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试点成效与未来展望
—— 以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为例

2018-08-01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试验区劳动者劳动

袁 健

(中山大学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下称《意见》)。这是对我国各级党委和政府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出的整体部署信号。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劳动关系矛盾以及劳动纠纷的频发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已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在《意见》公布的同年11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出文件,号召全省推进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工作,抓好一批试验区建设,加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改革和理论创新。[1]到目前为止,广东省已经设立了广州市花都区、惠州市大亚湾区、深圳市盐田区、深圳市坪山区和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等五个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设立五个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是省委及政府对于探索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新路径的实践探索。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因此,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公共部门应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社会生活中劳动关系的和谐美好新需求,进一步优化劳动关系的治理工作,提升劳动关系的公共服务水平。从这个意义上看,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亦是承载新时代探索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和谐劳动关系的需求,并提供相应优质公共产品的试验田。劳动关系之所以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是因为劳动关系涉及社会面非常广泛。劳动关系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所以基于劳动关系为主题的研究也几乎涉及到大部分的社会科学领域,如法学、管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等。目前关于综合实验区劳动关系治理和实践的研究不多。在理论研究方面,有学者提出应该在综合试验区治理具体实践的基础上,把握劳动关系基本且核心的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此作为中国特色劳动关系治理理论生成的路径。[3]基于实证研究,有学者从治理的效果角度探析认为,必须通过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企业与政府的正向平衡运行机制,才能保障试点政策的顺利落地实施。[4]基于此,本研究结合两者的研究思路,以案例研究的方式通过政策文本分析法探索综合试验区劳动关系的治理机制理论模型,进而结合治理机制在劳动关系治理的案例情景深入分析。对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试点成效和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未来的发展方向问题开展探讨。

二、案例背景

党和国家对劳动关系问题历来高度重视,近些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取得积极成效。当前,我国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同时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劳动关系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务必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劳动关系朝着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方向健康发展。[5]为了进一步探索劳动关系治理的新路径与新模式,适应社会的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目前广东省开展了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试点工作。

表1 广东省设立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信息简表

根据表1所示,自2015年5月花都区成为首个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起,至今广东省内已经陆续设立了五个综合试验区。设点的综合试验区都是在近年成立,因此以综合试验区为专题的治理实践研究,无论是从实践层面上,还是带有时代性的中国特色劳动关系治理理论研究层面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广州市花都区治理实践突出的是以皮革皮具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探索和打造劳动标准体系建设模式;以汽车制造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集中探索和打造集体劳动关系争议自主调解模式;以空港经济为主导的临空产业,集中探索和打造高层次人才优质服务模式。深圳市盐田区的劳动关系治理模式是综合保税区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关系管理服务的新模式;港口产业链劳动关系自主协调新模式;旅游休闲带规范多元用工新模式;黄金珠宝产业走廊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新模式;产业基因高层次人才服务新模式。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则在石化超大型产业集群中推广以自主协调为重点的和谐劳动关系模式;在电子信息产业推广以劳资协商为重点的和谐劳动关系模式;在汽车零部件行业推广以集体协商为重点的和谐劳动关系模式;在现代物流业推广以班组建设为重点的和谐劳动关系模式;在滨海旅游业建立以行业自律为重点的和谐劳动关系模式。深圳市坪山区是2016年9月经国务院批复成立,于2017年1月完成揭牌仪式,正式成立行政区。和谐劳动关系治理和构建的工作在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中。其和谐劳动关系的治理是突出以产业为导向的劳动关系服务试点。集中体现在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以国药致君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以沃尔核材为龙头的新材料等产业。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主要内容中,突出了两个平台。以产业为主导,依托八大集团公司(火炬集团公司、张企集团公司、工业开发公司、工业联合公司、健康基地公司、中炬高新公司、临海公司、建发公司)为平台;以行政区域为界限,依托七大社区(中山港、张家边、联富、博凯、海滨、城东、六和)为平台。[6]综合来看,省市共建的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主线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下依据各地的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特色而形成的一系列劳动关系治理实践。具体来看,各个试验区对劳动关系的治理覆盖面主要包括:劳动者的就业服务、对企业的用工管理、劳动纠纷和协商协调、劳动纠纷的预警防范、培育社会组织形成劳动关系的社会协同治理、和谐劳动关系的文化营造等等。

