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美主义和低自尊

2018-08-01曾旻

南方人物周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利刃完美主义咨询师

曾旻

既想要,但又不愿意,这是人们常会出现的矛盾心理。就好像徘徊在甜品店门口、仔细端详橱窗内一件件制作精美的甜品时,内心无比纠结的感受。

谁不是一边想获得自由,一边又不愿承担责任呢?说到“责任”,多少有点道德判断的意味,这是让D感到难以接受的原因。这个念头就像父母的责难,在他脑海里循环播放,直到D难以忍受、陷入情绪紊乱的地步。所以D从来不敢表露自己的“不愿意”,生怕被他人指指点点,评论为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D的情绪紊乱进一步发酵,源自“既想要,但又不愿意”的心态越来越扩散。起初,他最想要、但又不愿意的是和他人产生联系。他从不表露自己“不愿意”和他人产生联系,担心被人们贴上内向的标签。所以D常常对抗着这种不愿意,和他人维持着表面和平的关系,但海平面之下,早已波涛汹涌。

他也從不表露自己“想要”和他人产生联系的愿望,因为他相信自己想要的难以真正获得。对于内心感受的共鸣,D有近乎偏执的执念,他总感觉没人能够真正理解他。在不断更换咨询师的过程中,D的这种执念愈发加深——“哪怕对人心最敏感的咨询师,也无法真正理解我。”“准确无误地理解一个人确实是很难的,”现任咨询师这样回应他的感受,“面对这样的处境,你好像很难接受。”D因此又炒掉了这一任咨询师,与其说他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咨询师对于理解自己的不自信,不如说D又一次让自己回避人际交流中不存在他所谓绝对共鸣的事实。

渐渐地,D既想要又不愿意的事情越来越多。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他都想做好,但一次次面对自己的无能为力,D越来越痛苦,以至于行动力下降,变得什么都不去做了。

这种矛盾心理的背后是完美主义在作祟。人们想要的和不愿意的表面上是同样的事物,但实质却相差甚远。想要的永远是完美无瑕的结果,而不愿意是因为真正行动起来,总有出现瑕疵和纰漏的可能性。

“如果不被理解,对你来说会意味着什么?”我问D。他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意味着被抛弃,被所有人抛弃。”D的思绪从中学时见证的群体暴力一路回到童年时期,自己每一个小小的愿望都会遭遇父母的评判和否定。“就像在荒野上,呐喊与呼救都无人应答。”

“如果被抛弃到无人的荒野,我可能感觉到的不只是痛苦,还有强烈的恐慌、深深的孤独以及对抛弃者的愤怒。”我回应D的情绪。

“说不上愤怒,可能更多的是害怕和孤独吧。”D的身体向后缩进了沙发中,仿佛那是他惟一的安全基地。他想起自己一次次的自我挫败和退缩,在人群中不敢表达、不愿表达,以至于不能表达。这不能表达的背后,是D将过去环境中的否定和评判内化成了自我指责和自我挫败,形成了他较低的自尊水平。

就这样,完美主义和低自尊像两把利刃,悬挂在D情感领域的上空,随时给予他重创。而两把利刃互相合作,彼此切磋武功,不断提升对D的情绪的摧毁力。自我贬低的低自尊倾向,让D不得不追求完美——若不完美,谁会喜欢我呢?而事事追求完美的倾向,进一步挫败了D的行动力,让他加深了自我糟糕的印象——我果然是一事无成的人。

在咨询室里获得的矫正性情感体验,让D逐渐意识到,不完美也是可以接纳的。有一天,他穿上了一件T恤,上面印有陈奕迅的一句歌词:“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

编辑 翁倩 rwzkhouchuang@126.com

猜你喜欢

利刃完美主义咨询师
无为而无不为
你是完美主义的领导吗?
请移走麻木对我的伤害(下篇)
割裂
利刃出鞘
完美是个坑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插在刀鞘里的利刃
完美主义是完美,还是完蛋
恐怖利刃无伤单挑肉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