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2018-07-31王智强邱吉文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9期
关键词:新篇章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王智强 邱吉文

摘 要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报告以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要求三个层次逻辑推进。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美好目标乘风破浪前进,共同抵达全体人民理想中的彼岸。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篇章

作者简介:王智强,福建警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邱吉文,福建警察学院。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7.090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始,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结束,其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大会灵魂贯穿始终。首先,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市场和社会矛盾复杂激荡的今天更应该坚守初心,党的事业绕始终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出发点,深化人民准绳的重要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思想体系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思想成果之一。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角度,确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十九大报告重新确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方略,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党和政府为之奋斗的目标应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基点。并相信伟大的历史伟业需要伟大的中国人民创造。报告坚持唯物史观,为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人民主线,这一主线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共享发展,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指针和发展航向。

一、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

唯物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由人民群众的社会活动客观决定的,作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

坚持唯物史观,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以人民的幸福为标准,将这一思想融入指导实践的理论体系中,也是共产主义事业的“初心” 。 中国共产党拥有一批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凸显的各种社会问题,始终保持和群众的干群关系,立足党内“四风”建设,构建起一条“群众立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环环紧扣的理论体系,所以新时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五年前,十八大刚刚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记者时很有感触,提到中国人民当前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十分期盼,对于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工作更稳定,收入较可观;社会保障落实到位,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更高等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的短板问题,始终是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奋斗并解决的目标 。四年前在俄罗斯索契,习近平总书记在回答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深切的提出牢记人民的重托,是自己的使命。总书记时刻不忘人民的重托,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念及肩上担负的重任,时刻心系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群关系如鱼水,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始终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中国人民当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共产党人应积极迎接新时代社会发展中的现实挑战和困难,发挥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精神,奔向时代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五年多来,“四个全面”始终坚持以增加人民获得感为最终归宿,“五位一体”从经济上着眼共同富裕的根本问题;政治建设中以解决好“民心”为建设基础;文化建设以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新需求为着力点;社会建设领域处处聚焦民生建设;生态建设注重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也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这个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于发展中存在的关系复杂、矛盾突出且覆蓋面广的改革问题,应该始终以人民实际生活怎样出发,关注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改革的利益以为群众带了多少利益为衡量标准,落脚于人民利益。

正是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我们党紧紧围绕人民的美好生活奋斗目标谋篇布局。人民群众是富有创造性、主动性的社会建设力量,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应在不断推行人民造福事业中前进。当期,中华民族和人民正以高昂的激情,坚定的信心迈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康庄大道上,我们距离中国梦实现目标比历史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获得灵魂,是解释世界并改造世界的力量。作为共产主义原则的坚定践行者中国共产党人由此组织起来的社会,将发挥组织成员的全面才能,并使组织成员的得到全面发展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指引,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理想融入治国理政实践的全过程,实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理论向实践的形态转变。

五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深切了解群众所思所想,确保治国理政实践始终围绕民心民意来展开。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事情无小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关注并解决群众关心的事,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在各项事业的建设中调动并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真正实现发展依靠人民,人民美好生活由人民创造。对于人民群众关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回答很接地气,人民群众更关心切实与自身相关的事物是否真正好转,食品安全、雾霾治理、养老服务、住房建设等。他强调: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务实为人民急、困提供解决办法和思路的工作态度和做法。对此,报告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人民向往美好生活,中国共产党人就要顺应期待地,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对涉及人民群众利益,对人民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权益进行改善,使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应该是怎样的发展,实践路径应该怎样走?本世纪的前20年,中国将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在本世纪中叶,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党和人民的目标是建设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强国。而实现这一目标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才基本实现,中国人民也将会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这样期待。

正是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我们党对如何赢得人心、巩固执政基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民群众对教育、住房,就业、医疗、养老等起基础保障作用问题十分关注,在保障性民生方面取得一个又一个新进展,开创了执政为民的新实践、新成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当前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宣示、不忘初心,是为了让人民群众享有应有的权利、获得应有的物质和精神利益,一步步实现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三、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要求

我国三十多年来取得的改革开放成就是巨大的,全世界有目共睹的,总体上实现小康,基本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目前中国跻身中等收入国家未来行列,全面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水平迈入新台阶。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经历了长期的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在新时代高度,是当前中国发展的新成就,中国处于发展的历史新方位。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要对发展中困扰多时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给予充分的关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既要坚持人民本为的思想,聚集人民群众最关注社会发展问题,又要权衡并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权益,报告对“五位一体”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未来五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战略举措。

以人民为中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以应对和解决广大群众所关心的现实问题为价值取向,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全面深化改革,重视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关键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20年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四个全面”中的第一个全面已经发生了转变,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开启新征程的首要转变。十九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样就保持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连续性 。

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共享发展就是强调共同参与建设,共同分享建设和发展成果,构建共享发展新格局,就是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到人民群众的民生改善中去,让人民群众在参与发展过程中享有更多的获得感。比如,强调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将高中阶段教育逐渐纳入普及范围,致力于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高质量的教育,达到“学有所教”的目的。又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共鸣。再如,贫困问题在2020年彻底贯彻解决,这是让全体人民真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脱真贫、真脱贫。

美好生活要靠奋斗去实现,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启的新征程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会为实现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目标相一致,继续发挥凝具中国人民精神,聚集人民群众力量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决胜阶段对于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应紧紧按照之前党内文件精神,围绕中国社会已经变化的主要矛盾,统筹五位一体,着力推进创新推动、科技助力、人才兴国、城乡均衡协调发展等各项战略举措的落实,并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强调从发展重点、出现的短板和弱项进行突破,做好防范。今后的建设应从消除人民的困惑、维护人民的利益,尊重人民的现实需求为基点,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社会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基础上,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推动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最终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中国站在新的历史高度,迎接新的挑战,机遇不会等我们,问题也不会等待我们。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步步实现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确保如期建成得到人民认可,并能够经受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立足于克服当前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断在实践中践行和应用“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精髓。

注释: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

习近平.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新华网.2014-02-09.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5,50,10,11,27-28,2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

猜你喜欢

新篇章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四谱写新篇章
把握总要求 谱写新篇章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新五年 新篇章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新五年 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