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操项目优化发展的管理方略研究
2018-08-01陈林会
陈林会
我国竞技体操项目优化发展的管理方略研究
陈林会
成都体育学院 经济管理系, 四川 成都 61004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梳理已有关于竞技体操发展的主要理论观点,结合美国竞技体操项目发展的主要模式及经验,探讨了我国竞技体操项目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思路。研究认为,依托于我国独特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竞技体操项目创造过优异的成绩;但面对世界竞技体操版图变化及挑战,我国竞技体操项目必须进行改革以便在体育强国建设中有更大贡献。我国竞技体操项目发展面临着可持续性不足、体操文化的发展尚未达到现实需求、竞技体操项目的价值基座有待夯实、权力格局变迁下的话语权缺失等困境。美国竞技体操的发展主要依托市场和社会,经过与我国竞技体操发展实际的对比思考,提出发展路径:转变竞技体操发展观念,切实做好体操普及与推广工作,积极培育体操社会组织,争取体操发展的国际话语权,让奥运精神回归竞技体操价值本位。
竞技体育管理;竞技体操;成功经验;文化缺失;管理方略
竞技体操等传统优势项目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和奥运争光做出过重大贡献,中国的竞技体育在半个多世纪时间内从基础差、底子薄到跃居世界“第一集团”,竞技体操项目所取得的成就功不可没。然而,我国竞技体操项目发展遇到很大瓶颈,需要反思并进行改革。首先,里约奥运会及2017蒙特利尔体操世锦赛后,世界竞技体操版图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竞争日益激烈。乌克兰、罗马尼亚等体操强国的实力正逐步恢复;加拿大、英国在跳马、自由操、高低杠、平衡木等项目上迅速崛起;美国队依然统治着女子项目;日本、俄罗斯的男女队伍实力均衡且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次,中国队在第47届世界锦标赛上获得了3金1银2铜,但各种隐忧严重制约了我国竞技体操项目发展。一是,我国在女子项目、传统弱势项目依然乏力;二是,我国亟需在训练方法及手段上创新并赶上世界体操审美潮流;三是,要改变体操运动员、教练员等从业人员数量少的困境,迎接东京奥运周期新规则及“4+2”新赛制对能兼3项以上的全能选手需求量增加的现实挑战;四是,我国竞技体操项目面临着管理体制改革的事业发展瓶颈。
新时代,竞技体操的使命就是要有新作为、新担当,并从新视角、新维度去思考如何进一步传承和发扬项目优势,并正视不足,系统性地研究当前体操发展模式的症结,推进与整个体育改革方向一致的体操改革创新,提升为国争光能力;以求在东京奥运会及其他世界大赛上取得理想成绩,回应时代的呼唤与社会大众的期待。
1 研究目的与方法
通过分析我国竞技体操发展的成功经验、制约我国体操项目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以及主要竞争国家的体操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经验,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探究新时代推进我国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政府、市场、社会统筹协同背景下我国体操项目改革发展的主要路径。
1.1 文献资料调研
查阅了体育学、社会学、文化哲学、机制设计理论等专著21部,为论文写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以“竞技体操”、“体操项目发展”、“体操”、“竞技体育传统优势项目”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和体育资讯网搜索,共收集到2000—2018年发表的相关论文298篇。通过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其网站查阅了《竞技体育“十三五”规划》、《体操发展规划》、《体操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等相关的竞技体育及体操项目发展文件,为论文写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1.2 访谈
1)为充分了解国内外学者及体操项目管理者对体操项目发展的认识和看法,研究者先后到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四川省体育局、成都市体育局、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四川省体操项目管理中心、四川省体操队等进行实地采访,并走访了北京体育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等高校的部分体育理论、体育管理、体育发展研究专家和学者,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2)研究者还访问了美国芝加哥城市体操俱乐部(City Club Gymnastics Academy)负责人、前苏联体操世界冠军纳塔利娅·尤尔琴科(Natalia Yurchenko)、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前体操教练叶菲姆·弗曼(Yefim Furman)、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男子体操教练贾斯汀·斯普林(Justin Spring)、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女子体操教练金·兰德斯(Kim Landrus)、南加州地区最大体操学校——洛杉矶体操学校(Los Angeles School of Gymnastics)总经理坦尼娅·贝伦森(Tanya Berenson)等,听取了大学体操队教练、基层业余体操俱乐部教练及基层体操俱乐部管理者对于大学、体操俱乐部在人才培养和体操文化培育中的作用及先进做法。3)为了给我国体操管理改革提供相关参考和借鉴,研究者还就全国性体操管理机构的运作特点及其职能定位、体操市场培育、体操文化培育等问题与美国体操协会首席运营官兼国际体操联合会(FIG)执委罗恩·加里摩尔(Ron Galimore,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of USA Gymnastics,Executive Committee member of FIG )进行了深度访谈。4)为了给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基层业余体操及青少年体育发展中的作用模式提供参考,研究者采访了美国伊利诺伊州尚佩恩(Champaign)基层政府中的体育管理机构Park District负责人(Executive Director)乔·德鲁斯(Joe DeLuce)、美国伊利诺伊州盖尔斯堡市(Galesburg)基层政府中的体育管理机构(Recreation and Park District)负责人(Director)托尼·奥里戈尼埃斯蒂尔(Tony Oligney-Estill),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看法。5)此外,研究者还采访了YMCA在尚佩恩(Champaign)和芝加哥等地的分部负责人、JCC在芝加哥分部的负责人、男孩女孩俱乐部(Boys and Girls Club)在尚佩恩和芝加哥等地的分部负责人,收集了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在促进体操项目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方式的相关数据。
1.3 数理统计
