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城区功能定位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研究
2018-07-31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组织部课题组
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组织部课题组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上海市杨浦区坚持把构建与杨浦城区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作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抓手,将高质量努力体现在强化责任落实、推动转型发展、引领社会治理、筑牢执政基础、激发创业活力等各个方面。
[关键词]功能定位;三级联动;基层党建;睦邻党建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8)07-0032-04
一、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背景和意义
(一)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要求,对推进城市基层党建提出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2017年,中组部在上海召开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印发《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上海市委加强城市基層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中组部调研报告”),专门总结上海经验做法,同时明确要求各区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报告内容,深化实践,进一步探索深化城市基层党建的有效途径,把党的领导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实现党领导社会治理、依靠群众加强社会治理。
(二)推动杨浦加快建设“三区一基地”,对推进城市基层党建提出更高要求。上海将在2040年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成为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和生态之城。这些城市发展的新形势,给杨浦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需要在提高党群服务的精准性、扩大党在城市的“两个覆盖”、增强党建引领共治和自治的有效性等方面加强实践探索,有效应对新情况和新问题,使城市基层党建与科技创新、城市更新、社会治理自我革新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杨浦实现“党城融合”引领产城、学城、创城“三城融合”。
(三)持之以恒抓基层、打基础,对推进城市基层党建提出更高要求。从2004年全国社区党建工作会明确提出区域性党建概念,到全市落实市委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1+6”文件精神,再到中组部总结推广上海经验,十多年来杨浦按照市委总体部署要求,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配置资源、整合优势、激发活力上下功夫,探索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较好地应对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所带来的问题,需要我们加大实践力度,在原有基础上再进一步,补好短板、拉长长板。
二、杨浦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和布局
(一)“三级联动”构建党建工作的体系。以强化街道党工委领导核心地位为重点,不断完善“区—街道—居民区”三级联动的组织体系。深化落实市委“1+6”文件,全面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及相应考核和奖励以来,将与城市综合管理直接相关的绿化市容、房管等管理力量下沉至街道,健全“街属、街管、街用”等机制,使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有精力、有力量、有抓手。扎实推进社区党建“1+2”体制改革,明确在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下,行政党组统筹协调提高执法效能和管理水平,社区党委推进区域化党建、“两新”党建和居民区党建融合。同时,完善街道党建工作日常运作机制,建立社区党建办、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前后台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从行政化管理模式向窗口化服务模式转变。
以健全“6+6+X”基层党建责任制落实机制为重点,不断完善三级联动的责任体系。制定责任清单,明确基本责任、重点责任和责任追究内容,确保责任到人、问责到点。建立“年初签约、平时报告、月度交流、季度评议、半年展示、年度测评”工作制度。
(二)“三区联动”区域化党建完善了党建工作的平台。着力打造开放式组织平台。牵头区域内16家常务理事、20家理事单位,成立杨浦区区域化党建联盟,作为区域化党建总平台,强化区委统筹协调能力。在教育、卫生、城市建设等领域、12个街镇建立联盟分会,作为区域化党建联盟的分支机构,建立合作项目机制,合力推动行业发展、社区建设。在281个居民区建立“大总支”体制,吸收社区民警、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等方面党员代表任兼职委员,推动区域资源与社区需求对接。
