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新乡贤文化 助力乡村治理

2018-07-31廖炬先

群众 2018年13期
关键词:乡贤文化

廖炬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央明确要求,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新乡贤的时代特质

乡贤是指乡村中的贤达之士,他们具有高尚的德行和崇高的威望,并且具备为乡村公共事业提供服务的能力。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植根于乡村社会土壤,蕴含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优秀文化基因。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乡贤的内涵和作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新乡贤”这一表述既有历史渊源,又能突出其特定的时代特质与现实意义。新乡贤是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乡土的守望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新乡贤文化是对传统乡贤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它既汲取传统乡贤文化中的价值精华,又践行和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发扬传统乡贤品格,又提纯现代乡贤品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社会相契合、传统与现代相对接的文化。

只要一个人或有德行、或有声望、或有才能、或有财资,且对乡村有情感,愿意为乡村建设尽心尽力作贡献的人,都可以成为新乡贤。有这样五类人构成新乡贤的主要群体,分别是:离退休老同志,包括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等;先进典型,包括时代先锋、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经济能人,包括企业家(主)、职业经理人、科技人才、技术能手等;文体能人,包括专家、学者、演艺人才、体育人才等;其他人士,包括海外华人华侨、社会组织负责人等。

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最重要的是要培育内生力量,在自我建设与发展的同时,把外部援助内化为乡村发展动力。推动新乡贤文化建设,有助于激发当代乡村治理主体的勃勃生机。这种内生力量通过新乡贤几个方面的作用来促生和实现:一是助力作用。新乡贤中有一部分是经济能人,或拥有资金、技术、信息、市场和人脉等资源和优势,或能以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信息回馈、智力回乡、技术回援、人才回归等形式反哺家乡,帮助家乡形成经济发展各要素的内生条件和优势。二是稳定作用。农村纠纷的化解受到风俗、人情、舆论等复杂因素影响,光靠法律手段效果往往不好,必须以农村方式化解农村纠纷。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既可化解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也能处理事关乡村和谐的大事儿,是农村社会的“安全阀”和“稳定器”。三是示范作用。新乡贤都是有德行、有声望、有才能的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的践行者。他们本身就是一面旗帜,是大家学习的榜样,能够起到率先垂范和道德教化的作用。他们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与社会治理,助力乡村发展、调解邻里纠纷、涵养乡风民俗、传承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赢得村民的信任和尊重,更能够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四是桥梁作用。新乡贤在乡村的身份地位比较高,村民对他们比较信任,很多时候能够听得进他们的意见,这使得他们成为村民的贴心人。同时,新乡贤独立于基层政权之外,能够以第三者的立场对基层事务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也可以成为乡村干部的参谋助手。

大力推进新乡贤文化建设

发挥新乡贤作用,创新和加强农村社会治理,要在选树一大批符合标准和要求的新乡贤的基础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新乡贤文化建设,形成新乡贤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文化氛围。

积极选树新乡贤群体。新乡贤的培育选树工作是新乡贤文化建设的基础。通过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的程序把群众真正钦佩信服的新乡贤选出来、树起来。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对不符合标准的新乡贤按程序取消资格,时刻保持新乡贤队伍的勃勃生机。一是选树“在场的新乡贤”。明确立足基层、尊重民意、层层推荐的原则,按照政治上有觉悟、德行上有口碑、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的标准,群众参与和组织把关相结合,建立个人自荐和别人推荐、村民评议、张榜公示、组织审查认定等规范的评选步骤和程序,真正把威望高、能力强、愿意为乡村做贡献的“本土”新乡贤和“外来”新乡贤推选出来。二是汇聚“不在场的新乡贤”。出台鼓励“离土”新乡贤回乡的利好政策,建立“离土”新乡贤信息库和挂钩联络制度,举办乡贤文化交流会,开展在外乡贤联谊会,采取多种举措搭建返乡平台,支持在外乡贤能人回乡“二次创业”,发挥思想、知识、财富和资源等优势帮助家乡发展。三是培育“候场的新乡贤”。厚植新乡贤文化,在乡村树立“人人皆可为乡贤”的新理念,形成人人学乡贤、人人崇乡贤、人人做乡贤的浓厚氛围,积极培育新乡贤后备梯队,不断壮大新乡贤队伍。

