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护理中实施个性化输液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2018-08-02杨海英
杨海英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静脉输液为临床中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式,经静脉输液的方式将药物运输于体内,从而使药物可在较短时间经血液循环,传送到体内各处,进而快速消除体内存在的致病菌[1-2]。为明确静脉输液护理中实施个性化输液护理干预的效果,本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900例患者予以对比分析,现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8月我科收治的患者9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445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0~60岁,平均(40.00±5.89)岁,男300例、女145例,疾病类型:上呼吸道感染240例,胃肠炎205例;实验组年龄21~61岁,平均(41.00±6.89)岁,男240例、女215例,上呼吸道感染210例,胃肠炎24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注意巡查等;实验组予以个性化输液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血管选择与穿刺环境:护理人员在穿刺前,应选取的弹性较好、充盈的血管。于穿刺中,应保持周围安静及光度充足,从而避免穿刺人员分心,进而提高穿刺成功率。②三查七对:护理人员于配药、输液整个过程中,应再三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及药物名称等,从而避免失误而引起患者不适等。③输液中护理:于患者输液过程时,护理人员需主动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并耐性向患者阐述输液的有关知识,尤其为输液期间,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应如何予以处理。同时,若患者提出疑问,应积极向患者解释。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护理纠纷、差错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依据自制的护理满意表评估,其中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60分为不满意,61~89分为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度+非常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纠纷、差错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对比
对照组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显著高于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纠纷、差错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对比[n(%)]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非常满意300(82.02%)例、满意65(14.06%)例、不满意80(17.98%)例,实验组分别为400(87.91%)例、45(98.90%)例、10(21.98%)例,对照组总满意度82.02%低于实验组9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静脉输液发挥效果相对口服药物的效果更快,其能够于较短时间内发挥效果,并将疾病控制,故临床中常采用静脉输液的给药方式。但护理人员在患者予以输液过程中,易因各种因素干扰,从而使出错率及疏漏较多[3.4]。为明确静脉输液护理中实施个性化输液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135例患者予以对比分析。
与对照组护理纠纷、护理差错相比,实验组0.65%、1.10%显著更低,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相比,实验组98.90%显著更高,表明将个性化输液护理干预应用于静脉输液患者中,可显著降低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并提高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护理人员需在静脉穿刺过程中,需不断总结出失败经验,从而可显著减少穿刺的失败。于药物输液治疗中,严格进行三查七对,再三确认后,准备相关的输液药物;穿刺前,应耐心向患者进行解释,从而消除患者紧张等不良情绪,穿刺时,应动作轻柔、技术娴熟、穿刺准确[5]。穿刺成功后,将胶布稳固针头,从而防止针头脱落,进而减少二次穿刺率。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相比,实验组97.80%显著更高,表明将个性化输液护理干预应用于静脉输液患者中,可显著提高其总护理满意度。在穿刺前,查找最佳血管时,应耐心并面带微笑与患者进行沟通,从而减轻患者焦虑。穿刺成功后,应密切进行查访患者状况,从而避免液体的输空或其他危险因素,进而消除患者紧张,增加患者的信任。受时间例数与外部环境等限制,关于将个性化输液护理干预应用于静脉输液患者中疼痛状况未分析,待临床进一步分析,并充分补充。
综上所述,将个性化输液护理干预应用于静脉输液患者中,不仅可显著降低护理差错、纠纷,并提高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