选取深圳市盐田区作为案例研究的原因包括:第一,基于公共管理的研究。基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情,目前我国的劳动关系治理,公共部门承担着重要的角色。由此针对区域劳动关系治理所制定、执行的一系列公共政策都充分体现着劳动关系的治理指向。在探索实践的道路上,盐田一直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自2015年获批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以来,该区牢记综合试验区承载的历史使命,积极创新领导协调、社会参与、源头治理、预防调处和评价考核五大工作机制,在劳动关系治理体制、机制、能力、效能和理论研究等方面不断取得实质性突破,初步形成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盐田标准。[7]所以,其公共部门参与到劳动关系治理的公共行政实践,包括政策工具的运用,公共政策的实施研究都有可参考和借鉴的价值。第二,基于社会治理的研究。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8]在劳动关系的社会治理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劳动关系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进行探讨。其中第三方部门、非营利性组织在劳动关系治理的参与是一个重要方面。而深圳市盐田区成立了全国首家专门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的社会组织——深圳市盐田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协会。[9]在区域劳动关系的治理研究中,社会组织怎样有效发挥治理效果,以及怎样参与到协同治理中,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三、案例分析

(一)治理机制的描述

对于本部分的分析拟采用政策文本分析法。此方法的作用是分析、解释、预测文本中关于政策主体的本质性事实及其相关的发展趋势。[10]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以及政策相关的文本是政府政策执行的方式,是实现政策目的和政策意图的有效凭证。[11]通过笔者在盐田区人力资源局劳动关系科的调研,共搜集到自2011年至2017年的31个有效的公共政策文本。政策文本的实践跨度从盐田区设点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之前的基础治理阶段至被设为试点试验区后的完善提升治理阶段。从时间跨度上,能较为全面地描绘出盐田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治理逻辑,从而归纳总结出试验区的治理机制模型。所搜集到的公共政策文本汇总资料见表2。

结合表2所列的政策文本,将公共政策的主旨意涵、政策目标以及政策具体措施的综合分析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 基于劳动纠纷的化解

劳动纠纷一般是由劳动争议发展而来的。由于劳动关系的主体关于权利与义务的分歧而产生的争议得不到妥善解决才引致劳动纠纷的产生。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主要就是尽可能消除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减少劳动纠纷的发生。盐田区在围绕劳动纠纷的化解工作中,构建了长效机制与应急机制相结合的体系。以盐田区“一案一课一建议”的办案机制与移动仲裁庭为例,通过“以案说法”以及劳动仲裁的现场庭审,加深了劳动者以及企业对相关劳动法例条文的认识,从而在劳动争议的处理上实现了源头治理的效果。而《盐田区劳资纠纷分类处置预案》的政策意涵,则是突出了在劳资纠纷引起的公共安全事件中政府的应急管理工作。从预防、响应、现场处置到善后处理都一一对应了劳动纠纷发生的全过程。《盐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改革工作方案》、《关于规范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机构名称及印章的通知》和《盐田区劳动争议调解改革工作方案》中则反映出在劳动纠纷化解工作中,盐田区对于公共组织优化与专业人才的建设,提升劳动关系治理的行政效率。随着这方面劳动关系治理工作的推进,盐田区劳动争议的调解形成

了网络化的调解模式,即包括建立区—街道—社区—企业四级专业调解组织和建立街道—行业—区域三类专业调解组织。一方面增强了基层的劳动争议调解能力;另一方面也从整体上增加了劳动争议调解的规范化程度。

表2 盐田区劳动关系治理公共政策汇总表

2.基于企业以及劳动者的激励与约束

企业在劳动关系中充当着主导者的角色。目前所产生的劳动关系纠纷中,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经营和管理者的拖欠工资以及非法用工有关。劳动者在劳动纠纷产生的过程中,仍然是处于弱势地位。回顾盐田区劳动关系治理的公共政策有过半数是围绕对企业用工的规范调整。在调整劳动关系主体上,可以分为激励效果与约束效果。以激励效果为例,盐田区所开展的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和谐劳动关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以及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等等,这部分政策对企业的引导效果表现为促进企业的规范用工管理,在行业中形成示范效应。通过对示范企业的表彰和奖励,促进企业、行业、社区的示范效应。另外,在《盐田区和谐劳动关系使者行动工作方案》中,盐田区还突出了劳动者自身对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参与。通过选聘和谐使者,在劳动者层面上促进劳资合作共赢。对于企业的约束,体现在贯彻《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实施的同时,依据产业特殊性而开展的政策引导。如《关于加强盐田国际码头港区劳动用工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装卸行业劳动用工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集装箱拖车运输行业劳动用工管理的通知》等等。这部分公共政策都是针对区域企业或产业企业的用工情况的特殊性、劳资隐患的潜在可能性,督促企业参照政策的指引和法律的规定而调整用工行为。