查阅1984—2017以来我国在奥运会、体操世锦赛等重大赛事上取得的比赛成绩;对查阅到的竞赛成绩、排名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期用丰富的数据,直观呈现我国竞技体操项目的成绩变化情况。将中国体操队与美国在世界大赛上的竞技成绩、中美年度体操比赛数量、中美体操从业人员及业余体操培训机构数量、中美管理机构推动体操项目发展的方式等进行对比分析,为我国体操项目发展及管理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
2 已有研究的分析与简评
2.1 关于体操项目发展的主要研究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从“基本理论—训练—管理”等环节探究我国竞技体操项目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理论研究成果。
从20个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选派竞技体操队伍参加世界体操比赛。为了提升竞技成绩,从“魔鬼式”的“三从一大”训练,到“难、美、稳、新”[32]的项目制胜规律探索,再到“力量”是取得良好成绩、发展难新动作和提高D分的保障[2],发展到开展“渐进法、移植法、组合法、独创法”[22]等训练手段创新,学者们开展了竞技体操项目训练管理的相关研究。研究还提出:竞技体操高难动作创新时,要把握时间、空间等因素[23],要选择适合年龄段的每周平均训练时数、年均参赛次数等[29]。
在对竞技体操竞赛规则的研究中,吴维铭(2006)依据新规则展望了世界男子竞技体操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30]。张涵劲等(2012)对南昌城运会与新加坡青奥会体操比赛成套动作难度、连接加分、结束动作、结构组分布与编排模式等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我国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价值等[35]。刘智丽(2013)提出:“超难度”、“高规格”、“强稳定”是提升女子体操成套动作整体价值基石[19]。张涵劲等(2013)认为:应更加关注运动员的安全及成套动作编排与动作规范性[34]。王灿(2010)从规则不完备性、规则确认的自由裁量和规则与事实对接[28]等方面分析裁判自由裁量权问题。
还有学者从管理的角度探讨体操项目发展。刘智丽等(2016)认为,现阶段我国竞技体操面临着:后备人才持续短缺、竞技体操与大众体操发展失衡、市场开发滞后等现实困境[20],存在“规则理解、弱项增补和伤病防控等方面不足”[11]。骆意等(2005)提出:我国优秀体操人才缺乏、流失与浪费并存[21]。李思民(2010)分析了影响我国竞技体操运动的社会政治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因素、训练因素、管理因素、科研保障因素、竞赛因素、运动员因素、教练员因素[17]。冯瑞(2010)认为:必须进行财力、物力、智力支持[3],才能使我国竞技体操项目更加灿烂多彩。
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方面,尚莹(2006)认为美国竞技体操队的快速发展和优异的竞技成绩来源于:美国有良好的竞技体操群众基础和数量庞大的俱乐部[26]。还有学者(刘洪波,2012)对我国竞技体操人才培养的社会化困境、社会化内容、社会化发展策略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善投资结构、增强教练员体操推广意识、加强学校体操开发力度等措施[18],以培育体操项目的社会基础。
2.2 已有研究的瓶颈
分析发现,相关研究已经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形成了一些关于体操项目发展的理论共识和价值判断,指出了我国体操项目发展的趋势性方向。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已有研究大多基于一个传统的竞技体操项目发展视角和模式来研究体操项目发展,大多以一种对传统体操发展模式进行“修补”的形式而存在,不具备针对性的解释力。因为,仅对传统体育发展体制进行“修补”已不能解决当前面临的“基层体校数量和规模萎缩”、“体校招生难和发展难”[4]等竞技体操人才培养现实困境和事业发展瓶颈。二是,已有关于竞技体操项目如何提升训练水平、提升竞争优势的研究大多从相对微观的视角开展,而缺乏关于竞技体操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研究、缺乏对发展体操的价值理性研究。三是,关于竞技体操制胜规律和竞技体操竞赛规则演变等的具体研究,大多是把国际体操联合会发布的体操项目竞赛规则进行阐释,没有预测今后体操项目竞赛规则变化趋势及相关原因。即未将中国体操项目发展放置于世界体操项目发展趋势及取向的大背景下分析。四是,已有的相关建议大多以一种“应然”面貌呈现,而关于新时期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如何与各类体操社会组织之形成间良性互动关系,关于如何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各类体操发展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及路径的讨论不足。
3 竞技体操项目的演进历程与发展比较
3.1 我国竞技体操项目发展的成绩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中国体操队在近9届奥运会以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取得的金牌令世人瞩目。中国队在国际体操项目中是不可缺少的一支强队,获得的奖牌数量名列前茅。
3.2 我国竞技体操历史成功经验
首先,我国竞技体操成绩的取得与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和支持体育事业的发展,尤其重视竞技体育在为国增光、提高民族凝聚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意义与作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其次,竞技体操项目所创造的优异成绩得益于我国独特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一是,我国制定了合理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体育管理部门做出了“缩短战线,保证重点”的战略部署并确定了体操、排球、乒乓球、射击、举重等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点项目。二是,完善了竞技体育管理组织体系。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体委)的管理框架下,依托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充分发挥地方体育局(地方体委)系统及系统内各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的作用,使用行政手段统一按比例、有所侧重地调配使用各级体育系统内部的训科医后勤等各类体操发展资源。三是,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操发展模式。竞技体操项目依托“举国体制”下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主导的“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管理模式,在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优秀运动队、国家队等各个层面都创建了竞技体操队伍,构建起了传统的体操人才培养、选拔、输送体系及管理体系。四是,形成了从竞技体操队伍设定、人员编制、思想教育工作、训练管理、文化学习、参加竞赛、运动员饮食起居等完全负责的运动员培养及参赛全流程计划管理模式。五是,与时俱进地实行科学训练、开展技术创新,各种难新动作层出不穷[39],推动了体操竞技水平提升。
3.3 竞技体操的发展规律透视
