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一流”战略的高校法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究
2018-08-01张海珠
张海珠
【摘要】法学教育为实现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贡献了极大的力量,其目的是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法学人才,让这些精通法理和法制实践能力的人才能够投身到社会建设中,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双一流”战略在于建设一流的专业学科和一流的高等院校,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我国的教育水平,使高校有能力和条件扩大人才输出,为社会发展增力。因此,为提高法学人才的能力,高校应当进一步优化法学实践教学体系,推动法律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高校法学实践教学体系“双一流”战略
法学教育作为高等院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有着深厚的价值和意义,法学教育的优化有利于我国法制社会的建设。而法律的学习和进步在于学生实际应用法律的能力,這就要求高校须重视法律专业实践教育的开展。“双一流”战略帮助高校明确自己的进步之路,高校应紧跟国家的战略方针,不断优化法学实践教育的教学体系,推动法律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双一流”战略下高校法学教育的应走之路
1.高校法学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于法律的看法也在逐渐变化,法律的科学和理性让人们逐渐相信法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且在人们的生活中愈加依赖于法律的运作。法学教育培育具备坚实法律理论和技能的人才,为法律治理社会事务提供优秀人才,推动社会的法制建设。
(1)一定发展的法学实践教学。法律的中立性和不可撼动性等特性让人们相信其在生活实践中应用的科学合理性,因此,法律的发展和推动也愈发受到各界重视。我国一直坚持依法治国,法律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是国家治理的永恒话题。法律学习绝不仅仅是对法律条文的了解和背诵,更多的是实际解决法律案件时的实践能力。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法学实践教育的重要性被一再加强并获得一定发展。
(2)未成体系的法学实践教学。教学成体系既能帮助教师梳理教学思路和具体教学模块及内容,又能加深学生理解课程的脉络和课程内各知识模块之间的联系,无疑是有利于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吸收知识的双向有益过程[1]。但目前我国的法学实践教学更多倾向于零散的模块,未形成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和递进的体系。比如,法学案例实践教学,教师更多围绕一个知识点来找寻相匹配的案例进行讲解;法庭观摩则是帮助学生熟悉法庭审判的流程和模式,这些培养法学专业学生专项技能的实践课程并未形成专业体系进行展开。
(3)缺乏理论的法学实践教学。理论既可以成为开展实践的依据和基准,也可以成为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以往法学教育中的理论更多倾向于法律的具体划分及相关内容,很少有特定针对实践教学的理论出现。这就导致教师在开展法学实践教学时缺乏科学的依据,只能根据自身的学习经验来进行课程安排,长此以往难以确保教学的质量。
(4)缺少理论与实践并通的法学实践教师。缺乏能力优秀的教师,建设一流专业学科就无从谈起。当前高校法学专业教师更多是经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而成为教师,他们往往没有社会实际法学工作的经验,优秀的科研能力并不代表优秀的实践能力,缺乏现实的打磨对于应用法律仍旧称不上全面。
(5)有限资源的法学实践教学。高校教学更多强调科研能力的培养,而世界一流的大学对于学生的培养看重综合实力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并重才能促进学生综合实力的增强。综合实力的提高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水平、学生需要刻苦学习等条件,学校的教学资源也是重要部分,特别针对法学实践这样一门课程[2]。而高校当前的培养模式使得校企合作的形式还未普及,学校未能给学生提供优秀的实践资源环境,限制了法学实践教学的发展。
2.“双一流”战略对于高校法学教学的启示
“双一流”战略贴合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要求,促进了我国教育水平和能力的提升。“双一流”的发展往往是以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为基准,一流学科意味着学校要为该学科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规划、改善,而一流学府的建设更是少不了一流学科的存在。法学实践教育的优化对于高校发展一流法学专业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一环。
高校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基础技能训练
人们对于任何事物的学习都要经历一段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基础技能的训练是其他更加复杂和综合技能的基石。法学专业学生的基础技能学习最好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阶段。
(1)表达能力训练。法律的运用牵扯到多方人员的参与,具备专业知识的法学人才只有拥有优秀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使他人理解法律的内容。