3.基于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

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协同治理格局,盐田区委区政府一直在积极培育有利于促进区内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到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工作中。其中,培育形成了三个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社会组织,包括:深圳市盐田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协会、深圳市集装箱拖车运输协会和深圳市盐田区港口汽车运输业工会联合会。三个社会组织在盐田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会组织的力量推进了劳动关系治理的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如2016年3月4日盐田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中,评选阶段由街道初审报送至盐田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协会复核,再由区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进行终审。2016年11月16日颁布的《盐田区集装箱拖车运输行业“十百千万”和谐劳动建设工程方案》中,涉及“十佳雇主评选”和“和谐百企创建”都是以深圳市集装箱拖车运输协会为主要责任组织,区人力局和深圳市劳动促进协会则是协同配合。盐田区被设点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后所开展的一系列劳动关系治理工作,都逐渐扩大社会组织的参与程度。社会组织的参与治理,让公共部门能够更注重劳动关系治理的总体规划和宏观的方向调整,既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也大大提升了盐田区的公共行政效能。通过在劳动关系治理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协调作用,盐田区已经逐渐形成了多方参与的劳动关系协同治理格局。

4.基于劳动关系治理的保障体系

盐田区劳动关系的治理保障体系主要体现在组织保障和财政保障。针对盐田区劳动关系治理工作的开展,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负责综合试验区的总体协调和业务指导。盐田区成立了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通过纵向的府际合作模式,为劳动关系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以盐田区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城区工作领导小组为例,组长由区长担任。其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总工会、区民政局、区人力局、住建局等等部门。共同协力推进盐田区的劳动关系治理也逐渐成为各个公共部门的共识,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为劳动关系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在2018年盐田区人力资源局部门预算报告中,劳动关系和维权作为专项支出,其中针对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的经费为157万元。[12]区财政为保障盐田区劳动关系治理的顺利开展,保障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建设形成了长期投入机制。