我国竞技体操项目的历史成功表明,体操项目的发展需要遵循规律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协同性。既要把握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竞技体操项目的制胜规律,要从运动训练层面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要从后勤保障及资源配置等进行管理模式创新,还要构建起依托社会、自我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培养体制。当前我国竞技体操项目发展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虽有利于统一规划、调配各类资源、布置工作任务,以保证重点,形成项目优势;但不足在于:社会参与程度低,“以国家为主体、以社会为补充”的基本发展思路没有落到实处。所以,实现体操等我国传统优势项目由“政府独轮驱动向政府、社会、市场、大众4轮驱动的转变”[36]是拓展竞技体操项目发展空间、推进新时代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新时代竞技体操等传统优势项目发展,需要契合“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体育新定位;需要抢抓机遇,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在体育工作中的表现形态[10]。笔者在与四川省体操协会主要负责人、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分管体操项目的领导、四川省体育局青少处领导、国内竞技体育管理专家的访谈交流中,他们均表示:新时代,我国需要趁势而上,主动适应世界体育及世界竞技体操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潮流;需要实现从形式到内容、从动力到价值取向等全面创新,构建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竞技体育治理体系,为竞技体操项目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赋予新的生机。
3.4 世界竞技体操强国的项目运营管理模式与思路:以美国为例
近年来,美国竞技体操快速崛起并成为中国队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之一。美国队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取了体操14个项目的4金6银2铜,共12枚奖牌,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列各参赛队之首。分析发现,美国竞技体操项目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社会化的管理体制和政府、市场、社会非营利组织等广泛参与的体操项目发展模式。
第一,健全的制度体系是美国竞技体操项目发展的重要保障。1)美国政府通过不断调整和制定法律政策,为体育发展建立全国性的约束机制。联邦政府层面的《业余体育法》(Amateur Sports Act)和《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条》(Title IX of the Education Amendments)等是美国体操发展的根本指引。2)以单项运动项目协会为主导是推动美国体育发展最有效的制度安排。美国体操协会(USA Gymnastics,USAG)围绕发展体操这一主题,负责体操项目在美国的顶层设计,通过制定和健全相关法规及指导意见来行使管理职责、指导体操发展。
第二,完善的竞技体操人才培养组织体系。一方面,美国有坚实的竞技体操人才基础。数据显示:全美范围内有148 000名在美国体操协会注册过的体操运动员,有 25 000名体操教练员及裁判员[52]。此外,美国还有数百万青少年经常参与体操业余训练,奠定了国家队的人才基础。另一方面,社会组织是美国体操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在美国体操协会领导下,参与美国竞技体操人才培养的机构有:基层政府中的公园管理/休闲及公园管理部门(Park District/Recreation and Park District)、各类私营体操俱乐部、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及NCAA(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美国大学体育协会)、NJCAA(National Junior College Athletic Association,美国初级大学体育协会)等大学体育组织。这些多元化的机构形成了完善的体操人才培养组织体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能和职责。基层政府中的公园管理部门以提供场馆和举办入门级体操兴趣班的形式培育体操人口和体操市场;全美范围内的3,450个私营体操俱乐部在提供丰富多样的体操培训及竞赛产品;YMCA(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基督教青年会)和JCC(Jewish Community Center,犹太人社区中心)等非营利体育组织也常年举办体操培训和体操比赛。
第三,美国竞技体操项目的管理模式。美国竞技体操项目发展坚持的是美国奥委会(USOC)领导下,以体操协会等各类社会组织为主体的“社会管理型”管理模式。其运行管理思路具体表现为:
从宏观管理体制看,美国是典型的社会主导竞技体育发展的国家。由于联邦政府及州政府中没有专门负责体育事务的机构和部门,美国的竞技体育主要由社会组织管理。美国奥委会通过为各个运动项目协会组建的国家队提供资金扶持、奖金奖励、技术指导、战略管理及在特殊时刻的直接干预等形式支持体育及竞技体育发展。此外,美国奥委会每年会根据承担奥运金牌/奖牌数量多少,为运动项目协会划拨经费,还会为在奥运会、世锦赛等重要赛事上获得金牌及奖牌的运动员发放奖金。
从中观运行看,美国竞技体操发展坚持的是美国体操协会主导下以各类社会力量为主体的模式。根据对美国体操协会首席运营官罗恩·加里摩尔的访谈,作为全国性的体育管理机构,美国体操协会的主要职能是:组建美国体操各个项目国家队、推动体操项目在美国的普及和发展。推动体操运动项目发展,就要培育体操运动项目文化和市场,为私营性体操俱乐部运营管理提供帮助,为私营俱乐部发展壮大创造条件。在美国体操协会的领导下,学校体育组织、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体育组织、家庭等以不同的方式投资体操、参与体操项目的发展。
从微观组织和操作程序看,1)高校是美国高水平体操运动员的最重要输送来源。NCAA的24所高校建有男子体操队、82所高校建有女子体操队(表4)分别参加NCAA 3个区的体操比赛。2)私营俱乐部以提供有偿培训服务的形式为美国源源不断地输送体操后备人才。3)非营利性体育组织也积极为体操发展贡献力量。分支遍布全美各地的YMCA、JCC①等非营利性组织也在提供适合不同年龄组别和不同技能水平的青少年体操培训和大众体操(Gymnastics for all)培训。4)基层政府中公园管理部门在体育文化培育、体育市场拓展、基层业余体操及青少年体育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其主要工作有:管理、维护某个城市/区/县境内的全部公园、体育场馆、健身路径、健身步道,为当地居民提供运动锻炼场地;依托体育场馆资源和志愿者开展某些运动项目的入门级培训;依托场馆资源以购买服务的形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运动技能培训;开展体育场馆租赁服务;组织业余体育赛事。研究者在美国多地的Park District访谈其负责人(Director)时,他们均表示,受益于政府拨款,政府部门应该为运动项目发展和社会经营创造条件。举办免费或低收费的入门级体育兴趣班,不仅可以为大众提供了公共产品/服务,可以积淀起浓厚的运动项目文化氛围,还可以为营利性体操俱乐部生存和发展提供基础。
表3 NCAA建有体操队的高校统计 (个)
注:NCAA:National Collegcate Athletci Association.
