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赋能课堂教学创新路径探究*

2018-08-01甘容辉何高大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8年14期
关键词:背景工具学习者

甘容辉,何高大

(1.广东金融学院 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1;2.广东白云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互联网+”背景下,技术已经深度变革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思维和学习方式。技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正以锐不可当之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背景下,技术和教育实践共同演化。技术演进速度加快,且功能日益强大完善,并呈现多技术手段融合的趋势。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机器翻译技术等新兴技术元素的飞速发展为课堂教学改革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全新的变革契机。技术对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带来冲击和启示,促进教师教学反思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技术为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提供课程学习的全部环节,学生可以按照课程进程规划,通过自主学习、研究、互动讨论获得知识。依托大量的课程资源和网络平台,学生可以任意选修感兴趣的课程,安排个人课程学习方案,甚至获得学分,实现个性化学习。技术构建了终身学习体系:由于网络学习平台对学习者的年龄、学历层次并没有特定要求,学习者可以依靠平台上持续提供的课程资源,随时进行学习,这使终身学习成为了可能。这些转变将对我国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高校课堂授受教学产生巨大的冲击,高校教师角色面临严峻挑战,也进一步凸显了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在此背景下,高校教师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是“互联网+”背景下赋予的重大实践课题。

一、技术的定义以及技术赋能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1.技术的定义

技术不仅限于机器和硬件,还包括从科学研究中获得的技术和程序,以促进人类绩效的改变,包括但不限于网站、视频、博客、维基、应用、社交媒体、Web 2.0工具、电子书、演讲捕捉技术、学习管理系统和自适应学习工具、在线游戏和虚拟世界等。[1]

2.技术赋能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技术观

技术的真正作用在于充当学习者在建构知识过程中的工具,而不是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内容来“教”学习者。技术应当作为知识建构的工具,以拓展学习者为自身建构知识的能力,学习者是“用技术学习”(Learn with Technology) 而不是 “从技术中学习”(Learn from Technology)。从分布式认知的观点来看,人与技术的认知功能可以形成和谐的整体,在学习活动中各自发挥认知功能的优势。[2]Michael Orey概括了技术的七大功能:实现真正的学习目标、情景化学习任务、促进知识建构、处理导学中的复杂问题、协助评估记录学习、支持技能习得、管理多样性。[3]“互联网+”背景下,技术在持续发展变化中,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也应与时俱进。“互联网+”背景下,技术与课堂教学更深层次的跨界融合引起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的全面变革。我们对知识的认知更多地发生在人与技术的动态交互中。

(2)哲学理据

中国古代哲学的深邃智慧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启示。荀子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其蕴含的意义是要借助外部力量,善于利用环境,才能有所成就。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要借助物化技术、智能技术有效改善教和学。“互联网+”背景下,技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拓展了课堂学习的方式和手段,重塑了师生、生生互动的教与学的模式。美国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ETP2017)指出,技术可以成为改变学习的强大工具。它有助于确认和促进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重塑学习和学习的方法,缩小长期存在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的差距,并调整学习经验以满足所有学习者的需要。[4]鉴于此,高校教师不能对教育技术视而不见,而应借助新技术设计虚实融合的学习环境,引领学生进行真刀真枪的语言实践,最终真正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二、“互联网+”背景下课堂教学新内涵

“互联网+”背景下,知识获取的多元化使得课堂教学早已不再是知识获取的唯一途径,受教学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高校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效率低下,教与学的体验差,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潜力没有得到激发。技术轻应用背景下,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是值得探究的重大现实问题。

毋庸置疑,课堂仍旧是高校教学的主阵地。然而,长期以来,探究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在于:过度强调课外学习、在线学习,而忽略了将信息技术及其产品引入课堂教学。高校要培养创新人才,绕开学校、绕开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是不现实的。课堂教学不是技术的简单应用、网络资源的堆砌推送,而是教师构造个性探究发现学习和集体智慧发展的空间,整合优化线上线下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开展高效混合式学习。技术对课堂的最大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管理、开发、评价,以及教材的研发和教师技能的培训、学生学习技巧和熟练程度的提高等各个环节。[5]因此,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知识建构工具、知识展示工具、信息交流工具、评价工具以及增强现实工具等,助力知识建构、合作探究、评价反思、知识可视化等教学活动。技术作为认知工具,是必需品而非奢侈品,要无缝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互联网+”背景下,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就是将新兴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为学生量身打造生态化的学习内容,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课堂学习体验,以“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6]

三、技术赋能课堂教学实现路径

“互联网+”背景下,参照技术赋能的课堂教学内涵,其实现路径外化为以下三条:利用工具促进课堂教学管理,利用慕课优化课堂教学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变革课堂学习方式。

1.利用工具促进课堂教学管理

课堂作为知识传递、建构、生成,师生互动、价值提升的主要场所,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主要空间。然而,当前我国更多高校的常态课堂教学却远不能与学生的学习期待相匹配,课堂教学迄今为止仍较多停留在浅层次学习,缺乏深度学习,创新能力培养不足。总体来说,在技术层面,高校教师中不乏技术恐惧者、技术迟疑者、技术依赖者,而技术理性主义者偏少。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带设备、各类学习工具精细化设计教学,组织管理课堂,常态化开展技术丰富环境下的教学活动,构造新型知识内化学习空间,使教学活动“形神兼备”,凸显课堂教学的技术性。当前,支撑课堂教学的轻量级工具包括即时投票工具、课程综述工具、可视化演示工具、课堂答题器等。这些工具能提高课堂交互性、灵活性,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为积极的学习环境做出贡献,也是将被动学习者、看客变为主动参与者的魔杖。最近几年,“弹幕”功能被引入大学课堂,开启学生拿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大学课堂的新模式。这既能吸引疏离于课堂教学之外的学生,增强师生沟通,又能促进教师反思课堂教学。当前,支持课堂教学的部分工具见表1。

