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
2018-08-01陈忠杰郑坤全
陈忠杰 郑坤全
熊熊的抗日烽火早已熄灭,英雄的名字依然长存人间。李林,这位漳州籍抗日女英雄的名字早已载入华侨抗战救国的史册,写进祖国抗日英烈的名录。她作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130位优秀共产党员之一,其人物头像被定格在中共一大会址缅怀墙上,永远为后人所缅怀。
为了更好地铭记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2017年10月,漳州市华侨历史学会李林研究会与福建鹭凯生态庄园联合在印尼归侨聚居地双第华侨农场建立李林事迹陈列馆。
李林事迹陈列馆位于群山环抱的龙海市双第华侨农场。农场境域总面积28.47平方公里(4.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6.2%。农场西、南、北高,东低,发源于双第山(又名天城山)山涧汇流的小溪,蜿蜒不息穿过双第山谷,向东流向月港,注入九龙江出海,小溪有九十九弯。古时,双第山一带人烟稠密,人文荟萃,且出现过漳州首位进士周匡物,因此,民间有“开漳进士故里”之说。现在,农场是以印尼为主的归难侨聚居地。1955年由爱国华侨发起投资,在洲仔建公私合营“双第华侨农场”,1960年为安置印尼难侨,将双第的寨仔、洲仔、许碑、柯仔林4社160户830人和合营华侨农场合并,建立国营(龙海县)双第华侨农场,1998年增挂龙海市双第华侨经济开发区牌子。现在这片历史悠久的魅力土地上依然青山绿水,乔木葱茏,四季繁花争芳斗艳;烟霞萦绕,岚气风香,满野松篁有韵,碧谷流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令人陶醉。特别是经过精心筹划的集休闲产业、绿色农业、田园社区等为一体的鹭凯生态庄园更是别有一番风味,足以令游客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李林事迹陈列馆就在鹭凯生态庄园里,总规划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一期占地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平方米,由会议中心、陈列馆、李林雕像及辅助建筑等组成。
会议中心为二层砖混建筑,建筑地面积600平方米,东南亚侨乡特色建筑风格,白色的墙,黄色的柱子,古朴中又不乏庄重、典雅。一层为漳州市华侨历史学会李林研究会与龙海市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研究会的办公场所,二层为会议与研讨中心。会议中心前是200多平方米的院子,周围种满各类花草,把会议中心衬得更加美丽。
会议中心后面800米处就是陈列馆。陈列馆背靠鸡笼山,坐东南朝着李林殉国的雁北方向。总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从下至上依次为第一层台阶(25级)、李林雕像、第二層台阶(也是25级)、广场、陈列馆。
陈列馆仿照清代闽南古厝风格修建的,布局为在漳州各地都可以看到的三合院布局,即一厅两房加上大门两侧的两间对称的小单间,总建筑地面积208平方米。馆内陈列着李林烈士用过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30件及介绍她的一些生平事迹的有关文物、文献、照片共168幅。
在李林事迹陈列馆里,一尊白色的李林头像是按照李林在集美中学时期的形象为原型雕塑的,肖像里李林灵动的大眼睛,闪着十足的朝气。李林的感人事迹让人动容,而她的身世更是十分传奇。
李林,生于1915年11月15日,出生后40多天被遗弃在今芗城区塔口庵前,后被侨眷陈茶收养,起名李翠英。
1919年的春节,不满四岁的李翠英随养母赴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泗水与养父会聚。在李翠英幼小的年月,养父李瑞奇又收养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分由养母和庶母高容各养一男一女。1924年春,李翠英9岁时,正式改学名为“李秀若”,并就读父亲创办的中华学校。
1929年冬,14岁的李秀若高小毕业,养母陈茶带着李秀若和三岁小弟李永成于春节前回国。开始居住在今龙海市石码镇,并在石码念私塾。
1930年秋,李秀若因“归国侨生”的身份,考入了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李秀若先读幼稚师范学校6组,1932年9月转入女子初级中学10组续学。据1931年3月出版《集美周刊》第8卷265期报道:“李秀若等19人当选为该校学生自治会代表,组成了学生自治代表会。”当时,集美各校在学校后面山野举行了一次抗日义勇队员联合演习,检阅军训成果,李秀若为演习分队长。
1934年春,李秀若考入浙江省立杭州女子中学。在杭州期间,她经常到西湖西泠桥南的秋瑾墓瞻仰凭吊,并在小本上记录了秋瑾诗:“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好将十万头颅血,一洗腥膻祖国尘。”
1935年2月,李秀若慕名转学到著名的上海爱国女中,并在国文课上挥笔写下了 “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
