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历史使命的“新时代”意蕴
2018-07-31郭广银
郭广银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还深入阐述了什么是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怎样实现新时代历史使命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使我们党对自身历史使命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我们党实现历史使命提供了理论指引与行动指南。当前,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深刻领会党的历史使命的时代意蕴、时代要求,进一步凝聚起实现伟大梦想的磅礴力量。
新时代标定实现历史使命新方位
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欺凌之下,沦落为积贫积弱、生灵涂炭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在历史的反复比较中,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那时起,我们党就踏上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征途,矢志不渝,百折不挠。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在不断向前推进,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呈现。从本质上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五千年中国人民家国情怀的时代表达,又是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的具体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历史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历史进程看,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其践行初心、实现使命的历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再到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实现历史使命的坚定足迹。救亡图存,通过浴血奋战使得中华民族“站起来”;擎起改革开放大旗,通过艰苦创业让中国人民“富起来”;十九大吹响“强起来”的进军号角,在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国共产党履行历史使命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然而,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党的历史使命,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矛盾和困难越来越多、风险和挑战越来越多,阻力和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特别是,完成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必须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适应这一历史性变化,着力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赋予实现历史使命新任务
为实现伟大的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初心不改,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具体使命、阶段任务。在“变”与“不变”之间,中国共产党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阶段性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从而把实现党的历史使命提升到了一个崭新境界,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任务和实现路径。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不能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就失去了“主心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人民实现伟大梦想,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國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呼唤实现历史使命新作为
进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们要时刻牢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靠的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使命自觉,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越是接近目标,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如果没有新作为,再宏伟的蓝图都会落空,再美好的梦想也不可能成真。
一方面,实现新作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是一种发展思想,但不限于经济社会发展,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观点、基本主题、精神实质与思想灵魂。民族复兴归根到底为的是人民幸福。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另一方面,实现新作为要强化战略谋划指引。科学判断历史方位,及时调整发展思路,作出新的战略安排,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本领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经过近百年的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中国共产党人对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倍加清醒。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是一份政治报告,也是中国“由富向强”的战略谋划,为党在新时代实现历史使命作出了全面的顶层设计。报告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并提出以实施“七大战略”,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等,全面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继续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作者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东南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