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社会保障支出效率研究

2018-07-30李国柱田亚男

当代经济管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

李国柱 田亚男

[摘 要]在對各省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和待遇水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助DEA模型对2015年各省(市、自治区)社会保障的综合技术效率分解并进行静态分析,然后用Malmquist指数法对各省(市、自治区)社会保障效率在2009~2015年7年间的变化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社会保障效率水平不理想,只有13个省份达到DEA有效。各地之间综合技术效率有较大的差异,且不同地区间效率值也不同,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同一区域内部之间效率也存在差异。2009~2015年,全要素生产率由增长转为衰退,整体上各地全要素生产效率增长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多数地方的综合技术效率有增长趋势,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呈现下降,大部分省份都有较好的规模效率。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效率;数据包络分析;Malmquist指数

[中图分类号] F2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8)06-0001-06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就,已形成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存的养老保险体系,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2009年至2015年,我国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公共开支年均增长23%,公共支出从2009年占GDP的6.57%增长到2015年占GDP的12.04%。据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测算,养老覆盖面从2010年的3.59亿人扩大到2015年的8.58亿人,年均增长率为27.7%;医保覆盖面从2005年的3.17亿人扩大到2015年底的15.4亿人,占总人口的97%。但在看到成效的同时,更应关注社会保障支出的效率。在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带来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效率成为缓解社会保障压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已有专家学者对社会保障效率问题进行了研究。王晓军等对2006年我国30个省社会保障支出效率进行了分析,发现社会保障效率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无论是按四大板块还是八大经济区划分,效率差异都比较明显;王馨认为地方政府的自利性导致政府规模过度扩张,从而制约社会保障效率的实现;余红伟研究了社会保障效率影响因素,得出环境因素对社会保障支出效率产生显著影响;李胜会等采用二阶段DEA模型研究了城乡社会保障效率差异,发现农村社会保障效率高于城市地区,区域间城市与农村社会保障效率也存在差异。总的来说目前相关研究还不多,已有研究由于研究角度不同,采用方法不同,使用数据年度不同,研究结论也不相同。

一、区域社会保障水平分析

社会保障水平是研究社会保障效率的基础,它反映了社会成员享受的待遇水平。社会保障效率的高低能够体现政府对社会保障资源的管理能力。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支出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社会救助支出、社会福利支出、社会优抚支出。

1.区域社会保障支出差异

我国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部分,通过计算每一个省(市、自治区)的社会保障支出即四大支出的和,比较2015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社会保障支出和人均支出的差异。

从图1中可知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有差异,并且在各区域、各省(市、自治区)之间差异很大,2015年社会保障支出最高的是山东省,为3 856.11亿元,最低的是西藏自治区,社会保障支出为144.80亿元;北京市社会保障支出2 679.22亿元,排在第八位,天津1 185.43亿元,排在第二十二位,河北省2 324.50亿元,排在第十位。由于各省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缴费率不同、人口数不同,尤其是从业人员数不同,绝对数上的社会保障支出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各地社会保障水平。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是一个相对更合理的指标,从图1可以看出直辖市上海、北京、天津排在前三位,原因一是工资水平高,因为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是以当地职工上一年度的平均月工资计算;原因二是缴费率不同,这三个市的缴费率均高于全国多数地区。以养老保险为例,全国多数地区缴费率为28%,上海养老保险缴费率为30%,而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广东省,广州为11%,东莞为16%,深圳、珠海、惠州等为18%,均远低于28%,这也是广东省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排在全国第三但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排在第二十一的重要原因。北京虽然养老保险缴费率也为28%,但北京的医疗保险缴费率很高,全国大部分地区医疗保险缴费率为8%左右(单位6%,个人2%),北京的医疗保险缴费率单位缴纳部分10%,个人缴纳2%~5%。天津情况和北京类似,养老保险缴费率28%,但医疗保险缴费率单位缴纳部分11%,个人缴纳2%。作为和北京天津接壤的河北省,养老保险缴费率28%,但医疗保险缴费率单位缴纳部分8%,个人缴纳2%。较低的工资水平及缴费率,使得河北省人均社会保障支出远低于京津,在全国仅排第二十三位。