(2)社会调查。法律的最终使用场地还是社会,社会调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向学生还原社会的本来面目。社会调查的实践有助于学生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更能带入社会背景,而不是凭空臆测。
(3)案例分析。分析案例的能力是每个法律工作从事者的基本素养,分析案件中每个人的责任与过失,分析事件的所属性质和可能的解决途径,是一名优秀法律工作者独立进行思考和工作的必备技能。
2.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训练是帮助法学专业学生培养自身专项实践技能的必修课程,通过对各项具体事务的观察学习和实际演习,学生能深入了解运用法律处理事情的真实过程,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这一阶段的学习最佳开展时间是大学一年级到三年级。
(1)法庭观摩。成为一名观察者是获得提高的最佳方式之一,法庭观摩以一种最快捷和最真实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法庭判决过程中的各项事务,观察到不同立场的法律工作者,对学生的助益良多。
(2)法庭模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演绎和模拟是让学生有体验感和获得感的最快方式。法庭模拟让学生从旁观者走进实际法律工作中,每个人都将从自己演绎的角色和环境中学习到实践工作应具备的能力。
(3)法律咨询。法律咨询是指法学专业学生为自身不懂法律但需要运用法律来解决问题的人士提供知识的一种帮助行为。法律咨询很好地锻炼了法学专业学生分析事件的能力以及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活用程度。
3.综合实践能力训练
法学专业学生经过法律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各项训练后,法学实践教学就进入最后一个阶段,即综合实践能力训练。这一模块的训练大多集中在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对于学生的法学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1)诊所法律教育。诊所法律教育不仅锻炼学生巩固法学專业知识,更锻炼了职业法律人士掌握所需技能和道德规范。该教学方式讲究成员间的双向互动,包含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法庭模拟、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
(2)毕业实习。临近毕业的学生往往因为毕业论文或毕业各项事务的处理而缺乏充足的时间进行实习。但实习是法学专业学生锻炼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最佳平台,高校应当重视毕业实习,并设置评价反馈机制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
“双一流”战略下高校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
1.提升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性,明确法学实践教育的目标
进行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明确教学目标,法学实践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法学专业学生应用法律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摆脱理论知识的束缚,为学生提供接触真实工作和生活的机会。而法学实践教学体系如今还未形成公众认可的脉络体系,因此造成教师在实践中没有标准的参照而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应尽快形成具有科学性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才是优化的关键所在。
2.推进法学专业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形成一流的教师团队
法学专业的教师大多来自高校专业学术研究的培养,具有深厚的理论专业知识和学术研究能力。但对于实践教学来说,具有真实工作经验和社会打磨训练的教师更能为学生提供自身的经验分享和实际环境讲解。因此,法学专业应鼓励教师在校外进行实际工作的训练和学习,以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此外,高校还可特聘一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法律工作者进行实践课程的教授,扩大学生的实践资源,也更符合教学目的的实现。
3.扩展高校的社会资源,推动校企合作,优化法学实践的运作
法律最终要应用于生活,脱离社会的法学实践教育无法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而模拟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但这种训练缺少现实的打磨,缺少社会实际法律工作的厚度。校企合作就是扩大高校社会资源的最佳方式,一方面高校通过企业的帮助为学生提供见习和实习的机会,增加学生在真实工作中实际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企业也吸纳了具有专业法学理论知识的人才,帮助企业完成工作,最终有利于法学实践教学的质量提升和优化,促进法学专业学生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邓和军:《地方综合性高校法学实践教学论纲》,《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2期。
[2]费锦红:《本科法学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2期。
[3]郭英华:《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浅探》,《江苏高教》2005年第2期。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人文学院法学系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