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案例研究的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诊断*

2018-07-31申立银魏小璇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年6期
关键词:西南地区小城镇山地

申立银,魏小璇※, 陈 洋,熊 宁

(1.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重庆 400045; 2.可持续建设国际研究中心,重庆 400045)

0 引言

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着力点,小城镇的可持续建设和发展是我国新时期城镇化可持续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1]。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国建制镇的数量由1978年的2 173个激增到2015年的2.051 5万个[2]。然而小城镇的建设水平区域差异明显,西南地区的山地小城镇(西南地区山地面积占比高达67%)建设水平明显落后于我国其他地区[3],以挤占农田、耕地资源过度占用和污染环境为代价推进小城镇建设的现象仍较为普遍。正确评价和认识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能力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建设,助力西南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若不能正确评价和认识,则可能出现四川省郫县安德镇在没有考虑环境承载力的情况下以污染环境而发展特色产业园的情况[3]。因此,亟需建立一套适合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选取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评价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为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建设提供指导。

目前,已有不少关于小城镇的可持续建设水平诊断的研究,然而这些诊断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范国宁等[4]从地理环境、动力支持系统和制度环境3方面构建了认识东部沿海地区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 马艳梅等[5]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地级市可持续建设综合水平的熵值法测度,揭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大部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呈下降趋势; 宋建波等[6]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小城镇可持续建设的综合评价,将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的发展分为4种类型。鉴于已有的文献中关于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的可持续建设水平诊断的研究较少,文章以12个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3个方面建立诊断指标体系,采用熵值层次分析法对样本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提出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的提升路径,为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1 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指标的选取

为了正确认识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选取一套正确的指标体系尤为重要。

1.1 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特征

诊断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必须要结合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特征。山地城镇指修建在大于5°以上的起伏不平的斜坡地上的城镇[7]。该文综合考虑地形、地貌等地理条件及调研访谈资料,将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的研究范围界定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3省1市的建制镇、集镇。其主要特征可总结如下[8-10]。

(1)自然灾害频发。西南地区地处我国第一和第二阶梯交界处,板块运动活跃,山高谷深,地形复杂,降水丰沛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地表岩石裸露破碎,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

(2)空间格局复杂。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所处区域山地面积大,地表破碎、土地垦殖率高,耕地基本为旱地和坡地,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由于地形限制,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的人口多分布于山坳、坡面上,较平原地区而言,村庄密度较小,村庄建设用地较少,在空间分布上星罗棋布,缺乏规律。

(3)自然禀赋优越。西南山地地区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资源、农田景观较为丰富,山地小城镇的自然景观风貌特色突出,生态特质良好。

1.2 诊断指标的选取

可持续建设强调经济建设要与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相协调,强调建设的整体性、和谐性,既要考虑到当代人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后代人的需要; 既要考虑到当地局部利益,又要着眼于全局、全国、整个地球的保护[11]。所以可持续建设就是指人与自然环境能够长久地共存共荣、持续不断地建设[12]。然而上述分析的西南山地地区的特征决定了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的特殊性[13],这一特殊性的内涵可以解释为: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在地形地貌、城镇空间组织模式复杂多样的条件下,在保持自身建设的同时,也要兼顾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全面建设。

根据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的内涵,可将其诊断指标体系设计为“目标—准则—子准则—指标”4个层次的框架结构。第一层次为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诊断目标层; 第二层次分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生态环境3个准则层; 第三层次为每个准则层下设的子准则层,经济建设层分别从经济结构、经济增量和经济总量3个子准则层刻画了“经济建设水平”,全面体现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经济建设状况。其中,经济增量指标是指观察年与上一年比较的经济增速。社会进步层分别从人口状况、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3个子准则层体现可持续建设的社会因素,强调“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建设观[14]。资源环境层从资源状况指标和人居环境指标两个子准则层体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的自然因素,强调只有合理利用与保护小城镇环境资源,大力营造城镇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之间的良性循环[15]。第四层次为具体诊断指标,该文通过梳理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同部门建立的9种城镇化可持续建设的指标体系[16],并结合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特征,遵循全面性、代表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等原则[17],初步整理归纳出26个指标来进行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诊断。预选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预选指标体系

由于西南山地地区自然灾害频发,需要各种可持续治理投入来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因此我们选择“防灾减灾投入占GDP比重”这一指标来体现。政府于2011年正式提出加大山区半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建设,从而解决山区、半山区地区人畜饮水问题[18],因此将山区“五小”水利工程个数作为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诊断指标。然而,由于缺少防灾减灾投入额的统计数据,且“五小”水利工程个数的指标数据也不完整,因此将防灾减灾投入占GDP比重和山区“五小”水利工程个数这两项指标删除。经过对表1预选指标的筛选,确定最终24个评价指标,见表2。

