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拼搏 为国争光
2018-08-01苏水梅
苏水梅
40年前,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进入一个奋力追赶世界的时代。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咚咚战鼓敲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最强音,提振了中国人的精气神。40年来,“中国女排”不仅是竞技舞台上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更是无数中国人励志的榜样。从“三连冠”到“五连冠”,中国女排以无畏的拼搏精神登上巅峰,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一次次冉冉升起,“奋力拼搏、为国争光” 成为改革开放浪潮中最为凸显的集体记忆和价值标签。“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如同一面旗帜,让世人看到中国的集体主义、爱国精神和自强意志。中国女排不愧为一个时代的英雄,她们以坚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严格的训练、顽强的拼搏,开创了中国人在“三大球”竞技场上的新历史。2009年,中国女排五连冠群体荣膺了“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正所谓名至实归。
一直以来,漳州被中国女排亲切地称为“娘家”和“第二故乡”。位于福建省东南部的漳州,自清末就有了排球运动。新中国成立以后,漳州市因曾同时拥有800支业余男女排球队,而被誉为“排球之乡”。除了具备优秀的排球传统,更重要的是漳州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21℃,十分有利于运动员在高强度的训练后迅速恢复体能。
“我们将永远记住漳州人民对中国女排的特殊感情,特殊理解,特殊支持。”这是 1998年7月30日,郎平在漳州基地写下的情真意切的留言。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获得奥运冠军后,主教练郞平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充满深情地说:“感谢福建漳州!”40多年来,漳州人民始终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女排,这是一种特殊的感情,女排姑娘的心一直和漳州人民紧紧地连在一起。
“漳州中国女排体育训练基地”黄奇山副主任告诉笔者,女排最近一次来漳州是2018年3月25日—4月18日,这是女排第45次来漳州基地训练。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对全国74个国家单项体育训练基地进行考核并重新命名,经过考核,漳州基地被评为优秀基地,并被命名为“国家排球福建漳州体育训练基地”。荣誉是沉甸甸的,但从中却可以看出“漳州体育训练基地”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197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号召下,为发展排球事业,国家体委决定在南方建立一个排球训练基地。原国家男排副队长张然来到漳州,经过反复调查论证,以‘领导重视,群众喜爱,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这16个字概括漳州建排球训练基地的优越条件。国家体委经过认真研究,正式批准建立排球训练基地的计划。漳州的气候,丰富的后勤保障经验,以及对排球的奉献精神,是很多地方难以比拟的。”可以从黄奇山副主任的语气里听出满满的自信,也很容易明白为什么中国女排每次大赛前都要来漳州集训。
“漳州基地建成8年后,1981年中国女排以七战七胜的骄人战绩赢得了世界杯冠军,打破‘三大球冲冠的缺口。随后,中国女排又分别获得1982年第九届世锦赛冠军、1984年第23届奥运会冠军、1985年第四届世界杯冠军、1986年第十届世锦赛冠军。一时,漳州体育训练基地这个培育世界冠军的摇篮引起世人关注。”
时光流转,世事沧桑。女排姑娘有过成功登顶的荣耀与辉煌,也有过跌入低谷的徘徊和迷茫。女排陷入困境时,为了激励女排姑娘不气馁、再腾飞,漳州人民决定修建中国女排腾飞馆。“420万漳州人民每人捐资1元以上,自筹500万元,让腾飞馆顺利落成。”从1986年至1994年中国女排腾飞馆建设期间,漳州人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不要气馁,尽管来漳州训练,我们全力做好支援。”中国女排崛起世界排坛,是和漳州体训基地的建立分不开的。袁伟民主教练在题词中这样写道:“中国女排对漳州怀有深情厚谊,因为她们是从这里起步、腾飞的;漳州体训基地的每一块训练场地,都留下她们顽强拼搏的足迹,洒下她们摸爬滚打的汗水。漳州是中国女排的‘娘家,‘世界冠军的摇篮。”
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十分关心漳州排球训练基地改造建设,不仅派专人到漳州训练基地,了解当时中国女排备战悉尼奥运会的情况,并指示福建省体育局和漳州训练基地为女排的训练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同年11月,习近平同志到漳州调研期间,专程到漳州排球训练基地,听取福建省体育局、漳州市及基地领导的专题汇报,并决定“投资建设中国女排训练馆”。