4 我国体操项目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项目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足
我国竞技体操运行机制与我国竞技体育一起脱胎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市场化变革中,出现了新旧交措的诸多不适。
第一,封闭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人才匮乏。统计表明,我国共有22个省(区、市)的150余所各类体校组织和开展体操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全国注册体操项目运动员7 376人,注册教练员及裁判员890人[6]。相比美国,我国参与体操人才培养的机构和参加体操训练的注册运动员人数都非常少。
表4 中、美两国注册体操从业人员统计
第二,竞技体操人才培养面临路径依赖困境。国家队、训科医保障部门、各级“体操传统项目学校”、“国家高水平体操后备人才基地”、各级体校及其保障部门构成传统体操项目发展体系及人才培养体系,内部各组织之间形成稳定的“利益伙伴关系”,并主导着我国体操发展的政策制定以及从人才选拔到人才流动、从基地布点到建设投入、从监管模式到合作关系等内容,而这些反过来又决定了人才培养单位在人才输送、各类补贴获得等方面的便利性。这些参与体操项目发展的各类主体间话语权权重取决于其传统行政化的体制机制。为了“强化”行政管辖权,巩固传统的“四级一体化”体系,忽视运动员培养的“效率”与“效果”及新时代队伍训练“扁平化”管理背景,提出在现行国家队、国家队二、三线队伍、“国家级训练营”等队伍体系的基础上,组建“国家预备队”,要“保持并适度扩大国家队集训规模[5]”。与我国庞大的国家体操队常年集训相反,美国竞技体操集训人员数量和时间都很少。
第三,竞技体操项目发展中社会组织与民间力量参与困境。在传统体操发展模式的持续“自我强化”、“路径依赖”和“利益依赖”下,难以调动社会体育组织的积极性。一方面,制度安排及长期形成的体制、思维和行为习惯,在一定程度上窒息了企业和社会力量在体操发展及体操人才培养中的活力,体操项目难以走上“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良性运行和发展道路。另一方面,我国体操俱乐部为数较少,社会力量在组织化的体操文化培育、体操竞赛组织、体操业余训练等产品和服务供给领域的主体功能没有得到发挥。根据中国体操网的相关统计:全国仅有25家社会力量兴办的快乐体操俱乐部[37]、73所全国快乐体操试点学校/幼儿园[8]。
4.2 体操文化建设不能满足项目发展需求
文化通过家庭启蒙、社会示范、社会心理、社会舆论、学校教育、新闻传媒等各种手段把系统的行为规范体系加诸于生活这一文化之中的个体,实现文化的规范和约束作用[33],并为个体提供行为规范体系和价值体系。体操文化既表现为体操器材、体操书籍出版物、参与体操训练、举办体操赛事等具体存在形式,又内化到人的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以体操相关知识、各类组织化的体操活动、体操价值体系等为存在形式,还表现为不同存在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国体操文化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体操项目发展。
首先,体操文化培育主体的作用尚未发挥。长期以来,我国体操发展重视竞技成绩和相对封闭的专业化体操训练,而忽略了项目推广、项目普及、项目文化传播工作。另外,作为传播和培育体操文化主体的各层级体操协会被同构在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内,没能发挥其体操文化传播与培育的功能。
其次,竞技体操文化培育载体匮乏。除了体操课正逐渐淡出学校体育教育外,体操赛事等传播体操文化的载体也相对较少,体操比赛在培育后备人才、传播体操文化上的功能很难发挥。美国浓厚的体操氛围来源于丰富多样的体操赛事,每年有4 000余场美国体操协会批准举办的体操比赛;NCAA三个区(Division I、Division II、Division III)每个赛季都有高水平体操(男、女)项目的比赛;根据美国体操协会的数据,仅2018年1月至4月期间,NCAA各个联盟就有376场高水平女子体操比赛[41]、71场高水平男子体操比赛[42]。另外,各个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体操俱乐部都会在周末举办俱乐部邀请赛,仅加利福利亚一个州每周末的体操比赛就有几百场之多②。这些比赛既有助于运动员技术水平提升和人才选拔,还有助于体操项目文化培育。比较而言,我国体操比赛数量非常少,2017年全国有8场(站)快乐体操比赛[38])和6场体操比赛[7]。运动员比赛经验不足,重大比赛中心理素质的不稳定[26]、失误多,是制约我国体操人才培养和影响运动员技术水平发挥的重要问题。
再次,体操项目在全民健身和青少年发展方面的功能与作用尚需进一步挖掘和传播。作为基础性体育项目,体操在培养人的力量、柔韧、协调性、平衡能力、发展青少年心智、提升文化学习成绩及认知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传播和发扬,社会大众对体操还抱有“不长个”、“高风险”等错误认识。以当下比较受欢迎的青少儿童“快乐体操”项目为例,研究者数次到“快乐体操”俱乐部访谈一线人士及“快乐体操”推广形象大使时发现:资深教练和体操奥运明星在指导“快乐体操”发展时,都时常需要强调“练体操的不都是矮子”;国家体育总局也在官方网站上宣传:“练体操也能长大个”。这凸显出体操的社会关注度低及社会大众对其功能的认知偏差等尴尬现实。
4.3 竞技体操项目的价值基座有待夯实
一方面,“奥运战略”下的价值偏离,竞技体操的发展偏离了奥林匹克和“竞技”的本质。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并实现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生哲学。练习体操可以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在锻炼青少年身体灵活性、柔韧性和平衡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在“奥运战略”下,竞技体操项目发展主要是以夺取奥运金牌/奖牌和“为国争光”为目标。为了最大化追求体操项目的争夺金牌的“工具价值”,“四级一体化”训练体制下的体操运动员们常年参与枯燥的动作分解练习,很少能体验到体操的乐趣;另外,由于过早且不科学地接受与其年龄不相符合的训练难度及训练强度,很多优秀体操后备人才因运动损伤而早早结束运动生涯。
另一方面,“奥运战略”下竞技体操项目发展模式与社会大众体育需求不适应。在传统模式下,竞技体操及其他竞技体育的参与者和从业者沦为竞技体育发展的“工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及意识的觉醒,体育系统内部“幼儿园/小学—体校—省级运动技术学院—国家队”的人才训练、管理、选拔、输送模式,已在家长心目中失去吸引力。地方队的“体操生源不足”、基层体操学校“数量及规模逐步萎缩”等问题工具目标与发展项目的理性目标之间标博弈失衡的产物。
