寮红峰绿总是情
2018-08-01张山梁
张山梁
打开漳州地图,在平和县南胜镇、文峰镇与龙海县程溪镇、漳浦县石榴镇三县交界的连绵深山密林之中,有一个村名叫欧寮,而在它的周围,还有邦寮山、外寮、中寮尖等带有“寮”字地名的村庄。“寮”说文解字有小屋、小窗,而在闽南一带还有小村庄的意思。可见,在欧寮周边这些带寮的村庄零散分布、人口密度不大,应该说,是一个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消息闭塞、民风淳朴,又不会引起过多关注的地方。恰恰是这样一个偏僻、不起眼的山旮旯,在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却风云涌动,欧寮、邦寮山、外寮、中寮尖……寮寮连片,红旗漫卷,一度成为中国共产党闽南军政机关的重要据点,甚至是党中央直接领导闽南、粤东的首脑机关。
一声霹雳,万众苏醒。1928年3月8日的“平和暴动”犹如一道雷电从天空划过,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福建第一枪”,从而拉开了福建农民自动夺取政权的帷幕。此时,平和县的党组织、农会积极响应福建临时省委“从乡村割据,进而为一县或数县的政权的夺取,向漳州发展”的计划,善加引导,使抗捐抗税、抗粮抗租、杀豪绅、分田地的呼声遍及平和大地,也传到了(南)靖、(平)和、(漳)浦交界的欧寮、邦寮山等地。这里,无论是距平和县城九峰、南靖县城山城,还是漳浦县城绥安,都有近百里的路程,远离政治中心,与外界联系不多,加上山高路险、密林修竹作掩护,是一个发展工农武装力量、创建红色割据的好地方。1931年7月,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到漳浦的小山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创建了以小山城为中心,以平和欧寮、邦寮山、三坪以及漳浦车本为核心地带,纵横百余里的靖和浦革命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租抗债斗争。1932年,漳州县委抓住毛泽东率中央苏区红军攻克漳州的有利时机,整编农民赤卫队、游击队,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欧寮、邦寮、三坪、山前等地也相应建立了革命委员会,欧寮、邦寮山、外寮、中寮尖……寮寮连片红的局面初步形成。
中央主力红军退出漳州后,国民党军队纠集了民团也开始向靖和浦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疯狂的“清剿”,开展围乡、抄山、拘捕等行动,企图一举歼灭红军。一时间,欧寮、邦寮、三坪、山前一带,乌云密布,军情告急……特别是在埔尖、车本的反“清剿”战斗中,欧寮、邦寮等村的群众,男女老少齐上阵,运弹药、送粮食,有效保障、提供了后勤供给;抬担架、救伤员,及时抢救、安置了受伤红军。在军事围剿的同时,国民党反动派还实施经济封锁,企图困死红三团。面对那坚壁清野的困境,是欧寮、邦寮、三坪、山前等村的群众,把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粮食、蔬菜以及日常用品,千方百计冲破敌人的封锁线,源源不断地送到红军手中,帮助红三团渡过难关。正是有了如此紧密的军民鱼水情,才确保了红三团在那样艰困的条件下依然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土地,始终是中国老百姓的命根子。1933年底,驻扎在靖、和、浦边区的红三团抓住国民党疲于应付“福建事变”的契机,积极配合漳州县委认真贯彻“依靠党的明确阶级路线,依照苏维埃的土地法令,彻底解决土地问题,使土地真正落在雇农、贫农、中农的手中”的精神,全面开展分田运动,烧毁旧田契,取消一切债务,确定土地所有权,实行土地革命,在欧寮、邦寮、三坪、山前一带出现了“分田分地真忙”的景象,真正圆了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分到田地的欧寮、邦寮农民,把长期憋在心中的劳动热情释放出来,一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另一方面也知恩图报,腾出房屋,接待前来整训的红三团指战员,还有数十位的年轻人报名参加红军,壮大革命队伍。此时的欧寮、邦寮山、外寮、中寮尖……寮寮呈现出一片“分田地、种地忙,整军纪、训练忙,军帮民、民拥军”的热闹、融合、互助、互爱的新风景。
