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代抚育千年难 多看勤学就能破

2018-08-01张美琳

乐活老年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国医科大学放盐隔代

文/张美琳

专家指导/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刘盈

“面条不放盐,孩子怎么吃,浑身都得没劲儿。你小时候,我就是这么喂的,也没见齁坏你……”胡阿姨给女儿扔下这句后就摔门而出。

胡阿姨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因为育儿理念的冲突和女儿发生矛盾了。为照顾小外孙,胡阿姨离开老家到沈阳已经快一年了,“我容易吗?养大了自己的孩子,还得给她带孩子。结果没人看到你辛苦,还说你这不对那不对的……”其实,像胡阿姨这样处境的老人极为普遍。难道老一辈的育儿经就真的不管用了?难道只有争吵才能解决两代人在抚育孩子方面遇到的问题?

母女俩因育儿观念不一致经常吵架

胡阿姨的小外孙已经六个月了,孩子有多大,胡阿姨母女俩就吵了多久。“几乎三天两头就会小争执一次,二十天左右就大吵一回。我妈是沾火就着的脾气,咋说都不对。”胡阿姨的女儿说。

对此,胡阿姨也有一肚子的委屈没处说:“我这离家舍业地给她看孩子,这个岁数了,哪也走不了,只能在朋友圈看老同学出去玩。就这么为她付出还被埋怨,说什么我给孩子用尿布,孩子屁股凉到了,牛奶冲浓了对孩子肠胃不好,做辅食放盐齁到孩子了……”

胡阿姨认为女儿的挑剔是在无理取闹:“女儿小时候的生活条件和现在没法比,我自己也把她伺候大了,也没见她有啥不健康的。”

别拿过去的经验说事 老人也要了解新知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刘盈认为,这个案例问题的关键不是隔代教育本身,而是作为共同抚养者二人之间能否形成一个有效的、良好的互助。核心都应着眼于宝宝的健康成长,而不应是家庭成员间未消解的情绪。

如果年轻人觉得老人的某些育儿行为不妥,那么可与老人多做沟通,要尊重、感激老人。在和老人沟通时注意场合、语气和技巧,让她(他)接受科学的育儿观念,而非只是纠结老人带宝宝的缺点。

现在,很多父母都习惯通过使用育儿的手机软件、关注育儿的微信订阅号等途径学习抚育宝宝的知识。其实,老人也可以这么做,通过阅读增加自己的育儿知识。过去带孩子的好多经验固然有用,但也一定要吸收、学习现代社会在育儿方面的最新观点。

此外,老人还可以在带宝宝下楼晒太阳时与其他宝宝的妈妈、姥姥等多聊天,学习别人家好用的育儿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能通过聊天吐吐槽,缓解一下情绪,一举两得。隔代育儿本身就很辛苦,这个阶段一定要尽可能地放松情绪,多看看宝宝的笑脸,让自己也跟着年轻,这样才有利于健康。

猜你喜欢

中国医科大学放盐隔代
迈向共学互学的未来:当前隔代学习研究的知识图景*
更 正
“隔代亲”与文化传承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没放盐的面
没放盐的面
做菜把握好放盐时机
沈阳市侨办走访慰问中国医科大学侨界代表
隔代教育为何总“两头不讨好”
毛泽东七次到访中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