4.4 权力格局变迁下的话语权缺失
体育话语权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水平和国际体育地位的标志。我国体操人在世界体操话语权格局中影响力小已成为制约我国体操发展的一大难题。
首先,我国在国际体操管理组织——国际体操联合会(FIG)中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国际体操联合会23位执行委员会委员中,我国仅有罗超毅一人;在国际体操联合会技术委员会48名委员中,我国仅有2人任职,男女各1人③。在体操各项目技术委员会中几乎没有中国委员;另外,中国委员在制定国际体操发展战略、建立体操评分机制、修订体操评分规则等方面的影响力还比较有限。
其次,我国在引领世界体操发展方面起的作用较弱。相比邻国日本,我们在推动和引领世界体操发展中起的作用比较小。1)日本体操协会推动制定的体操技术动作标准、编制的体操技术手册等不仅有利于指导运动员科学训练,还能影响裁判员开展工作。2)国际体操联合会日本籍主席Watanabe Morinari就致力于推进体操发展的改革创新[44],他计划与富士通(Fujitsu)公司合作:引进3D建模技术和3D感官系统,开发体操项目计算机辅助评分系统,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体操比赛判罚争议。此外,此技术还可以用于协助教练和运动员训练,推动体操技术水平的提升[40]。
5 破解竞技体操项目发展困境的思路
5.1 转变竞技体操发展观念
首先,市场化和社会化是提升竞技体操发展水平及效益的关键。没有“放手”——让高校和社会组织成为发展体操、传播体操文化、培养体操人口的核心力量。跳水项目因为有高校等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已创造过优异的竞技成绩;所谓“市场化程度低”的项目脱离了举国体制“没法生存”和“竞赛成绩必将下滑”的主观臆测早已不攻自破。所以,竞技体育发展能否走上市场化和社会化的道路,关键在于管理者和从业者能否转变思想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了“新时代”,必须推进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深层次、全局性、根本性的变革。因为新时代体育事业的发展的根本遵循是:把满足人民多样化体育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这就要求体育事业的发展应该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采取新举措。既很好满足广大青少年成长及成才需要,又满足社会的生产及发展需要,还能够有效服务于体育强国建设并提升为国争光能力。
其次,让理念主导竞技体育发展政策及模式变迁。两百多年前英国的启蒙思想家、经济学家休谟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利益支配的,但利益本身是由观念支配的。应该意识到:1)体操项目已经到了必须进行改革的历史关头;在竞技体操项目竞争极其激烈的形势下,如何保持和扩大竞争优势、提升竞技成绩是摆在体操从业者和运动项目管理研究学者面前的重要问题。2)市场和社会是推动竞技体育传统优势项目及体育事业发展和进步最重要的推手;新时代竞技体操等传统优势项目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引入市场机制并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以推进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3)如果仅仅只靠体育管理改革设计,没有体育管理系统内部体育行政管理人员理念的革新,改革理念永远战胜不了利益驱动,体育发展方式改革的时机也将被贻误。
再次,从机制设计上让市场化和社会化成为主导竞技体育及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即深入推进体操项目协会实体化进程,让协会、高校、俱乐部等社会组织承担起培养高水平竞技体操人才的职能和职责。只有让协会、社会组织和俱乐部来推动体操及竞技体育的发展,才会让市场逻辑和效率逻辑主导体操及竞技体育的发展。
5.2 做好体操普及与推广工作
国际体操联合会始终将“群众体操”视为其发展的首要任务和世界体操“大厦”的坚实基础。精英体操运动员成长的基础是:大众体操参与者、体操观众、组织者和志愿者们;缺少这些基础的体操运动必将走向灭亡[43]。另外,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战略路线图——《奥林匹克议程2020》(Olympic Agenda 2020)中,国际奥委会提出要把“吸引和鼓励全球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47]作为未来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我国竞技体操项目发展,关键是要做好项目普及与推广工作。
第一,推动“快乐体操”的广泛开展。“快乐体操”是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推出的旨在通过降低难度、淡化竞技性、强调健身性来培育体操项目人口和传播体操项目文化的体操推广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也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快乐体操宣传和推广力度,希望通过“地方政府、学校或社会(出资购置体操器材)+学校(将快乐体操纳入体育课)+专业院校/人士(协助指导师资力量培训)”的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选择7个省市,每个省市分别选择5所幼儿园和小学作为试点单位并挂牌,由省市体操中心给予经费和政策支持[9]。但除了在体操前面加上“快乐”二字、在“试点单位”、“挂牌”等形式以外,体操推广更应该关注体操的教育价值,让体操进校园不再流于形式,以解决规模扩张与能力缺陷的矛盾。同时,尽量避免政府部门直接给予体操俱乐部或者体操学校经费扶持;这样做既破坏了公平竞争的起点,又导致这些所谓的体操俱乐部因自发性与主动性不足,而难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二,创新体操参与方法。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新时代,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已经成为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体操从业者应该积极研究如何发挥体操的健身和健康功能。