2.社会保险占财政支出比重差异

为了反映各省(市、自治区)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之间的差异,用各省(市、自治区)社会保险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来衡量各省(市、自治区)社会保障待遇的相对水平,数据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这五大险中占财政支出比重较大的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各省份的保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值有较明显的差异。从养老保险支出的角度看,辽宁省的养老保险占比最大,为38.9%。最低的是西藏,为1.36%。养老保险占比低于10%的还有贵州省和云南省,都来自西部。而对于医疗保险支出来说,各省(市、自治区)的差异没有养老保险占比那样悬殊,基本都处于10%以下。10%以上的有两个,分别是北京和浙江。各地区的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占比差异不大,生育保险占比都不超过1%,除了江西、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6个省、自治区的比例偏低以外其余省(市、自治区)的比重不相上下。失业保险占比除了上海市1.38%,其余省(市、自治区)的占比都在1%以下。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保险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占绝大比重,均包括单位缴和个人缴,由于不同地区缴费率不同及对缴费的管制程度不同,导致各地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占财政支出比重差异较大;虽然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各地区缴费率也有所不同,但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由单位缴纳、个人并不缴纳,失业保险个人虽然也缴纳一部分,但比例并不高,因此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占财政支出比重各省(市、自治区)差异不大。

各省(市、自治区)社会保障支出规模的差异并完全代表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支出规模只是一方面,一个地区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高并不能决定该地区社会保障效率高。

二、区域社会保障支出效率分析

1.方法选择

数据包络分析是研究效率问题的常用方法,能够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来对决策单元的效率进行测算。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BCC模型,BCC模型的特点是假设该模型的规模报酬可变,在规模报酬可变情形下测算每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对效率值。数据包络分析可以从投入导向和产出导向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从投入的角度进行分析。选择DEA模型测算社会保障效率是因为DEA分析方法在计算效率值的方面有很多无法替代的优点,其理论依据运用的是统计学上的非参数思想,并且不设定具体的函数形式也不做任何的数学假设,这样就避免了产生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另外,使用DEA模型前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权重将变量标准化,而由模型自身的程序和规则来设定权重,得出的结果能够体现研究的客观性、严谨性。

2.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利用DEA模型测算社会保障效率,必须使所有的决策单元即各个省份的测算指标统一口径,本文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社会保障系统作为31个决策单元。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如下:社保基金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社会福利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和社会优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作为投入指标,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占城镇人口比重、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占城镇人口比重、每万人城镇便民服务网点和每万人城镇社区服务机构数作为产出指标。数据来源于2010~2016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民政统计年鉴》。

3.DEA评价的静态分析

使用BCC模型的DEA分析方法是一种静态的分析方法,运用DEAP2.1对2015年的数据进行测算,其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表中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者的关系为: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即第2列等于第3列和第4列的乘积。

(1)综合技术效率分析。综合技术效率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决定,受二者其一或共同作用,在整体上综合度量和评估了决策单元对资金的使用和配置效率、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等。

由表2可知,全国的平均综合技术效率为0.809,社会保障支出效率不太理想。社会保障效率的综合技术效率DEA有效的省(市、自治区)只有12个,占全国的38.7%,说明全国超过60%的省(市、自治区)没有达到DEA有效。效率值得分最低的是山西省,仅为0.567,平均投入浪费比例接近50%,而达到DEA有效水平的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东、广东、海南、福建、西藏、青海、宁夏和新疆。各区域之间的社会保障效率也存在差距,排名靠前的有8个省市(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东、广东、海南、福建)来自东部地区,4个省、自治区(西藏、宁夏、新疆、青海)来自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平均综合效率达到0.918,高于中部地区的0.691和西部地区的0.791。除了区域之间存在一些差异外,区域内也存在显著的差异。例如东部地区的北京、天津的效率值是1,而同样处于东部地区的河北省效率才0.591;西部地区的西藏、宁夏的效率值达到1,而同样处于西部的甘肃才只有0.591。同样是中部地区的吉林和黑龙江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

