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江宁”

2018-07-31赵志凌

群众 2018年13期
关键词:江宁高质量美丽

赵志凌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建设美丽中国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高度的政治觉悟紧抓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新时代“强富美高”新江宁建设的重要战略导向,努力走出一条经济较发达地区全面提升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路,展现新时代江宁发展的“最靓颜值”。

以天蓝地绿水清为目标,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打造美丽江宁的形象之美

高质量要有高颜值。只有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生态环境更优美,才能使生态经济效益不断彰显,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近年来,江宁发展质态不断提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居全省区县前三。2017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5.9%,主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环境保护目标任务考核连年名列南京市郊区组第一。这是“两山”理念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生动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抓生态环境建设就是抓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实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江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以“263”专项行动为突破,以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为保障,严格落实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要求和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深入开展治水、治气、治土三大战役,持续实施“蓝天、清水、宁静、净土、绿色江宁”五大工程,大力开展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三污同治”。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品质,使之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江宁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以对标找差为坐标,推进产城发展现代化,塑造美丽江宁的气质之美

如果说,苏州昆山的敢为人先、创新创优铺就了“昆山之路”,杭州萧山的奔竞不息、勇立潮头造就了“萧山精神”,深圳南山的企业主体、自主开放成就了“南山创新”,那么,江宁从农业县到现代化产业新城的华丽嬗变,则昭示了江宁人创新实干、勇争一流的现代派气质。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江宁积极对标“三山”学赶超,致力于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增创绿色发展的新动能,在全面争先进位中激发创新发展的新活力,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新征程中锻造高质量发展的“江宁样板”。

大力构建“3+3+3+1”高端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打造三大主导产业、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现代服务业和一批未来产业,形成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率先发展的新高度新优势。突出抓好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及全过程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为绿色产业和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腾出容量。全区近年累计规范整治污染企业1700多家,关停淘汰“小散乱污”企业1670多家,关闭畜禽养殖场470家。在江宁,没有重化工企业,没有重金属污染的电镀企业,没有高耗能高排放的钢铁厂、电厂,多的是高新技术企业、绿色环保企业。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5.2%,列全省第一;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全市第一、全省第三。产业结构高、新、优、净,成为江宁经济转型发展的突出亮点。

大力塑造现代化国际性南京主城南部中心。优化环境卫生,实施城乡精细化管理建设“10+1”专项行动,集中开展治乱整破、老旧小区改造、道路交通秩序整治、“两次四分法”垃圾分类试点等。凸显绿色基底,构建以城市绿化景观带、湿地公园为主体的绿色空间,建成杨家圩、新天地等30个广场公园、街心公园,百姓有了更多可供休闲的“城市绿肺”和“城市客厅”。

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路径,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构建美丽江宁的格局之美

格局之美凝结了绿色发展新形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要求,统筹谋划国土空间开发和生产力布局,将全域1561平方公里划分功能片区,构建一体化创新创业发展格局、新型城镇化建设格局、乡村振兴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新格局意味着不再以地理界限、产业来划分江宁,而把更多的资源禀赋、功能定位作为促进区域发展的主要依据;也意味着不再以铺摊子、摊大饼的粗放式手段进行扩张,而是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集约发展和精明增长。

在空间格局上,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划定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生态控制的边界,严格生态红线管控。全区共划定77块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达523.88平方公里,占全域国土面积的33.56%。为确保生态红线这一“生命线”,制定生态红线监管考核办法,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严守生态功能保护。为确保“一江清水浩荡东流”,对滨江水源地保护区域的20多家码头、船厂等全部进行关闭和搬迁,加快将19.08公里的长江堤防打造成绿色生态走廊。

在城乡格局上,“副城—新城—新市镇—新农村”协同发展,“金花村—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升级再造,构筑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格局和新态势。江宁是一个新兴的现代工商业城区,美丽乡村建设肇始于“金花村”,深化于“盆景变成百花园、农村变成大景区、大学生变成创业者、农民变成富裕户”这“四变”工程。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等实现了综合推进,全面开花。目前,全区美丽乡村覆盖率70%以上,四星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全省最多,美丽经济规模突破100亿元,不仅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而且促进了农民增收,使凋敝的乡村重现生机活力,使美丽乡村成为都市人向往之地,使繁华都市与田园乡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根本,促进生态文明共建共享,弘扬美丽江宁的行为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建设美丽江宁,重在培育生态自觉,发挥主体作用,凝聚发展合力,让每一个市场主体、每一个社会单元、每一个市民都积极行动起来,践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共建共享生态江宁的主人。

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企业主动治污的环保意识和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工业企业加大投入治理污染,建筑工地积极建设文明工地,重点行业进行节能降耗减排,达标排放、增强绿色竞争力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新的增长点。

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生态文明意识深入人心。生态文化宣教成为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建设生态文明的持久推动力,环境信访投诉成为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治理“散乱污”企业的有效抓手。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促进全社会绿色行动蔚然成风。

从“单打独斗”到“齐抓共管”,大生态、大环保的长效机制空前强化。在党委坚强领导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多元共治的体制有效保障了生态环保工作。江宁较早建立了“五位一体”综合考评机制,生态文明指标考核权重超过20%,绿色发展成为各级干部的政绩诉求和行动自觉。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窗口期。率先爬坡过坎、跨越“生态拐点”,成为江宁高质量发展的首要生态目标。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江宁贡献!

(作者系南京市江宁区环保局副局长、博士)

責任编辑:霍宏光

猜你喜欢

江宁高质量美丽
刘江宁作品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