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谷子Hd1-like基因的克隆及其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

2018-08-02袁玺垒戴凌峰张小梅郁飞燕贾小平

河南农业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光周期内含子株高

袁玺垒,戴凌峰,张小梅,郁飞燕,贾小平

(河南科技大学 农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CO(CONSTANS)基因是在拟南芥中克隆的光周期途径中的关键基因,编码含有2个锌指结构的蛋白质,位于N末端的B-box结构域参与调节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在C末端含有核定位所需要的CCT域[1]。在长日照条件下CO基因通过促进FT基因表达而使开花提前。Hd1是在水稻中克隆的拟南芥CO基因的同源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但是其作用方式却与CO基因不同。Hd1在水稻开花调控途径中具有双重功能,在短日照条件下促进开花,而长日照条件下抑制开花[2-3]。在对其他植物CO基因相关研究中发现,无论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其CO同源基因都可以互补拟南芥CO基因突变产生的晚花表型,说明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CO基因在调控成花方面具有保守性[4]。研究表明,Hd1基因是一个多效基因,除影响作物抽穗期外,还影响株高、穗粒数等多个农艺性状。如Hd1基因和Ehd1基因可以减少水稻穗部初级分支数目,使每个穗的小穗数目减少[5];构建遗传背景一致的2个BC2F5群体对水稻RFT1-Hd1a所在区间、Hd1所在区间进行QTL分析,发现这2个区域都对抽穗期、株高、千粒质量有显著效应,但是Hd1所在区间作用明显强于RFT1-Hd1a所在区间[6];以珍汕97为轮回亲本、密阳46为供体亲本的BC2回交组合,构建世代分别为BC2F6和BC2F7的NIL-F2群体和世代为BC2F8的近等基因系群体,这些群体的QTL分析结果表明,在珍汕97遗传背景下,来自珍汕97的Hd1感光等位基因缺失了光周期敏感性,在自然短日照和长日照下均促进抽穗,并同时降低株高、粒数和产量[7]。

谷子(SetariaitalicaBeauv.)属于短日照喜温作物,对光周期和温度反应比较敏感是导致其生态适应性狭窄、生产上缺少跨大区种植当家品种的重要原因。其中,控制抽穗期的基因对谷子生态适应性有重要作用。目前,谷子全基因组序列已经测定,分析表明,谷子抽穗期主要依赖光周期,其中CO基因和Ehd1、Ghd1基因是控制抽穗期的关键基因[8-9]。而谷子中水稻Hd1同源基因的相关研究报道极少,近期有学者通过对高粱、水稻、谷子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发现在谷子4号染色体存在水稻Hd1基因的同源基因,关联分析表明,谷子Hd1中存在一个高频的从GT到AT的剪接位点变异,该变异导致谷子的生育期变长,Hd1基因在水稻、高粱、谷子中受平行驯化[10]。这是唯一有关谷子Hd1基因的报道,但是该研究没有阐明谷子Hd1基因是否具有多效性。本研究利用谷子基因组序列信息从11个谷子品种中克隆水稻Hd1基因的同源基因,并且分析其在不同谷子品种间的变异情况,揭示Hd1基因变异与谷子各农艺性状的关系,明确该基因是否具有多效性,同时也为进一步揭示谷子的光周期反应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植物材料

11个谷子品种为豫谷1号、郑谷2号、郑8041(14)、济叶冲4、冀谷1号、安04-5014、龙谷26号、郑州12、8322-14、法谷28-81、冀谷27。

1.2 农艺性状调查及分析

谷子材料于2014年种植于河南科技大学周山校区试验田,种植方式:每个品种2行,行距30 cm,株距5 cm,行长2 m。于谷子生长期调查抽穗日数,抽穗日数=抽穗期-出苗期;株高、穗长、穗粗、穗质量、码粒数、穗码数、穗粒质量、千粒质量,每个品种选中部10株于成熟期及采收后进行性状测量,性状测定方法参照文献[11-13]。用SPSS 18.0软件进行品种间各性状差异显著性检验及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1.3 谷子Hd1-like基因的克隆