表2 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指标体系

2 基于熵值层次法的可持续建设水平诊断模型

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通常采用层次分析法,即依靠专家经验的主观赋值确定权重[19]。而熵值法是利用指标的原始信息来确定权重,因此为了克服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性对诊断结果的影响,该文提出了采用熵值层次法诊断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的模型[20]。

2.1 指标无量纲处理

各指标的原始数据由于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必须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过程如下[21-22]:

设X为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系统对应于m个诊断指标与n个西南山地小城镇的样本矩阵,有:X=(xij)n×m。对xij进行归一化处理,得矩阵X′=(xij′)n×m,xij′∈[0, 1]。

(1)

(2)

其中,minxj、maxxj分别是第j个指标下各样本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文中除A1-1是负向指标外,其余指标均为正向指标。

2.2 指标权重的确定

(1)AHP求指标主观权重

首先通过专家咨询法获取各指标间的成对模糊判断矩阵,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指标判断矩阵,采用特征向量法求权重,最后对权重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检验通过,则权重分配合理,否则重新构造判断矩阵并求权重,直至检验通过[6]。 记准则层权重向量为计算层次组合权重结果如下:

θ=θ(k)θ(k-1)…θ(2)

(3)

(2)熵值法求客观权重

(4)

(5)

dj=1-ej

(6)

(7)

(3)组合权重的确定

将层次分析法获得的主观权重θi与熵权法获得的客观权重ωi进行综合,运用式(8)计算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的复合权重λi[23]。复合权重λi既反映了专家的经验又反映了客观条件的变化。

(8)

2.3 可持续建设诊断的计算模型

根据线性加权综合评价公式,建立可持续建设的诊断模型:

(9)

其中,S为样本镇可持续建设水平评价值,其取值在(0, 1)之间;λi为第j个指标的权重值;Xij′为第i个样本镇第j个指标的标准值。将评价值进行排序,得到诊断结果。

3 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诊断

通过收集样本镇数据,并应用熵值层次诊断模型,以诊断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

3.1 研究数据的收集

该文以嘎洒镇、鲁史镇等12个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为研究对象(表3),其中,嘎洒镇、鲁史镇是云南省山地小城镇的代表,黑山镇、燕窝镇、钱塘镇、跳蹬镇是重庆市山地小城镇的代表,分水岭镇、方山镇是四川省山地小城镇代表,抄乐镇、永兴镇和大路槽乡是贵州山地小城镇代表。样本小城镇的选取涵盖了不同的产业建设方向,具有代表性和合理性。通过样本镇间的横向对比,能够诊断出不同区位、不同类型的西南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的程度。

为了收集各样本镇在表2中的指标数据,研究小组于2016年3~9月先后到样本镇进行实地调研,收集整理部分原始数据,并且结合各镇《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统计数据,获得本研究所需原始数据。为了较真实地反映各指标对可持续建设能力的贡献,本论文数据采用多种赋值法。对指标中可由各镇原始统计数据直接查得的数值,采用直接赋值法,对一些相对测度指标,则借鉴已有公式或构建新公式计算,采用相对赋值法。以样本镇原始数据为基础,经多方面换算与验证,收集整理出2015年西南地区12个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相关指标数据,见表4。

3.2 样本镇的可持续建设水平诊断

依据该研究建立的熵权层次法组合权重模型,首先依据式(1)(2)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xij′,然后根据式(3)~(7)计算得到层次分析法权重和熵权法权重,最后根据(8)式得到各层指标权重,见表5。

根据模型(9)对12个样本镇各单项指标评价值逐一进行计算,得到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综合评估结果S,见表6。表中所示数据可用图表示,见图1。

表3 样本镇概况

表4 样本镇原始数据(xij)

表5 西南地区山地小城可持续建设水平指标权重

表6 样本镇可持续建设综合评价表及排序

图1 样本镇可持续建设水平评价值 图2 样本镇经济建设水平比较

图3 样本镇社会进步程度比较 图4 样本镇资源环境状况比较

4 诊断结果讨论

4.1 影响因素分析

该文从3个方面选取了24个指标来进行评价,指标平均权重为0.041 7,由表5可知,权重大于均值的指标有8个,分布在3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中,它们是影响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的主要因子。

(1)经济建设指标(A)影响最大,尤其是经济总量指标(A3)。其中人均GDP(A3-1)所占权重为0.166,这是因为GDP指标可以反映小城镇综合发展实力。人均地方财政收入(A3-2)权重达0.043,体现了政府财政收入支持小城镇建设的职能作用较大。能够反映小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情况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指标(A3-3)权重为0.044。经济增量指标(A2)次之,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A2-2)、第三产业增长速度(A2-3)分别为0.082、0.111。因为第三产业会主导经济优化升级,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建设。