表1 支持课堂教学的部分教学工具

2.利用慕课优化课堂教学资源

Donald.A.Bligh在《课堂讲授的作用》中对课堂讲授的作用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得出结论:学生应当通过教学活动习得四项成果:获取信息、促进思考、转变观点、发展行为与技能。其中信息的准确获取是能够验证课堂讲授模式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7]然而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的教材、教学参考材料、教学方式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体的认识与经验,导致我国高校课堂教学内容与资源存在以下不足:随意性(教师倾向于选择自己能讲授的内容)、粗糙性(只关注表面讲解,缺乏深度阐释与启发)、单一性(以文本表现为主,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限性(集中在课堂学习内容,缺乏对课外学习资源的关注,缺乏对深度拓展资源的引入)。[8]鉴于此,高校教师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优质慕课,丰富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与资源,提高课堂讲授内容的科学性。

慕课的主讲教师都是名校名师,其讲授的知识具有高度的专业性、权威性、精准性、系统性。而“互联网+”背景下,慕课的易获取性和可及性既补充了常态课堂教学资源的缺口,也弥补了在线课程平台资源更新滞后的缺憾。在果壳网MOOC学院平台中,检索“经济管理”一词,搜索到的部分经济管理类慕课课程如下:财务分析与决策、微观经济学、金融导论、财务会计导论、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企业财务概论、管理运筹学等。

此外,对国内众多普通高校而言,按照慕课运营平台的标准,自主研发本校特色慕课只能是一个愿景,慕课制作的高昂成本让这个愿景很难成为现实。网络慕课有效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创新、参与和公平。因此,高校教师要综合考量学生学习需求、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课程培养目标,对慕课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实现体系化的慕课资源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增强教学的科学性。Robert Rhoads也认为慕课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附加预备课程(Additive Preparatory Courses),主张把xMOOCs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替代课程(Substitute Courses)。[9]

3.利用技术变革课堂学习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认为,“互联网+教育”就是要通过设计“联系中学”“反思中学”“交流中学”“情境中学”“创造中学”等等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者从接受到参与再到贡献,实现深层次的学习投入。[10]“互联网+”背景下,众创学习、游戏化学习等新型学习形态正在悄然兴起。

(1)创客学习(Maker Learning)

创客学习就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体验,以解决问题和创造解决方案,其核心原则就是通过动手创造应用批判性思维技能。创客学习可以通过将多种标准和客观评估纳入到一个单独的合适的项目或问题中,从而提高评估过程,成为课堂日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方法可以将传统的课堂思维模式从一个简单的总结评估转变为一系列小的评估,利用学生创建的产品相互构建,最终形成一个更大的最终项目。这就是创客学习的优势。[11]

“互联网+”教学的创客学习是指大众利用网络、移动设备、加工工具和可穿戴技术设备,把创新想法创造成制成品,在具身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习的实践活动。[12]以翻译软件Tmxmal为例,Tmxmall推出了先进的智能在线语料对齐工具,[13]该功能允许多个译者先后对语料中欠妥的现有译文多次人工编辑、审核,其他翻译用户则通过点赞的方式评选出最佳译文,通过人人编辑、校对的方式,可以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语料输出服务,真正实现了翻译语料的众筹众包众享,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网络语料库的自净化功能。Tmxmall语料在线众包编辑功能让翻译消费者参与到编辑的全过程,使得“互联网+翻译”进入到了“以翻译消费者为中心”的主权背景下,构筑一种全新翻译语料普惠语境。

(2)游戏化学习(Game-based Learning)

游戏化学习就是将数字游戏的元素、方式和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场景中去,将学习内容、基于探究和发现的学习嵌入到游戏中去,寓学于乐,具有高度的交互性。Olson将数字游戏的动机归结为社会需求、情感需求以及智力需求三个因素。其中智力需求是游戏过程中基于对游戏的特征以及智力冲突、对感官好奇、认知好奇的一种最佳挑战,是内生或外生需求的体现。[14]

像涟漪效应(Ripple Effects)和社交快车(The Social Express)这样的游戏,使用虚拟环境、讲故事和互动体验来评估学生的社会技能能力,并为学生提供机会。其他应用程序如 Breathe、Think、Do with Sesame、Smiling Mind、Stop、Breathe&Think、Touch and Learn-Emotions以及Digital Problem Solver等App通过提供及时的情感管理和冲突解决方案,来帮助弥合虚拟环境和现实世界之间的鸿沟。而 Conceptua Math、Factor Samurai、Wuzzit Trouble以及Sushi Monster等可以介绍基本概念,某些应用程序还可以帮助学生说出他们的感受,表达情感,并接受有针对性的建议或策略来进行自我调节。[4]

“互联网+”背景下,瞬息万变的技术发展给高校课堂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课堂教学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推动高校教师重新审视对传统教和学方式的变革诉求。高校教师应具备创新思维、技术意识,探究如何常态化地将适切的新技术渗透应用在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课堂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中,以使得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真正有意义的变化。

猜你喜欢

背景工具学习者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黑洞背景知识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