采集谷子幼嫩叶片,用常规的CTAB法提取11个谷子品种基因组DNA,从phytozome 10.0数据库中获得谷子Hd1-like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AB807721.1),用DNAMAN 5.0软件设计一对特异引物用来扩增包含所有编码区、大小为2 340 bp左右的谷子Hd1-like基因序列。引物序列为:正向5′-TGCAAGTGCCAAGCTAAG-3′,反向5′-CCAAGTTCCTTCAAAACCAT-3′。扩增体系25 μL:DNA模板50 ng,引物2.5 pmol/L,扩增 MIX12.5 μL,ddH2O9.5 μL。扩增程序: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40 s、51 ℃退火1 min、72 ℃延伸1.5 min,共35个循环;最后72 ℃延伸10 min。

1.4 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及突变位点与农艺性状关联分析

对获得的Hd1-like基因序列使用多序列比对软件ClustalX进行多序列比对,寻找突变位点;用TASSEL 2.1软件进行LD分析及表型性状与多态性位点的关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谷子品种间各性状差异显著性分析及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对包括抽穗日数在内的9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抽穗日数与株高、穗长、穗粗、穗质量、穗粒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码粒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株高与穗码数、千粒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其他各穗部性状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穗长与其他各穗部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1)。

表1 谷子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

注: *表示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穗粗、穗质量、穗码数、码粒数、穗粒质量、千粒质量8个农艺性状在11个谷子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多数性状在品种间存在丰富的变异类型。株高存在极高类型如郑8041(14)、郑州12、8322-14、法谷28-81,株高均超过127 cm;较高类型如豫谷1号、郑谷2号、安04-5014,株高在115~125 cm;中间高度类型如济叶冲4和冀谷1号,株高在107~113 cm;矮秆品种如龙谷26号和冀谷27号,株高小于70 cm。穗长也存在极长型(大于20 cm)、较长型(15~20 cm)、中间型(10~15 cm)、较短型(小于10 cm)4种类型。其他性状如穗质量、码粒数、穗粒质量也存在多种变异类型,表明本研究所选的11个谷子品种具有一定代表性(表2)。

表2 8个性状在11个谷子品种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续表2 8个性状在11个谷子品种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注: 同列均值右上角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同列均值右上角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

2.2 谷子Hd1-like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利用所设计的特异引物从11个谷子品种中均扩增出目标基因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图1)。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11个品种获得总长为2 351 bp的基因序列。对11条获得的Hd1-like基因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在包含整个编码区、内含子区内共检测到43个突变位点,这些突变位点均为SNP,没有发现Indel。在编码区检测到24个SNP,内含子区检测到19个SNP(表3)。对检测到的SNP进行分析,发现核苷酸突变类型及它们的发生频率有所不同,主要为碱基A/G、T/C 2种替换类型(表3)。

N:空白对照; M:DL2000 DNA Marker;1—11:分别表示供试11个谷子品种图1 11个谷子品种PCR产物电泳检测结果

表3 Hd1-like基因编码区检测到的SNP位点

注: 带阴影的位点位于外显子区,不带阴影的位点位于内含子区。

对43个SNP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LD)分析,发现2个较大的连锁不平衡结构,均由6个位点组成,第一组包括位点71、1023、1117、1406、1875、2073,只有位点71、2073位于外显子区,其余4个位点均位于内含子区域;第二组包括134、185、921、1131、1187、2098,其中位点134和185在外显子区,其余4个位点在内含子区(图2)。