在广大家长及青少年中普及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有助于文化学习及学习成绩提升的理念[46],创新体操参与形式与方法,尤其是探索体操在青少年体质干预和青少年健康管理过程中的运用方法,为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服务,让更多青少年走进体操,体验体操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第三,创新竞技体操文化传播方式。促进竞技体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探索现代科学技术如通讯信息、移动互联、计算机、移动客户终端、VR互动等技术手段在竞技体操文化传播、训练手段与方法革新等领域的运用。借助“融媒体”,传播体操知识及信息,举办丰富多样的体操培训、赛事及相关活动,多途径、多渠道并举,从情感、认知和身体多维度[25],让更多人有机会认识体操,激发青少年参与体操的热情,培养体操运动能力。
5.3 积极培育体操社会组织
体育社会组织是体育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是承接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有偿服务、参与竞技体操人才培养的主体。所以,体操项目发展一定要在发挥政府作用的基础上,以体操社会组织培育为切入点,广泛调动市场与社会的积极性并形成协同效应,形成多元组织间的合作导向的发展模式”。
第一,发挥各层级体操协会的功能与作用。在运动项目协会与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脱钩”的背景下,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体操运动管理中心逐步退出本应由体操项目协会承担的推动体操社会化发展、传播体操文化、推广快乐体操、组织体操赛事、选拔与组建国家队等具体工作。体操协会也要积极改革,推进协会实体化进程,用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完善中国体操运动协会的顶层设计;积极开展商业化运作,实现协会自立、自强;优化协会在国家队建设、会员(俱乐部/运动员/裁判员)注册管理、产业开发经营、新闻媒体推广包装、赛事体系丰富等方面的管理职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第二,优化管理部门及专业组织的服务职能。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各层级体操协会应该通过规章制度、许可认证、发展战略等为体操项目发展提供发展及稳定的秩序。1)健全社会力量投资体操项目的环境,导之以利的同时规定约束,为社会力量投资体操的创造条件。除了当前采取的对“快乐体操”试点幼儿园、试点学校进行经费扶持以外,体操协会更应该从制定体操人才选拔办法、丰富体操赛事举办、出台人才培养激励措施、完善体操投资税费减免政策、购买体操服务等多层面、多角度出发,为社会力量投资体操创造条件。2)优化为个人和体操俱乐部服务项目与流程,激发学校、私人俱乐部在体操运动员培养、体操赛事组织等方面的活力,并成为体操项目公共服务和产品的主要提供者,形成协同治理局面[27]。笔者在美国多个体操俱乐部/培训学校调研时发现:美国体操协会为私营体操培训机构提供了运营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帮助和指导。而在“中国体操网”除了有关于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简介及体操项目管理中心推动的“快乐体操”相关链接以外,几乎没有为体操俱乐部、为个人服务的相关版块。多方信息显示:我国已有30余所私人体操俱乐部,但在中国体操网上却查不到具体信息及数据。作为管理者应健全相关数据库并对外公布,以为广大家长、体操爱好者、裁判员、俱乐部提供相关服务;体操协会还应该在官方网站上对如何登记、创办体操俱乐部,会员俱乐部等级评定,俱乐部赛事承办等提供相关指导。此外,体操协会还应为体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级晋升、培训等提供服务与便利。
5.4 争取体操发展的国际话语权
我们长期以来坚持“适应规则”的体育发展道路,很少能从掌握规则制定权和解释权的高度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所以,中国要在体操项目上取得更大的发展,需要争取更多的在国际体坛的话语权和体操规则的制定权,把发展优势转变成为话语优势。
首先,积极培养体操项目国际裁判和技术官员,让裁判员在提升国际话语权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在体操规则制定、修改过程中掌控更多的话语权,扭转被动局面。体操是规则导向的运动,因此在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方面,中国裁判应发挥更大作用。1)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培养一批体操国际高级别裁判员;2)我国体操项目国际裁判和技术官员必须加强对评分规则和裁判法的学习和研究,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3)我国裁判员和技术官员应该积极开展体操发展的研究(任何关于体操规则修改提议,必须有大量的研究作支撑),在制定规则和解释规则中话语权,这方面尤其需要向涅利·金(NellieKim,FIG 副主席,女子体操技术委员会前主席)等学习。
其次,在西方国家主导和设定的国际体育组织运作框架内,积极推荐我国在国际体操界得到广泛承认和认可的体操人,他们的专业积淀有助于提升中国委员(执委)的影响力。
再次,值得注意的是:争取“话语权”不能仅仅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应用更宽广的胸怀,主动参与到世界体操发展中去。以推动国际体操发展的大局观为指引,以体操发展及体操全球秩序构建思考者的身份,以“利他”、“利体操事业发展”发展为担当,以维护体操发展的“公正公平”为目标;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避免简单的“自我宣示”、“自我认同”和自我利益保护。
5.5 让奥运精神回归竞技体操本位
第一,正视奥运金牌,意识到:奥运金牌仅仅只是一个符号,它象征着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的体育竞技之最,引领着“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竞技取向[16];意识到:金牌是参加奥运会的所有运动员、教练员的参赛目标,是参加奥运会获得的至高荣誉。
