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
2018-07-31戴元湖
戴元湖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强调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立足省情实际,作出发展“六个高质量”的重大部署。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精神,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摆上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优先位置,率先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劳动力供给、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坚持深学笃行,深刻领会就业创业工作的新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领会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最大民生”“永恒课题”“全局高度”的新定位,把促进就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民生为本、就业为根的工作导向,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毫不动摇地把促进就业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
深刻领会就业工作的基本规律,牢牢把握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能力、科技创新和稳定就业平衡点,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方针,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深刻领会就业工作的重点任务,牢牢把握高校毕业生、化解过剩产能下岗失业职工、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精准发力、靶向施策,让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劳动者都能实现就业,稳住就业大局。
深刻领会就业工作的基本要求,牢牢把握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破除妨碍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弊端、提升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完善结构性失业预案等新举措,加强政策协同,创新对策举措,尽心竭力把就业创业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坚持底线思维,积极应对就业创业工作的新挑战
当前江苏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就业创业工作面临新旧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
准确把握就业总量压力这一长期问题。江苏是人口大省,尽管自2013年起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但劳动力供给总量依然较大,预计今后每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劳动力仍有220万左右。按照目前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提供18万个就业岗位计算,可提供126万个就业岗位,再加上退休等自然减员腾出的40多万个岗位,每年新增约170万个就业岗位,供求缺口约50万个。在此情况下,每年还要解决50多万高校毕业生就业,保证安置军队退役人员,防止化解过剩产能中出现的下岗失业,并要给农民工就业留出一定空间,任务十分艰巨。
准确把握就业结构性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江苏是实体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企业对劳动者的素质技能要求不断提高,而技能劳动者的培养是一个“慢变量”,技能劳动者总量不足、供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公共人力资源市场高技能劳动者求人倍率常年保持在2以上。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攻坚期,许多传统产业职工技能水平低、职业转换能力差,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新产业需要,“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现象仍将长期存在。
坚持开拓创新,准确把握就业创业工作的新要求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将江苏打造成全国就业工作的示范区。
围绕“更高质量就业”,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开发更多的优质就业岗位,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和全民创业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劳动合同、劳动监察和社会保险全覆盖,建立健全技能提升、创业成果和收入增长联动机制,畅通劳动者自主就业、向上流动渠道,不断增强劳动者就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围绕“更充分就业”,坚持控失业和促就业并举,强化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和预防失业功能,全面推行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拉动就业评估制度,重点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新兴业态,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推动实现就业结构由“二三一”到“三二一”的重大转变。
围绕“走在全国前列”,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优化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破除妨碍劳动力及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弊端等方面率先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培育更多工作品牌,打造更多工作亮点,显著提升就业创业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坚持真抓实干,努力实现就业创业工作的新开局
把确保就业局势稳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突出供需发力、创业引领、培训提升、服务推进,统筹促改革、稳重点、防风险各项工作,确保实现守住经济运行区间下限、织密重点群体就业底线和提升就业改革任务完成基线三大目标,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登记失业率分别保持在5%、4%以内,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帮扶10万名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创业增收,去产能中下岗职工得到妥善分流安置,全省就业局势继续保持总体稳定,为经济社会發展大局作出新贡献。
更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加强就业政策与产业、财税、金融、贸易、教育等经济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套,研究制定加快畅通劳动者社会性流动的政策措施,完善新业态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和政策支持体系。开展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年活动,强化资金管理使用监督和绩效管理,确保就业政策“应知尽享”。启动《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立法调研,推动就业政策规范化长效化。
更有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实施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等计划,组织开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和就业指导、就业见习、岗位信息、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服务,依法依规分流安置去产能中下岗职工,实施精准就业扶贫工程,加大对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织密兜牢就业“底线”。
更深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完善落实支持农民工等群体创业的政策措施,改进创业培训补贴方式,加强创业专家指导团和创业项目库建设,持续激发创业积极性。突出创业平台打造,积极发展各类创业载体,组建“创响江苏”创业联盟,举办多种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各地筹建创业大学,深入开展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和创业型街镇、村居、园区创建。
更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构建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全过程的终身职业培训制度,联动落实就业前免费培训、上岗后补贴培训和成才时奖励培训政策,完善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提升技术工人待遇,全面推行“企业订单、劳动者选单、培训机构列单、政府买单”培训服务模式,大幅度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
更优质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健全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广“不见面审批(服务)”等便民举措,打造覆盖城乡、五级贯通、联通全国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创新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满足城乡劳动者多元化、个性化的就业需求。
更有效防范就业失业风险。健全就业统计监测制度,充分运用大数据开展就业形势分析。开展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和技能提升展翅行动,鼓励支持企业少裁员不裁员,强化失业保险保生活、促就业、防失业的综合功能。密切关注贸易摩擦等经济、贸易、产业变化对就业影响,完善应对就业风险预案,做好应急政策储备,确保不发生较大规模的失业问题。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
责任编辑:刘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