综合政策指向结合劳动关系治理的维度思考,本研究初步归纳盐田区的劳动关系治理框架结构图,如图1 所示。

图1 盐田区和谐劳动关系治理框架结构图

(二)治理机制的运作

在勾勒出盐田区劳动关系治理的基本框架后,对盐田区劳动关系治理机制的运作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劳动关系主体的双方;二是对主体构成的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的主体一般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而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的角色是占据主导角色。盐田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试验区的重点工作正是围绕规范用人单位进行的。包括重点行业的企业和重点区域的企业。其中盐田码头港区的集装箱拖车运输行业、装卸行业的企业一直是治理的重点。因为盐田区是一个依港而起的城区,尤其是以盐田港区为核心的港口运输物流行业是盐田区的支柱产业。但同时由于港区内外是两套不同的集体劳动关系,尤其是“入厂包工”的复杂用工情况更有可能增加劳动纠纷的隐患。2007年4月7日凌晨, “盐田国际”280名“塔吊”和“龙吊”司机因工资、工时、成立工会等问题集体罢工,导致港口营运停顿,影响班轮14 艘,国际影响很大。[13]其后,针对盐田港潜在的劳资纠纷,公共部门进一步协助和巩固了“盐田国际”的集体协商模式,保证企业平稳发展以及促进产业的发展。自盐田国际工会成立以来,每年都会进行一次集体协商,然后对协商的议题进行投票表决。盐田区的田心工业区中以服装制造为主的低端制造的企业居多,存在用工制度和用工标准不规范的情况。针对在涉及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主体在关、停、并、转、迁过程中发生的多宗集体劳动争议,盐田区也以该区域的企业劳动关系问题为治理重点,指导企业完善工资的调整机制和依法规范用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劳动者已经从“底线型”利益诉求向“增长型”利益诉求转化。[14]企业在合法用工的基础上,更多地考虑到员工的参与和共享企业发展成果而增加员工的薪酬福利。在盐田区对于涉及的重点行业企业治理或者以区域片区为重点的治理两大维度的实践上可以看到,其治理指向一是确保企业的基本合法用工;二是满足劳动者对于企业的增长型利益诉求。从治理的具体内容来看,一是督促及监管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二是监管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福利、劳动环境、劳动工时和社会保险等劳动关系建立过程中涉及的因素;三是引导企业加强与劳动者之间的民主协商、劳动关系内部协调,让企业从内部化解劳动关系纠纷和冲突。2017年5月17日以来,区人力资源局开展了“盐田区和谐劳动关系使者行动”。计划通过一年半左右的时间,组建和谐劳动关系使者队伍,以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积极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盐田模式。由于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公共部门要对用人单位作规范和引导,对劳动纠纷的重要问题发动社会力量、劳动者、群众的力量化解。然而,对劳动者的规范和引导也相当必要。尤其是在现实层面上,很多劳动者在劳动纠纷中处于弱势地位。本来是受害方,但是由于不理智和不顾后果地通过非法渠道表达对劳动关系破裂或劳动关系中权益受侵害的不满,导致破坏了公共秩序和社会的稳定,从而涉及违法或犯罪影响社会公共安全。对劳动者的合理引导是形成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部分。通过这样的多方参与,对于劳动者来说能更有效地全面了解劳动关系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劳动者也是和谐劳动关系城区建设的一分子,让和谐劳动的意识通过每个劳动者的社会网络链接,才能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形成城区的和谐劳动关系文化氛围。在盐田区劳动关系治理过程中,突显出了劳动者既是劳动关系的被保护者,同时也可以成为和谐劳动关系的守护者。在物流行业的和谐劳动关系使者动员大会上,李宪军代表100名“和谐劳动关系使者”郑重承诺,“作为一名车队长,我深知和谐的劳动关系对员工和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我为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和谐劳动关系使者’而感到骄傲和光荣。作为‘和谐劳动关系使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但我有信心、有决心做好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沟通。”[15]盐田区的劳动关系治理逐渐让更多的劳动者、群众参与到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工作,就是一种转变劳动者地位的方式。劳动者不断增强幸福感和归属感,才能有效促使劳动关系协调稳定地发展。

和谐劳动关系的治理,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消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不和谐因素。盐田区的治理实践中,针对劳动纠纷和劳动矛盾的化解,政策工具的运用集中在劳动争议及纠纷化解的组织规范、方案实施和处置流程。劳动纠纷和劳动冲突的根本消除就目前来说还需要一段时期的努力。从劳动纠纷的成因分析,用人单位由于欠薪,对劳动者不合理的用工情况占了很大部分。部分用人单位为了私利而枉顾劳动关系的相关法律侵害劳动者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从当前现状来看,化解劳动纠纷的主要治理方法依然是要以公共部门的介入,对用人单位的规范和监督、对劳动者合理引导为主。长期来说,要不断深入开展法律以及政策的推广,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让企业树立社会责任,共同营造和谐劳动关系文化。法治建设的完备,公民的法律意识达到普遍高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用人单位枉顾法律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投机心理。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劳动关系治理的重要方面就是体现在强调多元治理主体。盐田区委区政府一直在积极培育有利于促进区内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组织在盐田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会组织的力量推进了劳动关系治理的公共政策执行。三个社会组织都深入企业中宣传相关劳动关系的各项法律和政策条例,有效地促进了区内劳动关系的法制宣传以及和谐劳动关系文化的推广。通过社会组织与企业的联系,有效加强了政府对于企业的引导和规范。对于劳动者而言,也提供了更多地寻求咨询以及帮助的社会渠道,能够在劳动关系纠纷或矛盾的化解上为劳动者提供维权建议。政府对于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的社会组织的培育,使得社会组织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和提升。在社会组织的发展和扩大影响力的过程中,也能更好地掌握企业的劳动关系动向,从而协助政府对于劳动关系纠纷和矛盾的化解,做到源头治理。深圳市盐田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协会承接了盐田区人力资源局委托开展的“劳动关系精细化培训”。该项业务是盐田区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推出的公共产品,旨在通过深圳市盐田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协会提高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防控企业劳动关系风险。深圳市集装箱拖车运输协会和深圳市盐田区港口汽车运输业工会联合会为企业间调处劳资纠纷提供交流平台,为劳动者提供咨询服务,促进企业工会建立以及协助开展集体协商。三个品牌社会组织的作用促进了区内劳动关系的和谐,也有利于稳定产业发展和促进区域的发展。