(2)社会进步指标(B)影响较大,是可持续建设水平的外在体现。其中每千人拥有第三产业个体数量和私营企业数量(B2-3)和每千人工业企业数量(B2-4)的权重分别为0.052、0.07,体现了小城镇建设必须以产业为依托,增强自身的综合经济实力。

(3)资源环境指标(C)也是重要影响要素,尤其是资源状况指标权重较大,影响也较大。森林覆盖率指标(C1-2)权重搞达0.138,反映了西南地区的环境现状,西南地区小城镇建设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

4.2 综合结果分析

从表6中可以看出,样本镇跳蹬镇的可持续建设水平评价值为0.575,排名第1,而抄乐镇的可持续建设水平评价值为0.210,排在最后1位。除跳蹬镇外,其余样本镇的可持续建设评价值均低于0.5。这些计算结果反映出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普遍较低。基于计算结果,这些样本镇可持续建设可以分为不同等级进行分析。该文基于表6的综合评价结果对样本镇进行了K-均值聚类分析,将样本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分为较强、一般、较弱3个等级,见表7。

表7 样本镇聚类分析

小城镇可持续建设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包括地域特征、社会经济背景等。只有针对这些特征因素制定未来发展方向才能有效提升不同发展等级的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

(1)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小城镇

从表6中可以看出,可持续建设水平相对较高的样本小城镇在经济维度的表现较好,而在环境维度的表现值相对于其他样本镇较低。跳蹬镇作为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样本小城镇,位于重庆市的辐射区内,能得到城市的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的支持,经济发展和基础条件较好,工业是其主导产业。跳蹬镇的经济建设评价值较高,尤其是经济总量指标评价值,这是因为跳蹬镇坚持以“工业兴镇,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发展了很多重点项目。然而跳蹬镇资源环境状况相比较其余样本镇评价值较低,因此对跳蹬镇应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基础上,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2)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的小城镇

表7中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的小城镇包括嘎洒镇、鲁史镇、黑山镇、钱塘镇和永兴镇。这些镇或是经济表现占优势,或是环境资源利用方面表现突出,见表6。比如嘎洒镇、鲁史镇和黑山镇将山地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进旅游项目发展,同时配套开发相应的农副产品及乡土文化产业等,形成以旅游服务为核心的产业链。然而这些样本小城镇的旅游业尚且处于起步阶段,还未能充分发挥带动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另几个样本镇如钱塘镇和永兴镇则处于地势较为平缓的低山丘陵地带,交通便利,因此这两个城镇通过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服务业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能力。但由于人才、技术的限制,目前一、二、三产业融合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经济总量指标值较低,且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导致农村内部以及农村与城镇间互联互通水平低下,这对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影响。因此这类可持续发展能力一般的小城镇要加大人才、技术的引进力度,完善道路、网络通讯等设施,最终提升可持续建设水平。

(3)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的小城镇

该研究分析发展可持续建设能力较弱的小城镇主要是受地域限制,经济建设水平较落后,基础设施未完善等特征。比如燕窝镇、分水岭镇、禄市镇、方山镇、抄乐镇和大路槽乡都是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的小城镇,这6个小城镇离经济中心地区较远,均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地形受山地限制较大,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但这些镇有相对较好的资源环境状况,由于基础设施落后而未被开发有效利用。因此这些镇应依托现代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形成生态农业产业链,探索山地城镇与自然体系相匹配的农业与休闲旅游业相结合的产业模式。

5 结论

该文从可持续评价的角度出发,采用层次熵值法对12个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的可持续建设水平进行诊断。诊断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不高,尤其是经济建设比较落后。要提高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关键是要发展可持续经济,为此该文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大力发展镇区工业园,尽量将临近乡镇的工业合并其中进行统一管理,优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并策划一批创新型项目来争取新农村建设资金。第二,大力发展乡镇生态旅游项目,利用西南地区丰富的自然景观优势来开设休闲垂钓、农场动物园、采摘、农事体验等特色旅游休闲项目,扩大知名度,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该文得出的诊断结果,可为提升西南地区山地小城镇可持续建设水平提供决策参考。由于样本镇的选取有局限性,为了更有效地得到诊断结果,在今后研究中可在增加样本镇个数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和讨论。

猜你喜欢

西南地区小城镇山地
基于MCI指数的西南地区近60年夏季干旱特征
中国西南地区百年气温的时空演变特征
山地草甸
西南地区干湿演变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山西队戏向西南地区的传播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