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菇菌渣连续还田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2018-08-02闻亚美黄桃阁张玉亭

中国食用菌 2018年4期
关键词:菌渣平菇含水量

闻亚美,黄桃阁,张 辉,张玉亭

(1.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周口 466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

目前,我国农业正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生产方式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方式转变[1]。通过将生产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 的菌渣还田,这就相当于有机肥还田,即采取循环农业方式的具体体现。土壤有机质(SOM)是土壤肥力和基础地力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决定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稳定性的土壤关键组分。有机物质进入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成土壤腐殖质,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等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检测土壤中与SOM相关的指标,可以说明土壤性状的改变程度。本试验追踪了菌渣连续还田1年、2年、3年对土壤性状的影响,以期找到其作用规律,为今后的生产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所用菌渣为一般平菇生产结束时的培养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地点

本试验安排在河南淮阳县现春家庭农场。其中:对照(一般耕地,未用菌渣还田),其他处理为一般大田种植大棚蔬菜。

1.2.2 土壤样品采集

试验取样参照常规土壤样品采集方法(交叉取样法)。分别在菌渣连续还田1年、2年、3年的地块,采用对角线交叉法选取5个取样点,分别在0~20 cm和20 cm~40 cm两个土层采集土壤样品,每个土壤样品由5个取样点的土壤样品混合组成。

1.2.3 土壤样品分析方法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采取烘干法;土壤有机质的测定采取高温外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土壤呼吸测定采用室内密闭培养法;土壤全磷测定采用硫酸-高氯酸消煮-钼锑抗比色法[2]。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渣连续还田对0~20 cm土壤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

表1为0~20 cm土层土壤测试的各指标含量状况。

表1中结果显示,菌渣连续还田3年后,0~20 cm处的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土壤呼吸和土壤全磷含量显著较高,而菌渣还田1年和2年的保护地土壤各项指标差别不大。这说明,菌渣连续还田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养分性状的影响作用显著。

表1 菌渣连续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影响0~20 cm取土测试结果

2.2 菌渣连续还田对20 cm~40 cm土壤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

表2为20 cm~40 cm土层土壤测试的各指标含量状况。

表2 菌渣连续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影响20 cm~40 cm取土测试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菌渣还田1年和2年的土壤含水量高于菌渣还田3年的土壤含水量,这说明菌渣连续还田多年后,提高了土壤表层的持水能力,致使土壤水分下渗量减少。菌渣还田1年后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呼吸强度大于菌渣连续2年还田后的土壤,这可能是保护地栽培作物不同或者管理方式不同所致。但二者明显低于连续3年还田后的土壤,这说明菌渣连续多年还田不仅对表层土壤产生显著的影响,对20 cm~40 cm土层土壤也产生积极的作用。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当菌渣开始还田,土壤性状发生改变,说明菌渣还田对土壤性状的改变有积极作用。但连续还田3年后,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呼吸强度、土壤全磷各项指标才有显著提升,说明土壤性状改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与土壤本身和所耕作的作物都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平菇菌渣连续还田是可行的,既可减少肥料的使用量,节约生产成本,又可减少废菌袋污染及化肥污染,从而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因此建议将菌渣连续还田作为改善土质的方式。

猜你喜欢

菌渣平菇含水量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不同菌渣施用比例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压力、含水量和温度对生活垃圾在模拟填埋过程中降解的影响
平菇种植记
成熟期玉米自交系籽粒含水量的快速测定方法
4 种树木枝条含水量与抽条关系的研究
食用菌菌渣循环再利用途径
平菇菌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成熟期玉米籽粒含水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提高环境效益的食用菌菌渣循环再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