(三)治理成效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要治理目标,是为了服务地区的企业及产业的平稳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公共部门开展的和谐劳动关系治理行动,促进了区域良好的营商环境。区域和谐的劳动用工环境,使得劳动者更能在岗位上发挥最大优势,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及产业的发展。从区内产业的发展成效来看,2016年全区工业增加值上升2.6%,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了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上升19.6%。[16]盐田区围绕港区物流行业企业营造的和谐用工环境,共建共享的和谐劳动氛围都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相关企业的发展。近年来,港口产业取得了平稳发展。2016年,盐田港区进出口集装箱吞吐量1144.6万标箱,单港稳居全国第一,继续保持稳步发展势头,年吞吐量已累计第7次突破千万标箱。[17]集合盐田区劳动关系综合指标来看,盐田区的劳动关系治理取得了重要成效。通过笔者在盐田区人力资源局劳动关系科调查所获得的自2005年至2017年劳动关系相关指标的数据形成表3。

表3 2005年-2017年盐田区劳动关系科相关项目数据汇总表

从投诉举报案件来看,2017年达到了近13年来的最低值。投诉举报案件从总体上看是不断波动,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周期的总体变动。如2008年金融危机后,2009年达到了低水平的投诉举报数量,只有73宗。2015年盐田区被设立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以来,投诉和举报案件就逐年下降,达到了观测数据的最少投诉举报数65宗。随着盐田区劳动关系治理能力的提高,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让企业以及劳动者对于劳动关系的满意程度逐步提高。投诉举报数目之所以下降,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内部协调和化解纠纷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盐田区在劳动关系治理中强化劳动关系主体责任的体现。从集体上访宗数来看,自2008年以来三人及以上基于劳动关系争议的上访宗数在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139宗下降为29宗,涉及人数从1273人下降为303人。

劳动者依法维权的意识提高是集体上访下降的重要原因。通过近年盐田区对劳动关系的有效治理,员工关爱和对劳动者的尊重成为企业间的普遍共识。出现侵权时,劳动者也首先通过沟通协调解决,其次再通过劳动仲裁及法律途径表达合法利益的诉求。盐田区的社会组织作为重要的劳动关系治理主体,通过培训和指导的社会服务协助企业合法用工、规范用工,劳动争议提前能够在企业内部化解。30人以上劳动纠纷的宗数自2007年以来就大幅度下降。从2007年的34宗下降为2017年的4宗。促进企业与劳动者进行沟通和民主协商是劳动纠纷下降的关键。尤其是近一两年来,盐田区30人以上的劳动纠纷宗数下降尤为明显。针对劳动纠纷引发的公共安全风险,盐田区结合长效的劳资隐患排查制度和应急快速响应处置预案,在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劳资共赢的和谐共识,社会组织的积极配合三方面的协同作用下,让较大规模的劳动纠纷从源头化解。盐田区劳动仲裁案件的宗数从2008年的680宗下降为2017年198宗。2017年的劳动仲裁宗数目达到了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位。这与盐田区开展的“一案一课一建议”办案机制以及劳动移动仲裁庭有重要关系。盐田区将办案与教育相结合,通过“处理一宗案件,指导一家企业,规范一家企业,受益一批员工”。通过发挥社会影响力,扩大城区和谐劳动关系文化氛围,全面提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减少了劳动纠纷发生的可能。结合补充的数据来看,盐田区2016年劳动争议案件立案数下降11.2%,劳动者申诉案件下降15.7%,案件中劳动者当事人数下降35.7%,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上升5.8%。[18]

从总体上看,自2015年盐田区作为试点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以来,和谐劳动关系治理取得了重要的成效。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努力下,盐田区的和谐劳动关系治理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奠定了扎实的治理基础。

四、研究展望

进入新时代征程,深圳要率先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盐田区作为深圳市东部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在未来将会发挥出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展望未来,结合盐田区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治理实践,可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因素探索综合试验区劳动关系治理的新路径。

