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一代
2018-07-31林原
林原
20多年前,著名摄影家解海龙拍摄的那张《我要上学》的照片,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照片中小女孩那双充满求知渴望的大眼睛,成了反映那个时代“失学儿童”的沉重符号,后来成为“希望工程”的象征。
20多年后的今天,当年的“大眼睛”已经成为都市女白领,失学也几乎成为历史。可当我们走过乡村的教室,依然会看到无数双这样的“大眼睛”。时过境迁,人们能读懂他们与20年前完全不同的忧伤——对亲情的渴望,对孤独的恐惧,因为缺乏父母的关怀而产生的对“被留守”的失落感和焦虑感。忧伤的大眼睛中,充满困惑与茫然。
给留守儿童“大家庭式”的关爱
农村留守儿童管理一直以来是个难题,因为有一些基础数据较为滞后,也不太精准。2017年10月10日,“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正式启用,这意味着我国将逐步建立起翔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兒童信息台账。
留守儿童进入公众视野已有多年,其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教育情况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对这一数量庞大的群体倾注了很多的关爱,也在不断改善他们的处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留守儿童倍加关切,指出“要关心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将所有农村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范围,既是对总书记要求的具体落实,也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由于缺乏对基础信息的动态掌握,有些陷入贫困、辍学境地的留守儿童游离在社会视线之外,甚至酿成了难以挽回的悲剧。
这几年,随着数据收集手段的丰富,各地也想出了不少办法,将更多的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范围。比如,有的地方为留守儿童配发安全手环,并与公安机关报警平台和天网工程无缝对接。有的地方研发了留守儿童工作大数据平台,由县级总调度、乡(镇、街道)监管、村(居)委会动态管理,具备GPS定位、自动生成报表等功能。而覆盖全国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能大幅提升关爱、保护、帮扶留守儿童的精准度。
建立信息系统,只是迈出了第一步,用好这个系统,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工作。首先,怎么判定留守儿童就需要仔细斟酌。2016年,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开展了一次摸底排查,结论是全国目前仍有902万不满16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其中有不少人已经辍学或者尚未登记户口。这和此前一些部门和机构得出的数据有较大差异,这不排除有统计口径的问题,但也提醒我们,不能把这个系统建成一个封闭的系统,要真正做到保持开放、动态跟踪,才不会遗漏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此外,采集哪些信息,不采集哪些,也要在实践中摸索。从帮扶的需要看,除了留守儿童本人的情况,可能还要掌握一些周边信息,比如监护人、学校等。值得肯定的是,这个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一开始就与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系统、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共享,既有利于更充分地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又不至于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被标签化。
关爱和保护留守儿童是个良心工程,更是个社会工程,需要在政府、社会、家庭、学校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发挥社会合力。因此,这个关爱留守儿童的基础设施,还应对社会开放,最终建成一个社会都可以用的公益平台。以前就有这样的尴尬,有些公益组织去帮助留守儿童,却没办法拿到确切数据,只能自己去调研收集,耗费大量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这个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以后,就可以更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形成更高效的分工合作。
关爱未成年人,是要付出百倍耐心和努力的事情。更准确地了解每一个留守儿童的需求,更深入地把握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变化,并以更加高效、专业、恒定的方式,将各方面的爱心有效整合,祖国的每一朵花儿就都能在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中尽情绽放。
不能让留守儿童沦为问题儿童
2017年8月,民政部联合教育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印发了《关于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中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显而易见,这是要充分释放社工能量,不让农村留守儿童沦为问题儿童,使每棵树苗都有长成大树的希望。
他乡时代正在向广度和深度演进。社会固化结构早已打破,自由流动取代了身份与户籍约束,生活在他乡,已是一种普遍的生存状态。他乡时代,留守儿童也成为了特定群体,且数量很大。令人担忧的是,不少农村留守儿童都处于无人监护状态,比如湖北省有留守儿童73.9万余人,其中有1.1万余人处于无人监护状态。孩子身心不健康或行为失范,往往能从缺乏父母照料与监护中找到原因。如果为人父母者尽到责任,如果社会尽到责任,留守儿童就不会论为问题儿童。无疑,落实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十分重要。但他乡时代,指望那些在外打拼者都回乡陪孩子或带着孩子走也不现实,发挥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有消息称,受工作压力大及薪资待遇不高等因素影响,某地千名大学生社工5年走了快一半。这也提醒我们,充分释放社工能量,不让农村留守儿童沦为问题儿童,就得“缺什么补什么”。既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也要努力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方面多些创新举措。同时,要建立精准的留守儿童信息库,一人一档,动态管理。而且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追究失职渎职者责任。还可以通过乡村旅游、高效农业、来料加工、电商村等培训项目,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使更多为人父母者能兼顾“口袋”与“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