第二,要让奥运精神回归。随着国际竞技体育的发展,衡量一国竞技体育实力的标准已经多元化,除了奥运金牌数,运动技术整体实力、国际体坛话语权、游戏规则制定权、获取体育资源的能力、承办高水平国际赛事的能力、体育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以及体育的社会地位等均是衡量和评价国家体育整体实力的指标[12]。所以,必须转变竞技体育发展理念,摈弃“竞技体育就是奥运会,奥运会就是金牌”的狭隘观念,扭转运动成绩或金牌至上的价值导向,让公平竞赛、超越自我的奥运价值精神回归。
第三,要淡化金牌意识,调整体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即用体操项目在青少年及老百姓中的普及程度、受喜爱程度及体操项目的市场化程度等指标取代传统的以奥运金牌为唯一指标的模式。通过对官员考核指标的变更,在群众中普及体操项目知识,充分开发体操项目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让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到体操等项目的训练中去,保持项目发展的生命力和活力。
第四,强化体操的教育价值和体育价值。要通过快乐体操、体操进校园等活动,充分发挥体操项目的教育价值,让广大青少年体验体操带给他们的促进健康、愉悦身心等方面的价值与乐趣。
6 结语
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竞技体操等传统优势项目给出的答卷不可或缺。新时代竞技体操项目需要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和驱动动力的转换升级,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带来不竭动力。因为在实践之中,体操文化培育、体操管理体制改革、体操项目市场化等问题的解决往往极其复杂,亟待社会广泛关注和艰辛探索。当然,体操项目能否走上社会化发展道路,既涉及管理体制改革,又涉及对传统体育管理体系及其思维方式的惯性进行反思和革新。既要决心改革,又要创新改革策略,把握好改革的推进力度和速度。要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式来推进竞技体操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引导社会力量和一切潜在资源专注于体操项目推广,提升项目的社会认知度,提高体操项目的社会参与水平,推进体操项目可持续发展。
[1] 晨曦.筑牢创造赛场辉煌的金字塔(体坛观澜)——新时代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思考之四[N].人民日报,2018年01月05日,第15 版.
[2] 冯瑞,黄玉斌.论中国竞技体操制胜因素——力[J].体育文化导刊,2012,2:42-44.
[3] 冯瑞.中国竞技体操制胜规律探骊[D].上海体育学院,2010,4:8.
[4]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奥运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2014—2024)的通知》体青字[2014]94号[R]. 2014,11,14.
[5]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总局关于印发《竞技体育“十三五”规划》的通知(体竞字[2016]79号)[R].2016,7,22.
[6]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 奥运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2014—2024)[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360.
[7] 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体育总局体操中心关于发布2017年全国体操竞赛计划的通知(体操字[2017]004号) [R]. 2017,1,10.
[8] 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关于公布全国快乐体操试点学校/幼儿园单位名单的通知(体操字[2017]72号)[R]. 2017,3,24.
[9] 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体育总局体操中心关于征集快乐体操试点单位的通知(体操字[2017]21号)[R]. 2017,1,18.
[10] 韩会君,黄晓春. 新时代中国体育的功能定位与历史使命[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6):1-4.
[11] 何俊.东京奥运周期中国女子体操发展路径探索[J].体育科学, 2017,37(12):14-22.
[12] 何强.我国竞技体育奥运战略的历史审视:兼论奥运战略的可持续发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3):240-244
[13] 黄河,陈林会,刘东升,等.基层体育治理的学理基础、现实图景与应对策略[J].体育科学,2018,38(2):21-31.
[14] 廖岷.评《人为制造的脆弱性》[J].比较,2015,6.
[15] 李强,张莹.社会运行视角与社会学的本土化[J]. 社会学研究, 2015,5:24-35.
[16] 刘青.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体育体制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82.
[17] 李思民.我国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特征、影响因素及发展规律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43-78.
[18] 刘洪波. 我国竞技体操人才培养的社会化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43-46.
[19] 刘智丽.2013年版FIG女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导向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10):62-65.
[20] 刘智丽,刘青.我国竞技体操面临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2):98-102.
[21] 骆意,肖光来,傅桂红. 我国竞技体操人力资源与可持续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9):1277-1278.
[22] 吕万刚.论竞技体操训练方法手段创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1):37-38.
