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国优秀女子乒乓球选手朱雨玲的技战术分析

2018-08-02罗棽月

运动 2018年9期
关键词:接发球落点接球

罗棽月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朱雨玲在2015年世界杯等4场比赛中的技战术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所研究的朱雨玲的技战术分析,搜索了几个数据库和相关的杂志学报,如中国知网,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涉及朱雨玲在比赛中技战术分析与研究的文章,把它们作为此篇研究的理论基础。

1.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对朱雨玲在2015年世界杯等视频的反复观察,并从录像中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比赛录像观察所得数据,以场为单位用得分率和使用率的形式进行整理。利用3段统计技术统计法对朱雨玲的比赛进行统计,获得相关数据分析结果。

1.2.4 3段指标评估法 采用3段指标评估法对朱雨玲的发抢段、接抢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进行评估。

段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X100%

段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 (全局得分+全局失分)X100%

利用得分率和使用率对某运动员的比赛能力进行分段分析与评估,并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朱雨玲发球抢攻段技战术分析

2.1.1 朱雨玲和李佼发球抢攻段技战术分析 在2015年世界杯乒乓球女单1/8朱雨玲对阵李佼的比赛中,其技战术数据如表1,可以看出朱雨玲在发抢段占据主动。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发球不够严谨,发到对手正手位置的短球,被对手直接快挑4个,毫无防备;(2)对手在接发球时多以控制技术摆短为主,对朱雨玲的第3板进攻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抢攻的质量不高,对手能从容的反手快推和正手快带,使朱雨玲不能及时的回球。

2.1.2 朱雨玲和梁夏银发球抢攻段技战术分析 在对阵梁夏银的比赛中,朱雨玲的抢攻意识非常强,前3局的旋转变化多,在对手不适应的情况下,为第3板创造了机会。第4局开始,对手适应了朱雨玲的发球旋转,多以控制技术为主,朱雨玲第3板的失误增多,优势慢慢减少。

2.1.3 朱雨玲和石川佳纯发球抢攻段技战术分析 在2016年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中,朱雨玲在发球中占据了主动,可以看出朱雨玲在发球轮有一定的威胁。前2局对手判断发球的旋转不准确,直接失误5个,使朱雨玲在前3板占据主动。对手适应朱雨玲发球后,朱雨玲第3板进攻失误明显增多,拉球的旋转不够且落点变化单一,导致发全力直接失误。

2.1.4 朱雨玲和冯天薇发球抢攻段技战术分析 在2016年科威特公开赛女单1/8决赛中,朱雨玲对阵冯天薇的比赛,从表1中可以看出,朱雨玲在发抢段是占据主动且发挥很稳定。主要是在中路位置用勾手发球发到对方的反手位置,因球的弧线低,对手无法进攻。为第3板进攻制造了机会。朱雨玲正手进攻的线路大多是以斜线为主,落点比较单一。第3板用反手进攻的球,弧线贴着球网过去,球下沉的快,对手往往没有反应。

2.2 朱雨玲接球抢攻段技战术分析

2.2.1 朱雨玲和李佼接球抢攻段技战术分析 朱雨玲和李佼是第1次交手,从表2的得分率看出,朱雨玲不适应对手的打法风格,接发球轮在整场比赛中处于劣势。李佼的发球多以侧上、侧下短球为主,并且时不时的加以直线长球,在关键的时候善于变换旋转和落点为抢攻制造机会,发朱雨玲反手位的半出台球为主要抢攻方式,频频得手使得朱雨玲在接抢段十分的被动。在接发球时,朱雨玲对球的判断不够准确,出手犹豫。接短球时手和身体配合不一致,接长球时没有找到合适的节奏,不能够利用自身的条件劈长或直接拉弧圈球。朱雨玲倾注了过多精力与力量在第2板接发球上,导致在第4板的衔接中出现了反应迟钝与力量不足的现象,而且在第4板处理中不够合理,没有主动的防守,只有强行的反攻和被动的防守,击球不合理。

2.2.2 朱雨玲和梁夏银接球抢攻段技战术分析 在第1局和第3局的比赛中,朱雨玲战术明确,头脑清晰,在第2板没有机会进攻的情况下控制住对手,第4板采取进攻,但第1板进攻落点往往是斜线。而后的5局比赛中朱雨玲的头脑不够冷静,心理比较急躁,对球的判断不够准确,每局接发球都直接失误1分。说明朱雨玲在2、4板的处理中存在问题,在心理上存在侥幸,导致在处理球的方式中不够细腻与合理,过于生硬,失误增多,所以接抢段的得分率最低。

