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2018-07-31刘万福

群众 2018年13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文明法治

刘万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这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項重要原则。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环境法律服务的律师,我对此深有感触、深感认同。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真正让环境法律制度成为“高压线”,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直击当前环境治理要害。最严格的制度就是在制度上和机制上完善创新,强调静态的制度规定,而最严密的法治更为强调动态的制度执行,强调要全方位实现环境法治。这是对过去执法不严等现象的有效回应,也表明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惩治决心和力度。只有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协调统一起来,才能覆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方面面,真正解决环境违法成本低等问题,发挥好制度和法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驾护航功能。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呼唤加快制度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创新既是基础工程,更是系统工程。要从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体制机制以及重大制度安排入手进行总体部署,使生态文明建设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当务之急,是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创新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创新生态补偿制度,创新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密切跟踪国际环境立法趋势,研究借鉴国外的环境立法经验,从中吸取适合中国国情的有益经验。环境法律制度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专业性,对制度设计的科学性有更高的要求。因而,要让更多环境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到立法过程中,从污染治理技术、环境治理规律等方面献计献策。同时,也要坚持开门立法,鼓励引导普通公众广泛参与立法活动,让环境制度规范更加接地气、可操作。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关键是强化制度执行。无论法规制度多么健全多么完善,如果仅仅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那么永远只是一纸空文、一个摆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贯彻执行法规制度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环境法律制度的执行,更是如此。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环境执法体制,配齐执法人员,配足经费。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让制度长出“钢牙利齿”,形成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可越雷池一步”的刚性约束。对于执法中玩忽职守等行为,要从严追责、从严惩戒。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要严格公正开展环境司法活动,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环境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环境律师要积极融入、主动作为,在生态环保领域努力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另一方面,党政机关要严格考核,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真正把制度执行落实情况纳入各级班子考核内容,将生态环境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同时,对制度执行不力的要坚决追究责任,对违背制度的要坚决进行问责,确保环境法律制度执行上下协同、不打折扣。

(作者系江苏省律师协会环境与资源业务委员会主任、一级律师)

责任编辑:苏胜利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文明法治
环境保护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对不文明说“不”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文明歌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