图2 Hd1-like基因突变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分析

根据基因组数据库phytozome(https://phytozome.jgi.doe.gov/pz/portal.html)中提交的豫谷1号Hd1-like基因CDS序列(Seita.4G122700.1),对11个谷子品种Hd1-like基因推定的蛋白质序列进行了预测,结果发现,谷子Hd1蛋白和水稻、大麦、小麦等植物同源蛋白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在靠近N端具有典型的锌指结构,靠近C端具有典型的CCT域(图3)。对11个推定的Hd1蛋白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共发现15个氨基酸替换位点,这15个突变位点有2个位于保守的功能区域,其中第44个氨基酸突变位于锌指结构区域,该处氨基酸在10个谷子品种中为酪氨酸,而在郑州12中则突变为半胱氨酸。另一个突变位点位于CCT域,该区域第334个氨基酸在10个谷子品种中为精氨酸,而在郑8041(14)中突变为甘氨酸(图3)。由于这2个突变均为错义突变,因此可能造成郑州12和郑8041(14)两个品种对光周期敏感度减弱。

图3 11个谷子品种间Hd1-like基因推定蛋白质序列变异分析

2.3 谷子Hd1-like基因突变位点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

关联分析发现,有7个多态性位点与千粒质量存在显著相关,分别为:71、1023、1117、1406、1875、2073、2084,这些位点只有位点71位于编码区,剩下的6个位点均位于内含子区,除位点2084外,前面的6个位点均处在一个连锁不平衡结构中;有一个多态性位点与抽穗日数显著相关,为1165,该位点位于内含子中;与株高相关的多态性位点有2个,分别为1288和2270,其中1288位于内含子中,2270位于编码区;与穗粗相关的多态性位点有2个,分别为787和1938,均位于内含子中(表4)。

表4 与谷子表型性状关联的突变位点

3 结论与讨论

CO基因是植物光周期调控途径的关键基因,在长日照条件下促进拟南芥开花,而水稻中克隆的CO同源基因Hd1则在长日照条件下通过抑制Hd3a基因的表达而延迟开花。在高粱中,CO同源基因sbCO在缺失sbGhd7和sbPRR37的背景下无论长日照还是短日照均能促进开花[14]。因此,尽管在进化上具有保守性,不同植物之间CO基因的调控机制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发现,谷子Hd1基因编码区产生的突变类型均为SNP,而无缺失/插入(Indel)类变异。而在水稻的研究中,发现Hd1基因编码区存在的3个插入突变和2个删除突变与开花时间高度相关[15]。在对高粱和谷子的研究中发现,Hd1基因编码区均存在插入/缺失突变,高粱Hd1基因编码区1个5 bp的删除导致移码突变,使抽穗期延迟,谷子Hd1基因共存在5处插入/缺失突变,包括1处6 bp的插入/缺失和4处单个碱基的插入/缺失,但是这些突变与抽穗期无关联,1个G/A替换导致的可变剪切与抽穗期紧密关联[10]。造成本研究未发现插入/缺失突变的主要原因是谷子材料的选择,本研究选择的11个谷子品种全部为栽培种,无野生种,而在Liu等[10]的研究中,选择的材料除栽培品种外,还包含15个野生品种,分析5处插入/缺失突变发现,有4处是由于野生种的引入产生的,只有1处单碱基插入突变是栽培品种产生的,因此可以推测,这4处插入/缺失很可能是在野生狗尾草向栽培谷子驯化过程中产生的,它们对野生种向栽培种的转变过程中可能起着某种作用。而1处由栽培品种引起的单碱基插入/缺失在本研究中未被检测到很可能是样本量的不同造成的,因为Liu等[10]的研究包含了80多个栽培品种,应该代表更大多样性,能够检出更多的突变位点。尽管本研究选择的材料有限,只有11个品种,但是在Hd1基因编码区、内含子区共检测到43个SNP位点,表明所选择的材料间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一定代表性。