2.2.3 朱雨玲和石川佳纯接球抢攻段技战术分析 石川佳纯是左手横拍两面反胶,发球主要以侧上结合侧下的正手短球为主,配合反手直接的长球。在对手发球有落点变化的情况下,朱雨玲接发球时会犹豫,出手不够果断。对手发到中路的侧上旋球时,朱雨玲反手不敢使用主动的方式接球,往往会放慢节奏选择控制技术接球,所以会出现接小半高球的情况。在对手发到正手位侧上旋球时,正手很少使用挑球,大多数时候都在控制,所以接发球后被攻直接失误的个数为10,同第2板接发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2.2.4 朱雨玲和冯天薇接球抢攻段技战术分析 朱雨玲和冯天薇在比赛场上有很多次对战,双方都很清楚对方的技术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朱雨玲的接发球抢攻。朱雨玲的第2板接发球控制的过多,落点太单一,所以对手有时间和空间在第3板采取进攻。在比赛中,对手发球到朱雨玲反手底线长球时,总是无意识的摩擦球,加保险。本来反手是优势技术,在场上优势变成了劣势。由于2、4板的被动致使4板后的相持也陷入被动。

2.3 朱雨玲相持阶段技战术分析

2.3.1 朱雨玲和李佼相持阶段技战术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双方的基本功扎实,相持段不是决定朱雨玲和李佼的胜负关键,但在相持中朱雨玲没有发挥正反手快速转换的优势,在李佼不退台球速快节奏变化的情况下,朱雨玲把握不了节奏反而变得被动,出手的落点不明确,没有针对性。虽有主动进攻的优势,但在对手落点控制住的情况下,连续发力进攻,增加了较多的无谓失误,充分说明朱雨玲在相持段中的技战术存在问题。

2.3.2 朱雨玲和梁夏银相持阶段技战术分析 在相持的环节中,反手的使用率明显高于正手,反手是朱雨玲的特长,速度很快主动发力明显高于对手,持续发力能力也较强。朱雨玲和梁夏银不是在相持段分出比赛胜负的。朱雨玲在本场比赛中发挥的一般,在相持段准备的并不是很充分,一直都在跟自己较劲,相持段都是在想着自己的技战术,并没有合理分析对手的弱点,采取有效的进攻。

表1 发球抢攻阶段数据统计表

表2 接抢阶段数据统计表

表3 相持阶段数据统计表

2.3.3 朱雨玲和石川佳纯相持阶段技战术分析 这场比赛,朱雨玲凭借超强的正反手能力,中远台的相持与发力让对手石川佳纯在相持阶段十分被动。主要得分为反手相持中侧身发力、正手连续进攻和反手相持发力。朱雨玲在发抢段把石川佳纯压制住,所以在相持段中她也能在优势的情况下一鼓作气,拿下比赛。但朱雨玲在相持段中的无谓失误较多,在出现机会时,因步伐没到位或节奏没把握住把占优势的球转换成为被动。所以朱雨玲在相持段中应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2.3.4 朱雨玲和冯天薇相持阶段技战术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在发抢段和接抢段都是得分率一样的情况下,对阵冯天薇的比赛是在相持段分出胜负的。朱雨玲的得分率为及格,朱雨玲在比赛中抱有侥幸的心理,大多是第一板上手后反手形成相持的战术。在相持中,没有明显的落点变化,同样的节奏,同样的速度。而对手在相持中敢于主动侧身进攻,导致朱雨玲被动的相持,等着对手失误。结果越来越被动,对手的士气高涨,朱雨玲的士气低落。在相持段使用的技战术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变化,形成相持后很平淡,应主动进攻甚至去搏杀。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在发抢段中,朱雨玲发球的优势比较明显,善于旋转变化,发球抢攻意识明确,积极主动,抢攻具有较强的攻击力,但使用率较低。

3.1.2 在接抢段中,朱雨玲的得分率为不及格,对不熟悉的对手,在接发球判断不够准确,出手不果断,大多数都是以控制技术为主。在第2板控制质量不高的情况下,第4板没有主动防守的意识。

3.1.3 在相持阶段中,朱雨玲的发挥相对稳定,与对手形成反手相持后,落点的变化比较单一,节奏的控制有所欠缺。正手的无谓失误较多,发力后的连续能力较弱,正反手转换速度明显弱于反手的连续性。

3.2 建 议

3.2.1 在发抢段中,朱雨玲应增强第3板进攻的落点和旋转,在对手防守能力较好时,应多采取变化,为第5板的连续进攻制造机会。在训练中,发抢段组合套路应扩展到第5板的训练。

3.2.2 在接抢段中,朱雨玲的表现不稳定,遇到陌生的球路不能一味的控制和防守,应增加反手拧等主动进攻的技术。在训练中,应加强对左手选手的接发训练。

3.2.3 在相持段中,朱雨玲应提高变化的能力,要先发制人,加强相持中主动变线的能力。相持中的正手连续性和质量需要提高。

猜你喜欢

接发球落点接球
直击多面体的外接球的球心及半径
大树的日常
第54届世乒赛决赛马龙与樊振东接发球技战术分析①
樊振东和林高远乒乓球接发球技术比较分析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关注有效落点 优化交往策略——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交往策略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心的落点
心的落点
抛接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