着力健全常态化联动机制。在区域全面落实“双报到”和“双报告”制度,推动90%以上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以及2万多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以业缘、趣缘为纽带,组建党员义工服务队,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在各街道建立环境综合治理责任区共建共治机制,与433家区域单位签订环境综合治理责任区共建协议书,建立巡视联勤、志愿联动、固守接力等工作制度,切实形成了整治合力。在各系统,充分发挥行业分会优势,着力打造“院士名医社区行”“律师咨询送到家”等党员志愿行动品牌,推动党员服务进社区、进校区、进园区。
(三)党建引领的睦邻家园建设的初步探索奠定了党建工作的基础。着力健全党建引领睦邻家园共治载体机制。在各街镇逐步建立“两委”(社区党委、社区委员会)“三会”(区域化党建联盟分会、街道党员代表会议、社区代表会议)组织架构和工作制度的基础上,着眼充分发挥“两委”“三会”引导多元主体,围绕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问题,有序开展提议、商议、审议、评议等“四议”活动的作用,在五角场街道试点构建“两委三会四议”协商联动一体化机制,通过项目选题共议、工作制度共商、实事方案共审、履责情况共评,密切平台联动,有效汇聚多元主体智慧,形成并推进了“缘聚五角场”白领社区营造等一批共治项目和民生实事项目,切实加强了党建对社区共治的引领。
着力加强党建引领下的睦邻家园建设工作。加强党组织对居民区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深化由居民区党组织引领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社区民警和群众代表等参与的“多位一体”工作机制,推动“三会”制度等基层民主协商机制广泛实践。坚持“支部领导团队、党员融入团队、团队凝聚群众”,强化党组织对群众自治组织的引导,使业主委员会、各类群众团队、社区网络组织和其他公益性、服务性组织蓬勃发展,成为自治新载体、新力量。
(四)党建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升级了基层党建的阵地。突出“开放式、集约化、共享性”,推进实体建设、强化功能建设。全区12家社区党建服务中心设定为街镇所属科级事业单位,并按辖区内每250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配备一定数量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落实“一窗一校三室”(独立的接待窗口、社区党校、党代表接待室、党员电教室、书记工作室)要求,指导各街道落实服务场地、区分功能空间。
(五)“两新”党建和网络党建延伸了杨浦基层党建的领域。建立健全抓“两新”组织“两个覆盖”工作机制,完善部门协同、条块部门联动、党群共推的工作机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属地、属资、属业、直属、挂靠式、枢纽式等多种组织隶属方式,推动党支部建在楼上,建在园区商圈里,建到项目团队、产业链上。聚焦推进创智天地互联网企业党建创新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科委等职能部门政策支持服务、五角场街道就近落地服务以及科创集团党委联系服务优势,强化条块联动,把握企业初创成长中服务需求变化规律,形成就地服务、就地培育、就地成长、就地公益“四个就地”服务模式,推进组织融合、工作融合、阵地融合、主体融合。
(六)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为骨干力量培育塑造基层党建的动力。制定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居民区书记队伍建设纳入全区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立足优结构、强素质、提地位、激活力,选优配强居民区书记。严格落实进编享编、同工同酬政策,并制定考核激励管理办法等文件,推动队伍规范化建设。构建以初任班、示范班、全员班、基礎班、资质班和短期实践课为内容的“五班一课”培训模式,逐步建立健全教育培训、考核管理机制。通过选派干部担任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大力推进在书记、主任“一肩挑”的居民区党组织和党员数250人以上的居民区党组织配备就业年龄段专职副书记工作,缓解队伍梯队建设、人才储备压力。推进“名书记、优秀书记、新秀书记”培育工程,深入开展“十佳小巷总理”评选活动,在基层党员干部中树立注重实绩、崇尚实干、社会公认的鲜明导向。
三、目前杨浦区党建仍然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有待进一步深化。通过不断完善三级联动的组织体系,健全和落实“6+6+X”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基本形成了组织健全、功能完善的三级联动体系。但另一方面从党建的最终效果上,不仅要完善三级联动的组织体系,还要努力实现从上层着力向基层着力转变,从简单粗放向精准发力转变,精细指导、精准施策,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权力下放。
(二)党建引领社区参与的活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不断深化区域化党建联建的机制,已形成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的模式和品牌。但对照中组部和上海市委对城市基层党建的要求,在加强社会联结、培育群众自治、引导和动员居民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健全党建资源下沉机制、探索睦邻共治自治以及项目化落实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工作制度等方面,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三)新兴领域党建两个覆盖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通过实行企业入园手续申办、流动党员党组织关系接转、企业党组织书记选配和企业党组织建立“四个同步”,依托工商、税务等监管部门,将党组织和党员等党建工作情况纳入企业“登记申报、年检年报”范围,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还有不少空白点和盲点,需要探索破解“边建边散”“建而无用”、流于形式等瓶颈问题。特别是在实践工作中,“两新”组织党组织还面临着部分“有组织无活动”的问题和困惑。
