共赢,实现了推进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路径创新
该“联盟”为全国首个省级“智慧教育联盟”,以此为抓手,“联盟”以多种形式服务边远地区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和发达地区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协同创新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成功路径。
4.“联盟”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普遍提升
依托“联盟”,联盟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不同层次提升,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提升、智慧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联盟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成效进一步推进了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联盟”指导成员学校制定了 《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或《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方案》150余个,指导完成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推进规划15个。在2016年第一届“两岸”智慧好课堂竞赛中获得亚军的好成绩(省教育厅简报第32期《第一届“两岸”智慧好课堂竞赛四川智慧教育联盟组队参赛获得亚军》)。在省教育厅组织编撰的《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典型案例集》中,先后有21个(第一辑入选5项,第二辑入选16项)联盟学校入选。
5.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成效显著
“联盟”已在成都高新区、温江区和郫都区、陕西杨凌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区县组建了“智慧教师”工作坊15个,建成信息化基地学校35所,推进了该区域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整体提升。
“联盟”还针对阿坝州、甘孜州等教育信息化相对落后地区开展帮扶和规划支持,建立了10个“智慧教师”工作坊、结成帮扶对子30余对。校际和区域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成效突出。
成都师范银都紫藤小学与汶川二小结成 “友好学校”,实现了教育信息的“1对1”结对帮扶;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依托远距智慧教室开展对农村薄弱地区的教教师远程培训和示范65场次,受益教师2000余人,“联盟”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成效显著。
五、思考与小结
“联盟”工作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2017年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明确指出“支持四川智慧教育联盟开展各种工作,加强省内校际间交流,协同推进智慧教育”。“联盟”在我省中小学产生强大吸引力,联盟不断发展壮大,在陕西、云南、贵州、重庆、广州等省市得到31所中小学的认可,在全国中小学影响日益增强。“联盟”各项活动得到了教育导报、中国教育信息化网、四川电视台、四川新闻网、中国教育在线、中国高校之窗等媒体的高度关注,“联盟”成立3年来,各类媒体对联盟的报道累计达到30余次。“联盟”理念和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联盟还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加强建设和协调,以便更好地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
1.“智慧教育联盟”尚需进一步加强内部沟通协调,强化自身建设
随着“智慧教育联盟”在推进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卓越成效被发现,以及起到的重要作用被认识,吸引了区域内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机构的主动加入。伴随着成员的增加以及多元化,联盟的工作内容日益增多,工作要求逐渐提高,需要联盟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强化自身建设,更好地发挥联盟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平台作用。
2.中小学校信息化领导力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学校校长及管理干部信息化领导力和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联盟需要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将理念引领、培训学习和示范观摩有机融为一体,切实提高学校各级领导信息化领导力,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需进一步加大对联盟的支持力度
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认识到“互联网+”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智慧教育联盟”在推进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对联盟的支持与帮助力度,包括政策的制定、资金的融通、人力的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