(2)纯技术效率分析。纯技术效率是在控制支出规模的情形下反映社会保障的效率,是社会保障效率的内在体现。纯技术效率的优良与否能揭露政府预算的管理能力和资源规划的合理程度。由表2可知,整体上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纯技术效率水平相对较好,表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预算管理水平较高,社会保障资源规划较为合理。纯技术效率值DEA有效的省(市、自治区)13个,全国平均纯技术效率为0.824。

2015年纯技术效率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存在差异,差距基本和综合技术效率同步。有13个省(市、自治区)的纯技术效率达到1,效率值介于0.8和1之间的有3个,低于0.8的有14个。从区域来看,2015年东中西三大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存在差异,纯技术效率达到DEA有效的有8个省市来自东部地区(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东、广东、海南、福建)。东部地区的平均纯技术效率为0.928,高于中部地區的0.691、西部地区的0.818。

(3)规模效率分析。规模效率是综合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比值,它能够反映出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规模与最优规模之间的差距。规模效率值越接近于1,说明社会保障支出规模越接近最优规模;若不为1,则说明该地的社会保障支出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或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规模报酬递减说明该地方政府能够通过减少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或调整产出结构来改善社会保障支出效率,而规模报酬递增则说明政府可以通过扩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来改善社会保障支出效率。

从表2中可以发现,从总体看我国社会保障的规模效率水平很高,支出规模与最优规模之间差距不大。规模效率值DEA有效的省(市、自治区)有22个,全国平均规模效率为0.98。

从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者的关系来看,综合技术效率的省际差异和区域差异主要是纯技术效率差异引起的,规模效率影响不大。说明要提高综合技术效率,必须提高纯技术效率,提高各省(市、自治区)的预算管理水平和资金分配手段。

4.DEA评价的动态分析

(1)2009~2015年各地社会保障效率的变化。动态分析是对每一个省(市、自治区)在多个年份内的效率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分析某两个年份之间的变化,也能分析两个以上年份间的动态变化。通过动态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变化的规律,研究社会保障效率的发展方向。DEA模型对各地社会保障效率相对变化的动态分析是通过测算并分解Malmquist指数来实现的,由分解后的因素来探究社会保障效率变化的内因,更好的调整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和分配,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技术进步。根据Malmquist指数的原理,运用DEAP2.1软件对2009~2015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社会保障效率进行Malmquist指数分析,得到综合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ffch)、技术进步指数(techch)、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pech)、规模效率变化指数(sech)和社会保障全要素生产效率Malmquist指数(tfpch),结果如表3、表4所示。

由表3可知,总体来看,社会保障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平均水平每一年的变化都不尽相同,在2009~2015年的7年間全要素生产率由增长转为衰退的趋势,2010~2012年的这三年全要素生产率都是增长的状态,从2013年到2015年一直都是下降。Malmquist指数值仅为0.971。各省(市、自治区)整体社会保障全要素生产效率增长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见表4),2009~2015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最大的是广西,为4.4%,最低的是青海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最大,并呈现增长趋势,其余的省(市、自治区)的全要素生产效率都为递减的趋势。

从综合技术效率变化的情况来看,我国社会保障的综合技术效率总体上呈现增减上下波动的趋势,非常不稳定。2011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别都出现了增长,2015年增长得最快,达到了21.4%。在2009~2015年间,综合技术效率总体呈现平稳趋势的是上海、西藏和宁夏。大部分省(市)的综合技术效率呈现增长趋势,呈现下降趋势的省(市)有6个,分别是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广东和海南,都属于东部地区。

2009~2015年间,全国各地的技术进步变化有较明显的转折,31个省(市、自治区)的技术进步变化总体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技术进步的变化幅度影响了各地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变化的快慢能够直接影响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增长快慢,表明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来进行。