(四)运用互联网填补党建盲点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杨浦区在探索推进互联网党建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互联网党建的目标、定位、功能还没有清楚准确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互联网是推进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工具,对于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组织的整合吸纳是网络党建的重要方面,杨浦在考虑整体布局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党建的创新探索。
(五)社会基层工作队伍建设的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杨浦持之以恒选优配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但在杨浦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不同代际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政治能力和工作能力良莠不齐的问题。个别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出现了待遇落实了,工作没提升的现象。因此,杨浦区还需要积极探索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的能力建设。
四、加强和改进杨浦区基层党建的方向和路径
(一)未来杨浦区基层党建进一步更新升级的基本方向。整体联动。城市基层党建必须更加注重全面统筹、系统推进、开放整合、整体效应。对于杨浦党建工作来说,就要求进一步强调整体联动,特别是在区域化党建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三区联动”升级为“三建融合”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强化基层。城市党建的工作重心,说到底就是“一切围着基层想、一切围着基层转、一切围着基层干”。对杨浦区来说,强化基层就意味着要以街道和居民区为重点,理顺体制机制,加强资源保障,推动资源、服务和管理向街道和居民区下沉。开放融合。杨浦区在积极贯彻落实市委有关要求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三级联建”“三区联动”“三建融合”为基础的,横向和纵向工作体系完整的开放融合的品牌、理念和机制。下一步杨浦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开放融合的理念,推动杨浦党建从社区融合走向街区融合。线上线下。杨浦党建未来主要从两个方向进行探索。一是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线上系统,推进党建管理和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二是如何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对互联网领域、互联网组织、互联网企业的联系、组织、凝聚和引领。
(二)未来加强和改进杨浦区基层党建的重点路径。进一步完善社区党建的“1+2”体制。要继续聚焦街道社区,在深化街道党建“1+2”体制改革,做强街道党工委龙头,引领多元主体有序参与共治。要继续强化赋予五项权利、完善准入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做实社区党委,推广“两委三会四议”党建引领共治协商模式,着眼强化机制衔接,推进社区党委委员多元化构成,加强社区党委对社委会的引领,健全联盟街道分会、党代会、社代会制度,完善“项目共商、方案共审、难题共议、结果共评”的协商机制,推动区域化党建、“两新”党建和居民区党建融合发展。
进一步打造睦邻党建的品牌。要创新睦邻家园党建片区组织设置,以睦邻中心为圆心,以步行15分钟可达中心的距离为半径,将全区划分为50多个睦邻家园党建片区,吸纳片区内驻区单位和居民区党组织建立区域化党建小联盟,让“小居委也有大资源”。要构建睦邻党建片区机制体系。建立睦邻片区—居民区—组团式服务群众网格三级联动机制,依托“一线工作法”、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等机制,为加强党建引领,一体化推进自治共治德治法治提供保障。要做强睦邻家园党建片区的阵地。重点推进睦邻中心党群服务阵地建设,整合队伍力量,设置红色港湾、妇女之家等活动区域,抓党建带群建促社建,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构建睦邻家园共治自治格局。
推进互联网企业等新兴领域党建。杨浦在推进互联网企业党建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好经验和好做法。如,搭建了条块联动的“创承汇”工作平台,充分发挥街镇的属地优势、职能部门的政策优势和国有企业的市场优势,做到工作共商、服务共推、成效共评、工作站共用,实现了工作融合、队伍整合、服务升级。下一步,要巩固和扩大成果,拓展工作平台服务覆盖范围,健全睦邻中心、党建服务站服务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把“四个就地”服务全面推广到四大街区和20个科技园区,把党建贯穿企业成长链、双创生态圈,做实做强做亮互联网企业党建。
推动基层工作队伍的职业化发展。在做到新老平稳更迭、赋予队伍活力的同时,推动良好作风传承,实现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强化典型引路,弘扬杨浦小巷总理的优良传统,展现良好精神风貌,激励更多年轻人投入社区治理工作中来;进一步加强名书记工作室建设,健全“五班一课”等培训体系,建立组团式带教机制,强化“名带优、优带新”,搭建队伍成长阶梯;进一步关心支持书记后备成长,拓展后备来源渠道,把书记后备储备的触角延伸到校园;进一步畅通职业发展渠道,探索完善居民区书记享编、进编机制,让基层干部干好有地位、做好有盼头。
执笔人:董凌云
责任编辑:赵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