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薪火相传,在一届又一届女排姑娘身上延续、弘扬、传承。长期以来,漳州人民把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教育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2000年,中共漳州市委发出通知,把中国女排精神作为漳州“五种精神”之一进行广泛深入学习宣传。2011年,漳州两会期间体育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要打造“漳州中国女排文化广场”,以此来提升漳州文化品位和知名度。
漳州人民十分钟爱中国女排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我想和一位漳州籍女排主教练有关。在20世纪80年代登顶世锦赛之后,中国女排曾一度陷入低潮期。陈忠和执教中国女排,带领中国女排进入一个新的“黄金时代”。陈忠和在中国女排摸爬滚打20年,从最初的陪练、到助理教练、再到最后的主教练,他付出无数的努力和汗水。2004年8月29日,陈忠和率队在雅典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获得奥运会冠军。令漳州人津津乐道的是:陈忠和带领女排赢得了一场久违的胜利,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一座阔别了17年的奖杯,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对人生不幸坎坷的生活态度融入到体育事业中,他不仅在教女排姑娘们怎样打球,更在引导女排如何面对人生荣辱,他使女排真正感受到什么是体育的魅力,他使女排和他一样,无论面对成功还是失敗总能面带微笑。
在漳州,坊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自从女排“三连冠”建立起来以后,30多年来漳州市区从来不曾遭受过台风的正面袭击。虽然这样的说法不具备科学依据,但你只要走进漳州的大街小巷,和漳州老百姓谈论这个话题时,你就会被他们言之凿凿的说法所感动。漳州老百姓一定会幸福感满满地和你说起——当年10亿中国观众聚焦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当全世界华人瞩目这场意义远超体育竞赛的巅峰对决,一份久违的感动像闪电击中他们的内心,一股雄奇的力量穿越重洋,叩响每个人的心扉。当喜讯传来,中国女排的“娘家”——漳州的大街小巷沸腾了,许多守候在电视机前的市民,纷纷为中国女排姑娘们呐喊、欢呼。
时光流转,记忆闪亮。“郎平是一个符号,她奋发向上、顽强拼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正是中国体育长盛不衰的生动注解;郎平也是一面镜子,她堪称传奇的人生经历,从多个维度折射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改变。” 这是对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最生动的诠释。“女排精神就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在遇到困难时不放弃。我的责任就是把老女排精神传承下去。”翻阅“女排精神”的资料,回味中国女排在岁月深处发出的强音,感受扑面而来的狂喜与昂扬,女排姑娘奋力拼搏的精神,始终是激励国人奋发进取、为国争光的动力源泉,是民族精神中熠熠生辉的宝贵财富。
“再难的逆境也绝不言弃”“可以被打败但是绝不会被打倒”“五星红旗,我为你拼搏!”女排姑娘在无数次的比赛中展现出的“遇强不惧、百折不挠、团结一致、顽强拼搏”,诠释了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今天,无论是要“啃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硬骨头”,还是“涉过经济转型升级的险滩”,都需要发扬女排精神,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梦想化作风帆。今天的中国,时代正打开一幅全新的场景,冲顶更需要坚强的意志、精神的伟力。面对决胜全面小康的艰巨挑战,面对困难众多的经济新常态,我们依然要发扬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去解决问题、去化解风险、去应对挑战,为民族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动力。
“顽强拼搏,永不放弃,坚守为国争光的梦想,永葆求新求变的精气神,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用专业素养提升实力,以开放包容博采众长,靠苦干巧干赢得竞争。”这是新时代女排精神的丰富内涵所在、持久魅力所在、深刻启迪所在,也正是新长征路上的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力追上时代的底气所在、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