1935年农历3月13日,李秀若的养母陈茶病重。李秀若从上海赶回,终于在母亲弥留之际与她最后一见。料理养母丧事后,李秀若返校参加爱国女中学生会干事竞选,当选为学生会干事。
1936年7月5日,李秀若和好友贾唯英北上北平求学。临行前,李秀若决定改名字,并对好友高慧芳说:“我这个‘秀若不符合我的个性,你看改个什么名字为好?”高慧芳想起两个月前她们一起看《列宁画集》时,李秀若非常敬佩列宁,灵机一动,建议道:“你敬佩列宁,就用列宁的中文译音,再结合你的姓,叫‘李林,怎么样?”于是,李秀若开始用李林的名字入读了北平私立民国学院政治系。
1936年12月12日,北平学联发表《北平市全体学生示威宣言》,全市30余校1万多名学生举行了第五次大型游行示威,游行总指挥为黄敬、李昌,李林担任游行总旗手。
1936年12月下旬,李林加入中国共产党,决心献身于抗日救国运动。当时,中共组织委派李林到山西太原参加“军政训练班”,李林思乡情切,先由北平直返漳州看望亲人,后才北上山西太原。
1936年12月26日,李林到山西太原参加军政训练班,并任训练班中共特委宣传委员兼特委第12连支部书记。训练结束后,由于李林归国侨生的身份,组织上决定让她在后方工作。李林不同意,坚持上前线抗战。据赵仲池《奔驰在长城内外的女英雄——李林同志牺牲二十周年纪念》记载:“在她的坚决要求下,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她了。”后来,李林于1937年10月,在偏关县创建了雁北抗日游击第八支队,并担任政治主任。
1938年3月底,年方23岁的李林被任命为雁北抗日游击第八支队队长。5月上旬,任国民革命第18集团军(八路军)120师6支队骑兵营教导员。她驰骋抗日前线,威震晋绥地区,日军悬赏5000大洋捉拿她。
1938年7月26日,李林调任牺牲救国同盟会晋绥边工作委员会暨中共晋绥边委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兼管武装(这个职务,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市委宣传部长兼军分区司令员),主持干部训练班,创办《战斗生活报》,年底与志同道合的屈健结婚。
1939年3月25日,李林受特邀出席晋绥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秋林会议),会议期间受阎锡山接见。10月25—26日,李林策划奇袭岱岳之战,亲身参与指挥、战斗,粉碎敌第七次大“围剿”,获得胜利。
1940年2月1日,李林出席晋西北人民代表大会(又称晋西北军政民代表大会),当选新成立的晋西北行政公署委员,并受贺龙接见。贺龙对她盛赞不已,向在场的人们语带感慨地介绍:“这是我们的女英雄!一个女同志,归国华侨大学生,来自大城市,能带着骑兵部队与日军鬼子打仗,打出了威风,很不简单!值得大家学习。”
1940年4月下旬,日军调集上万兵力,围剿晋绥边区抗日根据地,晋绥边特委、专署机关干部和群众700多人在平鲁县东平太村被敌包围。在这危急时刻,怀有三个月身孕的李林毅然决定率騎兵排冲击,冒死吸引并阻滞敌人的火力,以掩护队伍突围。最后只身一人弹尽援绝,举枪自尽,壮烈殉国。
李林殉国后,《新中华报》(当时的中共中央机关报)、《新西北报》刊登“悼民族女英雄李林同志”,重庆的《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都在头版刊载了李林英勇牺牲的消息、通讯和纪念文章。
1973年9月13日,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乔治?让?蓬皮杜到大同访问时,称李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女英雄”,嘱咐雁北地委“要多宣传李林,要写李林的传记”。
李林是从漳州走出的华侨抗日女英雄,她是漳州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在李林学习、工作、战斗过的地方,人民用各种形式缅怀她、纪念她,建碑立传。1984年12月,全国在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县召开纪念大会,平鲁县为她兴建烈士陵墓,当时,漳州统战部曾派人参加。1989年1月,集美修建“李林园”,漳州侨办、侨联等参加竣工仪式。1990年4月26日,漳州市召开“纪念李林烈士殉国五十周年活动筹备委员会”会议。会上,李林亲属建议在漳州建立一座“李林纪念馆”。会后,漳州侨办编印了《纪念李林烈士特刊》。2017年漳州市李林研究会联合福建鹭凯生态庄园等单位开始在双第兴建“李林事迹陈列馆”,并于2018年4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
李林事迹陈列馆前的25级台阶,象征着李林短暂而伟大的25年传奇人生。台阶中间,骑着高头大马的抗日女英雄李林塑像,英姿飒爽。整个陈列馆掩映在青山翠柏之中,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血染征衣凝铁骨,山河静穆有啼痕。如今雁北硝烟尽,侨女犹然浩气存。李林事迹陈列馆既留住了与李林有关的文物和珍贵的材料,让人们永远铭记英雄的名字,又为广大干部群众弘扬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为漳州提供了一条不可多得的红色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