(一)深化部省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府际合作模式

府际合作治理是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及公私部门共同建构的政策网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网络的治理。[19]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以及广东省委有关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区工程精神,盐田区成为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试点城区。在创建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过程中,通过加强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深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协调平台建设,劳动关系纠纷和矛盾治理能力逐渐提升,社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成为利益共同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就是府际合作下基于劳动关系的治理模式探索。2017年12月6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与盐田区人力资源局签订了《深圳市盐田区劳动关系体制机制科研实践创新战略合作协议》。[20]未来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要扩大影响力,更好地推广和谐劳动关系的治理经验都需要深化府际合作模式。政府间基于劳动关系的和谐工程建设要建立多维度和多层面上的深化合作。从纵向来看,下一阶段的综合试验区治理顶层设计需要进一步深化,要广泛吸纳试点的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治理经验,提供更适应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政策及制度保障。从横向来看,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构建工作中的公共部门之间也需要展开更多维度的协同治理,为开展新时代的劳动关系治理搭建更广泛深入的纵向及横向府际合作平台。

(二)完善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从设点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试点城区来看,设点脉络几乎沿着粤港澳大湾区而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制造业门类最全、产业链最丰富、市场化最活跃的城市群,具备担当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弯道超车”的转型力量主体,也应该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21]结合前文所述各个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对应所在区域相应重点产业的劳动关系治理,可看出省市共建的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粤港澳大湾区需要进行产业的合理再布局以及创新升级平台,才能进一步促进湾区的经济新腾飞。而和谐的劳动关系能够维护企业的平稳生产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因此,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建设中,需要健全相应的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体制机制,从而促进就业,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构建,提升区域劳动者素质。在基于大数据的劳动关系信息数字平台建设等方面,应进一步构筑服务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劳动关系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盐田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东部战略要地,要结合盐田国际码头港区的和谐劳动关系治理优势,进一步巩固“盐田国际”集体协商模式的同时,对港口产业链的劳动关系协调模式、矛盾调处模式都要适应新时代劳动力变化的需求、产业升级的要求。要激发企业的活力,需要结合区域产业发展、企业运营的现状探索优化现有的特殊工时制度。优化黄金珠宝行业的人才培养评价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以及以基因产业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服务配套政策体系。

(三)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治理探索

踏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面临新境况和新挑战。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所承载的使命就是对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和治理的创新实践进行探索,以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公共行政实践和社会治理新路径,走在劳动关系治理的前沿。在社会领域新因素、新情况的影响下,劳动关系治理能够在多个层面形成引领和示范效应,从而为其他地区的推广提供区域经验。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建设和治理工作,要考虑社会因素中影响劳动力、劳动关系的技术因素以及劳动力人口的新因素。随着人工智能、云劳动的技术革新因素逐渐发挥作用和显现,未来的劳动将有可能变成智能劳动。因为人工智能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智能经济和智能产业将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智能劳动也成为人类劳动的新形式。[22]从劳动关系治理的微观层面上看,人工智能的大量运用,使劳动选择性越来越高,人们成为越来越自由的劳动者。[23]因此,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要更早地作出因应智能经济发展的劳动合同新形式探索、劳动监察执法方式的新模式探索,以及基于特殊工时制度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升级管理和优化公共服务。结合用工方式的调整、劳动者工作方式的改变,对劳动关系纠纷和化解也提出了新要求。从劳动关系治理的宏观层面上看,人工智能的巨大作用已逐渐呈现,它对劳动力供给侧改革影响尤其深远。[24]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应加快劳动力供给侧改革,特别是劳动者职业技能的提升与劳动者职业技术的评定。在原有的社会教育培训体系下,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充实拓展整体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以适应技术革新的变化对人们就业问题带来的影响。防止智能经济带来“断崖式”失业的倾向,有效优化劳动力结构。另外一个重要的社会变迁因素——人口老龄化问题亦会对未来劳动关系治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劳动力市场效应包括: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和劳动生产率面临负面冲击。[25]在产业规划和布局方面,综合试验区要培育和支持老年产业的企业发展,完善劳动者的终身教育培训公共服务,在国家的退休政策下探索适应地区发展的延长劳动力人力资源供给周期的新模式。

猜你喜欢

试验区劳动者劳动
致敬劳动者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劳动者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18个自贸试验区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