[23] 吕万刚. 试论竞技体操高难动作创新时间、空间及应注意事项[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16(1):37-38.
[24] 吉粉华.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反思及其调整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7(3):60-64.
[25] 任海.身体素养:一个统领当代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理念[J].体育科学,2018,38(3):3-11.
[26] 尚莹.中国、美国竞技体操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0):15-18.
[27] 舒宗礼.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背景下社区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J].体育科学,2016,36(6):3-10.
[28] 王灿,李伟峰.女子竞技体操裁判的评分自由裁量权浅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1):69-72.
[29] 王雁. 中国、美国竞技体操运动员专长发展过程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12,32(11):50-56.
[30] 吴维铭.规则突变下男子竞技体操发展及竞争格局前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103-109.
[31] 谢亚龙,王汝英. 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32] 杨桦.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1):1-7.
[33] 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36.
[34] 张涵劲,曲鲁平. 2013国际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变化特点与成套动作编排价值取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3):261-267.
[35] 张涵劲,马海涛.我国青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价值与编排的研究——基于南昌城运会和新加坡青奥会[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6):48-56.
[36] 钟秉枢,何俊,郝晓岑,等.基于“补短板”视野下的新时代中国体育强国发展道路探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1):4-9.
[37] 中国体操协会快乐体操推广委员会.关于发布快乐体操俱乐部信息的通知[R].2016,1,19.
[38]中国体操网.2017年全国快乐体操赛事公告[EB/OL]. (2018-1-20)http://gymnastics.sport.org.cn/happy/tzhgg/2017-04-20/51902 3.html.
[39] 周福弟,毕文静.以中国女运动员名字命名的16个体操动作[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9,4:48.
[40] BRIAN REILY, HAO ZHANG,WILLIAN HOFF. Real-time gymnast detectio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with a portable 3D camera[J].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Understanding, 2017,159 (6):154-163.
[41] FIG. 2018 Women's Collegiate Schedule [EB/OL].(2018-1-20) https://usagym.org/pages/home/college/2018/womenschedule.html
[42] FIG. 2018 Men's Collegiate Schedule[EB/IL]. (2018-1-20) https:// usagym.org/pages/home/college/2018/menschedule.html
[43] FIG.History[EB/OL].(2018-1-20)http://www.fig-gymnastics. com/ site/about/federation/history.
[44] FIG. The FIG enters a new cycle with Morinari Watanabe as Pres-ident[EB/OL].(2018-5-20)http://www.fig-gymnastics.com/site/fig News/view?id=1681.
[45] LESLEY FERKINS, DAVID SHILBURY. Good boards are strategic. What does that mean for sport governance? [J].J Sport Manage, 212,26(1), 67-80.
[46] FERNANDO MUNOZ-BULLON MARIA, J. SANCHEZ-BUENO, ANTONIO VOS-SAZ. The influence of sports participation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among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J]. Sport Manage Rev, 2017,20(4): 365-378.
[47] IOC. Olympic Agenda 2020(127th IOC Session)[R].2014,12,8.
[48] LESLEY FERKINS, GAEL MCDONALD, DAVID SHILBURY. A model for improving board performance: The case of a national sport organisation[J]. J Manage Organ, 16, 4, (601)
[49] MARTIN VAN BOEKELA, OKAN BULUT, LUKE STANKE. Effects of participation in school sports on academic and social functioning[J]. J Appl Development Psychol,2016, 46 (5): 31-40
[50] MICK GREEN.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in sports development. In G. Girginov (Ed.), Management of Sports Development[M]. Oxford: Publisher Taylor Francis Ltd,2008.
[51] STEVEN J. HOWARD, STEWART A. VELLA, DYLAN P. CLIFF. Children’s sports participation and self-regulation: Bi-directional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J]. Early Childhood Res Q, 2018, 42(1): 140-147
[52] USAG.About USA Gymnastics [EB/OL]. (2018-1-20) https:// usagym.org/pages/aboutus/pages/about_usag.html
①目前,YMCA和JCC的宗教色彩日益淡化,更像青少年体育俱乐部(Club),并且都是美国体操协会的顾问单位(Advisory Council)和合作伙伴。
②注:数据来源于美国体操协会。
③以上数据根据国际体操联合会官网“Authorities”部分整理。
Study on Management Strategy of Optimized Development of Artistic Gymnastics: Chinese Progress,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Path
CHEN Lin-hui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comparative study, investigation and expert interview,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ain theoretical views and proposi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rtistic gymnastics in China, and discussed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ese artistic gymnastics and proposed future path and suggestions based on mode and experiences of United Stat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relying on the unique competitive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 mode, the artistic gymnastics has created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and situation of the world artistic gymnastics, Chinese artistic gymnastics must reform so as to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 in the future. In the new era, the development of artistic gymnastics in China is facing predicaments of: low development sustainability, the development of gymnastics culture has not yet to reach real demand; unconsolidated basic value of development; lack of voice in worldwide decision-m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tistic gymnastics in United States mainly relies on the market and society. Through the actual contrast with our artistic gymnastics development, the following specific development path is put forward: changing the concept of artistic gymnastics development, keep the popularization and promotion of gymnastics, actively cultivate gymnastics social organization, striv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ymnastics international voice, let the Olympic spirit return to artistic gymnastics.
G804.5
A
1002-9826(2018)04-0053-09
10.16470/j.csst.201804007
2018-02-05;
2018-06-2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BTY018)。
陈林会,女,副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为体育项目市场开发与运作, Email:5918086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