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
2018-07-31刘海红
刘海红
宿迁市宿豫2004年3月撤县建区,虽然是区级建制,但管辖区域、人口结构还是以乡村为主,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相对突出。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总揽,实施了鼓励农民进城入镇、镇村建设“1+10”工程、六塘河生态经济区打造、10个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等系列措施,创成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等特色品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基础、探索了路径。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宿豫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解放思想、系统思维、问题导向,贯彻“四化同步”理念,加快“五个振兴”实施,聚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
坚持系统思维,加速城乡融合梯次推进
乡村振兴不能就乡村抓乡村,要协同推进“人的城镇化”,系统把握、分类施策,示范引领、融合共进。
城镇村联动。坚持城乡一体、以城带乡,把城市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持续推进名校、名商、名居“三名”工程,加速产城融合发展,精品化打造“电商名城”;把镇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以“特色小镇”的理念,推动乡镇分类特色发展,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人口集聚功能;把“进城入镇”作为重要路径,引导农民自愿“能进城不留镇,能进镇不留村”,推动形成梯次人口布局。通过城乡共建、一体发展,形成“城带乡、乡联村”的城镇村联动格局,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让“繁华都市”与“田园乡村”交相辉映。
点线面结合。宿豫区现有自然村庄961个,面广量大、布局分散。推进乡村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试点先行、以点串线、以线拓面、梯次推进。围绕“聚焦一批试点、攻克一批难点、形成一批亮点”,在前期10个特色田园乡村的基础上,再优选一批村庄,连同省定经济薄弱村,作为“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庄,整合资源、重点建设,通过点的突破、线的连通、面的拓展,带动沿路、沿河、沿产业带全面振兴。
核心区先行。结合六塘河生态经济区建设,将占全区乡村面积约三分之一的近郊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全面提升,实行产业、社区、生态、文化、旅游“五位一体”打造,构建“一轴一带一镇四园多点”格局,打造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试验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样板区。
坚持产业为基,做强兴村富民关键支撑
紧盯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让农村发展有人气、乡村振兴有底气。
围绕“特色+规模+效益”打造现代农业。重点建设绿色果蔬、休闲农业、循环农业三大片区,聚力打造10万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核心区、10万亩果蔬基地。坚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培育,探索“同一区域、同一品种、同一品牌”模式,推动三产接二连一发展,到2020年打造10个以上5000—10000亩成方连片、单一品种生态农业示范园。
围绕“载体+项目+富民”激活全民创业。按照“六通一平一中心”标准,每个乡镇建设1个生态富民创业园,聚焦载体提升、项目招引、“家门口”就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小商品生产以及配套产业,让“创业园”成为强镇兴村富民的“动力源”。
围绕“农业+旅游+互联网”推进融合发展。坚持“农旅结合、以旅促农”,放大“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品牌效应,在核心区内培育香溢王庄、梨园人家、水韵双河、活力朱瓦、田园河西“五朵金花”。深化与京东集团合作,做好“互联网+农业”文章,推动宿迁馆、江苏农产品馆品牌化运营,加快“一村一品一店”提档升级,到2020年实现“一村一品一店”标准村全覆盖。
坚持绿色发展,擦亮美丽宜居生态底色
突出以生态文明引领乡村振兴,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优化生态空间。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六塘河生态经济区和新庄生态经济示范镇为抓手,统筹水林田路整治提升,打通外联通道、畅通内部循环,让水更清、林成景、田高产、路通畅,打造“锦绣长廊、苏北水乡”。到2020年,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加强生态治理。持续推进“263”专项行动,巩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果,加大农村河道沟渠小流域综合整治力度,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抓好城乡污水管网畅通工程,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规范运营。到2020年,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超过90%,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提升人居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垃圾收处体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强化村庄外部整治、庭院内部提升、文明习惯养成“三位一体”推进,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气质”。到2020年,以行政村为单位打造30个美丽宜居村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塑造共同繁荣幸福家园
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共建文明新乡村。实施文化繁荣惠民工程,统筹乡村文体设施建设,弘扬旱船、跑驴、琴书等传统文化,开展文明村镇、城乡四美等创建活动,推广“宿豫乡村文明20条”,打造“乡贤兴乡村”特色品牌,培育文明乡风、传承良好家风、塑造淳朴民风。
共治和谐新家园。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统一,项目化实施社会治理“十大工程”,推进乡村振兴法治保障“十大行动”,加快乡村技防、巡防体系建设,到2020年所有行政村技防建设达到省级标准。
共享富足新生活。办好“医教水住行”“法访文保收”等民生实事,推进小镇客厅、农贸市场等镇村建设“1+10”工程内涵提升。围绕5年农民人均收入新增1万元目标,落实富民“加减乘除法”,实施村集体经济振兴三年计划,到2020年重点村集体收入稳定持续超50万元、特色村超30万元、脱贫致富村超20万元。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落实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措施,探索市场化机制发展“庭院经济”,到2020年全区5.53万名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
坚持自下而上,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注重发揮基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乡村自下而上“自我振兴”。
建强基层组织。将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在落实好支书领头调结构、“支部+电商”等措施的基础上,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示范村庄担任村书记和“振兴书记”,脱岗驻村、专项考核。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培养计划,到2020年培育百名村级组织带头人、千名村“两委”骨干、万名创业大户和致富能手。
突出农民主体。坚持不大包大揽、不大拆大建,支持农民按照统一规划,通过委托代建或翻建、插建等方式改善居住环境;鼓励农民通过开办家庭农场等方式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生态建设、环境整治,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唱主角、当主力。
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三权分置”改革等,试点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联社,探索“一党委一联社一企业”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支持改革、鼓励创新,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作者系中共宿迁市宿豫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段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