CO类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N末端有含半胱氨酸的锌指结构:C-X2-C-X16-C-X2-C[16],而在C末端有一个CCT域。研究表明,只有发生在这2个区域的变异才会导致CO基因功能的改变[1]。本研究发现,Hd1蛋白在11个谷子品种间存在15个氨基酸替换位点,但是只有2个替换分别发生在锌指结构区和CCT域,1个是第44个氨基酸由酪氨酸突变为半胱氨酸,突变品种为郑州12,1个是第334个氨基酸由精氨酸突变为甘氨酸,突变品种为郑8041(14)。因为这2个突变均为错义突变,可能会导致蛋白质功能的改变,推测郑州12和郑8041(14)对光周期敏感性会减弱。而笔者于2015年、2016年在海南、洛阳、吉林3个不同光周期地区对包含郑州12和郑8041(14)的203个谷子品种抽穗期的调查结果均表明,郑州12具有较弱的光周期敏感性,但郑8041(14)对光周期较敏感(未发表数据),说明Hd1蛋白锌指结构区域的突变对其功能有重要影响,而CCT域包含核定位序列,如果突变发生在该序列,导致不能进行准确的核定位,则会导致基因功能缺失。郑8041(14)并没有对光周期表现弱的敏感性,说明CCT域的突变位点可能没有发生在核定位序列内。

除影响抽穗期外,光周期途径的许多基因还对其他农艺性状产生影响,具有多重效应。如Ghd7基因除影响开花期外,还影响每穗粒数[17]。Hd1基因和Ehd1基因可以减少水稻穗部初级分支数目,使每个穗的小穗数目减少[5]。Hd1基因所在区间除对抽穗期有影响外,还对株高和千粒质量有显著作用[6]。近期的研究还表明,Hd1感光等位基因缺失了光周期敏感性,在自然短日照和长日照下均促进抽穗,并同时降低株高、粒数和产量[7]。目前的研究仅表明,谷子Hd1基因与抽穗日数紧密相关,而在谷子中该基因是否表现多效性尚没有报道。本研究通过Hd1基因与9个农艺性状的初步关联分析发现,该基因除了与抽穗日数关联外,与千粒质量也存在明显关联,同时还与株高和穗粗相关,表现多效性,与在水稻中的研究结果[6-7]存在一定吻合,这表明不同植物CO基因在功能上具有相似性。由于本研究所用的谷子材料有限,因此要想更充分证明Hd1基因的功能,在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中需要扩大品种数量,获得更多的表型变异类型,充分发掘Hd1-like基因存在的突变,以使关联结果更可靠。

通过调查11个谷子品种抽穗日数、株高、穗长、穗粗、穗质量、码粒数、穗码数、穗粒质量、千粒质量9个农艺性状,对除抽穗日数之外的8个性状进行品种间差异显著性检验表明,所有8个性状在11个谷子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株高、穗长、穗质量等多数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类型。对所有9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抽穗日数与多数穗部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穗部各性状是构成谷子产量的重要因子。因此,株高和抽穗日数对谷子产量潜能具有重要影响。首次克隆了11个谷子品种的Hd1-like基因序列,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编码区、内含子区存在43个变异位点,且都为SNP,未发现插入/缺失突变;推定的Hd1蛋白序列在11个谷子品种间检测到15个氨基酸替换位点,其中2个替换发生在保守的锌指区域和CCT结构域,而锌指结构区的突变可能导致了郑州12对光周期敏感性减弱。初步进行了突变位点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发现谷子Hd1-like基因为一个多效基因,除了与抽穗日数、千粒质量存在关联,还与株高、穗粗存在关联。

猜你喜欢

光周期内含子株高
线粒体核糖体蛋白基因中内含子序列间匹配特性分析
中科院植物所科研人员揭示生物钟调控植物光周期依赖性生长的新机制
基因内含子遗传变异与鸭蛋壳品质关联性分析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不同光周期对高粱叶片和蚜虫体内营养物质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垃圾DNA”不“垃圾”
陆地棉GhDHN1基因结构及内含子生物信息学分析
今天的光周期是多少?
计算今天的光周期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