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2018-07-31张金流
张金流
摘 要 作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因此,要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必需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本文以合肥学院“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课程教学为例,详细论述了该课程三段式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和工程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环境风险 分析与评估
0 前言
虽然早在2004年我国就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1]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风险评价专题篇章,就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事件或事故引起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性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并要求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然而,鉴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原有生产工艺发生了变化或企业没有进行过相关环境风险评估,近年来我国突发性环境事件(特别是由企业生产导致的突发性环境事件)频发,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以及生态环境破坏,为此国家又陆续颁布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2]《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3]以及氯碱企业、粗铅冶炼企业、硫酸企业等行业性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4-6]要求各类相关企业、工业园区和工业规划区必需进行环境风险评估,提出相应的环境风险应急和管理办法并在环保主管部门备案;因此,鉴于此项工作量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国家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剧增。合肥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所培养的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理应满足国家相关环保急需,为此,自2012年以来,合肥学院面向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设“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课程。作为理论性和应用性都较强的课程,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也经历了不断的改进和优化,逐渐形成了三段式(即课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1 课堂教学,强化基础理论,掌握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的内涵
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涉及危害识别、事故概率和后果估算、风险计算及风险管理等过程,[7]每个过程均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作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具体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过程中也需要创新分析方法,丰富相关的理论知识,下面逐一分析:
(1)危害识别。环境风险事故的危害来源有物质危险性(易燃易爆物质、毒性物质)、化学反应危险性、生产工艺过程危险性、机械设备故障危险性、构造物垮塌危险性以及生态危害等;环境风险既包括突发事故的环境风险,也包括长期低浓度排放导致的环境累积效应的风险;危害的对象不仅包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包括对生态系统危害的影响。因此,在危害识别过程中,需针对某一具体对象,掌握危害识别方法(例如事件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原因-结果分析法等),分析出风险评价因子,掌握危害类型,确定最大可信事故;而要达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当前,有害物质长期低浓度排放在生态系统中的累积所导致的生态危害是当前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的重点,需要进一步研究,丰富相关的理论知识。
(2)事故概率和后果估算。这一过程需要在危害识别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相关行业同类事故概率统计,确定相关行业某一特定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或者根据事件树分析法或故障树分析法,根据每一具体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计算某一系统发生故障的概率;这一环节是环境风险评价过程最困难的,需要根据当前科技发展和分析对象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收集大量同行业或相关行业基础资料,尽可能准确地分析出事故发生概率,因为风险事故概率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的风险值的大小并最终确定最大可信事故或重大事故。而一旦风险事故或最大可信事故发生后,則需要根据风险事故或最大可信事故产生危害的暴露途径、暴露方式、周围环境(大气、水、土壤等)、人员分布等情况进行后果估算,这一分析过程需要利用危害或风险因子在环境中的扩散模式,风险因子或危害的剂量-效应关系进行计算,而相关计算模型及其参数的选择、剂量-效应关系的研究及其确定、周围环境及人员分布的准确分析等将直接影响到环境风险事故的后果估算,因此同样需要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人员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
(3)风险计算。这一过程需根据风险事故或最大可信事故发生概率及其发生后产生的后果,计算某一行业的风险水平,计算公式如下:风险R(危害/单位时间)=事故概率P(事故/单位时间)资鹿屎蠊鸆(危害/事故)。在此计算过程中需根据风险事故后果分析结果选用适当的风险事故危害,例如人员死亡、劳动时间损失等;通过风险计算,就可以对不同行业的风险值大小进行比较,判断不同行业的风险水平。
(4)风险管理。根据风险计算结果,判断分析对象的风险值是否大于社会可接受的风险标准,如果分析对象的风险值大于风险标准,则需要采取风险减缓措施(例如提高生产工艺水平、搬迁周围敏感人群等),降低分析对象的风险值,直至其符合风险标准的要求。另外,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针对行业或企业特点,还需要进行风险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
环境风险分析过程往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要求分析人员必需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宽的知识视野,因此,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需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全面掌握环境风险分析过程和相关知识,充分理解环境风险分析的内涵,并不断丰富环境风险分析基础理论知识。
2 案例教学,全面提升学生案例分析能力
为提高学生案例分析能力,掌握完整的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的具体过程,在“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知识视野,选择教材[7]中的某一案例,同时选择一篇课程建设过程中建立的、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编制的案例库(目前该案例库已有不同行业的风险分析与评估案例30余篇)案例进行充分的研读,同时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环境风险分析内涵、要点和过程的掌握,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丰富相关理论知识。例如,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判断某一企业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等级需要依据该企业以下3个参数,即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而利用这三个参数进行等级划分时,我们知道这三个参数实际上是有一定的区间段的,因此即使某两个或多个企业的风险等级处于一个等级,但要进一步细划或都进行风险管理时我们要知道,每个企业的风险等级实际上是不一致的,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做有区别的对待或管理。另外,对于某一企业,其风险物质排入大气或水体(或者其对大气环境或水体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存在差异)造成的后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也应针对具体的案例分别对大气环境和水环境风险等级分别进行表征,并以等级较高者确定企业的风险等级。
3 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在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某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在这一环节,学生根据企业提供的基本资料并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从而进行风险源源项分析、风险识别、事故概率、后果估算、大气环境和水体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调查、周围环境敏感受体敏感性调查,同时需搜集国内外同类型相关企业突发性事件资料,最终编制一份《某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要求学生掌握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的方法,能够独立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并进行环境风险管理的能力。
通过上述三段式“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进行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的方法和过程,并能够进行相关研究,进一步丰富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的理论基础;同时在相关导则,如《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的指导下进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满足当前这方面急剧增加的人才需求。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完全能够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H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S].
[2] 环境保护部.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EB/OL]. http://www.zhb. gov.cn/gkml/hbb/bgt/201404/t20140415_270575.htm.
[3] 環境保护部.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EB/OL].http://www.zhb.gov.cn/gkml/hbb/bgg/201802/t20180207_431024_wap.shtml?from=timeline.
[4] 环境保护部.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氯碱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EB/OL].http://www.zhb.gov.cn/gkml/hbb/bwj/201001/t20100121_184730.htm.
[5] 环境保护部.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粗铅冶炼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试行)[EB/OL].http://www.zhb.gov.cn/gkml/hbb/bwj/201304/t20130409_250 520.htm.
[6] 环境保护部.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硫酸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方法(试行)[EB/OL].http://www.zhb.gov.cn/gkml/hbb/bwj/201109/t20110923_217673.htm.
[7] 胡二邦.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方法和案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