弘扬新乡贤文化。通过积极营造文化氛围,打造精神家园,形成文化自觉。一是颂扬古代乡贤,厚植乡贤文化根基。注重把弘扬传统乡贤精神与培育新乡贤文化结合起来。搜集整理、挖掘整修本土乡贤历史资料和现存遗迹,全面梳理、系统整合古代乡贤服务家乡、造福家乡的嘉言懿行,开展传统乡贤精神研究,改造形式、赋予新意,传承有益于当代社会发展的乡贤文化,使乡贤精神成为新乡贤文化的丰厚资源和基因滋养。开展乡贤精神大讨论活动,提高保护和传承乡贤文化的自觉性。二是宣传时代乡贤,传播乡贤精神力量。深入挖掘返乡创业新乡贤、在外知名新乡賢、外来奉献新乡贤等的感人事迹,在各级各类主流媒体开展主题报道、集中报道、系列报道,通过讲述有温度的故事,展现乡贤风采,传播乡贤精神,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扩大传播覆盖面,搭建家乡与在外新乡贤交流互动平台。以晒乡景、赞乡贤、传乡风为主题,开展公益宣传。以古今乡贤建设家乡、回报家乡为原形开展艺术创作,以文艺的形式再现乡贤形象、讴歌乡贤精神、传递乡贤力量。三是展示乡贤形象,实现乡贤价值引领。打造乡贤形象展示平台,因地制宜建设乡贤馆、乡贤公园、乡贤广场,或者设立乡贤廊、乡贤墙、乡贤榜,通过文字、图像、雕塑、实物、视频等生动形式,让乡贤人物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使乡贤精神可感可知。四是开展教育活动,倡导乡贤实践自觉。开展乡贤文化进课堂、进讲堂、进礼堂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报告会、故事会、实践活动等群众易于参与的方式,让乡贤精神特别是身边的好人好事好风尚走进村民、感染村民、影响村民,鼓励向表率看齐、向榜样学习,最终转化为群众性的自觉行动。开展乡贤故事讲述活动,让古今乡贤人物的精彩故事和精神风尚在乡间传诵,传扬优良民俗、淳化质朴民风,重塑乡村情感联系和人文氛围。

营造崇尚新乡贤的社会文化环境。持续培育新乡贤文化,需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树立良好价值导向,形成人们认可新乡贤、争做新乡贤的社会文化环境。一是建立联络机制。建立新乡贤信息库,将在乡的、不在乡的和潜在的新乡贤的资料信息入库,动态更新信息库,随时掌握所有新乡贤特长优势、所处方位和工作生活现状,便于日常联系和工作联系。基层组织定期走访慰问和联谊等,凝聚乡亲乡情,提高新乡贤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解决新乡贤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新乡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完善礼遇政策。出台和完善帮扶礼遇政策,关心新乡贤工作生活,对做出突出贡献并有需求的新乡贤,提供医疗、养老、生活等社会公共优惠服务。特别是在新乡贤回乡创业方面给予高质量的服务,帮助降低创业成本,充分调动新乡贤回迁兴业的积极性。三是健全荣誉制度。组织开展先进新乡贤组织、优秀新乡贤等评选表彰工作,对做出积极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特别是在一定层面上举行有仪式感的表彰活动,并进行广泛宣传和传扬。

(作者系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秘书长)

责任编辑:陈伟龄

猜你喜欢

乡贤文化
打好“四张牌” 奏响乡贤“同心曲”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拓展深化新乡贤治村 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