拥有自己土地的欧寮、邦寮苏区百姓,第一次尝到了革命的成果和丰收的喜悦,更加懂得革命的来之不易。漳州县委顺势而为,充分调动老区群众的革命情绪,引导好、保护好、发展好群众日益高涨的革命觉悟,于1934年3月18日,在欧寮村召开靖和浦苏维埃代表大会,正式成立靖和浦苏维埃政府,下辖欧寮中心区、五南区和18个乡苏、1个革命委员会,人口约2.8万人;苏维埃政府内设经济、军事、土地、肃反等若干委员,机关设在欧寮楼仔村。欧寮因此也成为靖和浦的“红都”,被誉为“闽南延安”。那时的“闽南延安”欧寮,到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群众的脸上书写着快乐与骄傲。欧寮的小伙子组建了赤卫队,轮流站岗、放哨,监视敌人活动,一旦发生白军入山“清剿”,就马上组织群众疏散,隐藏到深山密林之中。欧寮的妇女姐妹参加了妇女会,组织了洗衣队、慰劳队、白米队,打草鞋、做军服,耐心护理伤员,耕种红军公田,动员亲人参加红军,演绎了一场场“送郎当红军”的感人场面……而在靖和浦苏维埃政府机关里,政府主席林路带领各专业委员,组织民众发展生产,开展支前拥军,处理日常事务……忙碌的身影至今依然烙印在老区群众的脑海里,成为口口相传的故事。硝烟散尽后的今天,那座曾经是靖和浦苏维埃政府机关的瓦房被修葺一新,善加整理,成为一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当我们走进那座楼房,瞻仰先烈的革命事迹,感知到的是先辈革命意志的坚如磐石、革命斗争的异常残酷,感受到的是老区百姓无私的支持和拥戴,那是一种心灵得到洗礼的旅程。
为粉粹国民党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的图谋,中共临时中央决定将漳州中心县委、饶和埔县委、潮澄饶县委合并起来,组成闽粤边区特委,直接归中央领导,并指派黄会聪同志组建闽粤边区特委的工作,在敌人后方與侧翼猛烈开展游击战争,以牵制国民党东线主力部队。1934年4月,黄会聪来到靖和浦中心县委(1934年3月,由漳州中心县委改称)游击区的欧寮、邦寮山一带筹建特委。1934年8月1日,中共闽粤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邦寮山召开,正式成立中共闽粤边区特别委员会(简称闽粤边特委)。特委所辖的武装力量有闽南红三团、潮澄饶红三大队、潮澄饶特务大队、饶和埔诏游击队,所辖的红色区域有靖和浦苏区、饶和埔苏区、潮澄饶游击根据区。闽粤边特委的成立,极大调动了欧寮、邦寮、三坪、山前一带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纷纷响应特委的号召,利用打土豪所得的款项成立合作社,家家户户参股入社,以多生产的形式支持革命。直到1937年12月被撤销,闽粤边特委在邦寮山坚持了三年多时间。在三年多时间里,欧寮、邦寮一带的靖和浦苏区群众始终与特委心连心、共患难,风雨同舟,一路相伴,处处彰显了军民鱼水情深。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不忘包括欧寮、邦寮在内的老区人民在革命年代付出的牺牲和做出的贡献,将红色文化与扶贫攻坚、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使红色文化成为老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昔日的中共闽粤边区特委遗址连同太极峰的邦寮水库、岩石坑、金猴手印、鸡笼山、红婆石、狗断尖、水鸡石、石笋尖、太极峰、鼎底湖、紫竹寺等11个景点,已然打造成为集爱国主义教育、旅游观光和休闲为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既是广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旅游观光、休闲的好去处。2016年12月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等14个部委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如今,每当人们站在当年红三团的练兵操场遗址,依稀可见当年红军战士苦练杀敌本领的矫健身影;仰望四周群山,满目苍翠,林深茂密,仿佛置身于绿色海洋之中;远眺座座山峰,险峻雄奇,气势磅薄,山山有物,石石有景,如此这般的奇峰异石,千姿百秀,拟人拟物,似隐似现,令人眼花缭乱,让人流连忘返。而曾经险滩急流的九龙江南溪,被打造成为全县唯一漂流体验项目——神摇漂流基地,那一泓清泉水从上倾泻而下,沿着那急流险滩浩浩荡荡奔流而去,着实让人既感受到漂流的惊险刺激,又使人们享受到夏日的清凉。
“我家欧寮”,让我们看到了昔日的老区在红土地上实现了绿色崛起。今天的欧寮、邦寮山、外寮、中寮尖……寮寮呈现出红色基因的沉淀、青山绿水的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