为了探究影响社会保障效率的内在因素,对综合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进行分解,分解成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由表4可知,在2009~2015年间,有6地纯技术效率总体呈现平稳趋势,其中4个是西部地区;有19地呈现增长趋势,大部分属于中西部地区;其余都是下降趋势。在规模效率变化方面,有12地呈现平稳趋势,大部分属于东部地区,其余各地大部分都呈现增长的趋势。总体上各地政府在这7年间对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分配和管理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各省规模效率普遍都有增长。多数省份的综合技术效率变化对社会保障全要素生产效率增长出现负面影响,原因是技术进步下降。

(2)各地每年效率变化分析。2009~2015年的7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由增长转为衰退的趋势,2010~2012年的这3年全要素生产率都是增长的状态,从2013~2015年一直都是下降。前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的趋势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在增长,而且有的地方甚至大幅度地增长。2009~2010年间,西部地区大部分地方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很大,例如贵州省的全要素生产率为1.347,云南省的为1.636,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为1.552,西藏的全要素生产率甚至达到了2.358。2010~2012年这两年之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几乎遍及各个地方。虽然在2010年到2011年中有个别地方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对全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水平影响不大,尤其是2011~2012年每个省(市、自治区)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在增长。总体来看,2010~2012年这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一直呈增长趋势。

后3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呈递减的趋势主要是某些地方的全要素生产率发生了变化。2012~2013年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省(市、自治区)有8个,两个来自中部地区(吉林、黑龙江),1个东部地区(广东),5个西部地区(广西、重庆、四川、西藏、宁夏)。2013~2014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省(市、自治区)有7个,1个来自东部地区(辽宁),1个来自中部地区(黑龙江),5个来自西部地区(海南、重庆、四川、西藏、新疆)。2014~2015年全要素生产率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2015年的每个地方的全要素生产率都是递减的状态,并且下降的幅度很大。2015年的综合技术效率变化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而技术进步递减的幅度很大,严重影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1.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DEA模型的静态分析和Malmquist指数方法的动态分析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社会保障效率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总体社会保障效率水平不理想,只有13个省(市、自治区)达到DEA有效;综合技术效率差异较大,最高的达到1,最低的仅仅0.567,且区域间东西部效率值也存在差异。从DEA的水平来看,东部地区的效率比中西部的效率更有效;即使是同在东部内的各个省也存在一些差异,其他地区也是如此。纯技术效率存在较大的区域之间的差异,区域内部差异不大。规模效率各地都处于较好的水平。

2009~2015年间,全要素生产率由增长转为衰退的趋势,2010~2012年的这三年全要素生产率都是增长的状态,从2013到2015年一直都是下降。各省(市、自治区)整体社会保障全要素生产效率增长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从31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均水平来看,综合技术效率呈现增长趋势;虽然7年间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但对综合技术的增长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在规模效率变化方面,DEA有效的地方12个,且大部分属于东部地区;DEA没有达到有效的大部分也都呈现增长的趋势。

2.提升社会保障支出效率的对策建议

从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社会保障效率的分析可知,全要素生产效率呈衰退趋势的原因是技术进步变化程度低,综合技术效率没有显著提高。综合技术效率无法得到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没有改善,也就是说我国社会保障效率没有得到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社会保障管理方面缺乏技术创新,社会保障支出预算管理水平和资金管理水平不高,社会保障资源的配置能力不强。为了改善我国社会保障效率的措施,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提高对西部的社会保障投入。不同地方的社会保障效率表现出不同的水平,需要区别对待。由于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低于其他地区,为了使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能够跟上其他地区,缩小待遇水平的差距,应向西部地区投入充足的物资和技术。要提高医疗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资历水平,改善医疗设备的使用现状,提高医疗卫生支出效率。

第二,调整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结构和方式,使资金的投入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有效的水平内。在目前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中,社会保障的投入份额不断增大,但是占GDP比重微乎其微。考虑到整体的经济运行机制,政府在某些方面忽略了群众真正的需求。因此,应该在深入了解公众的需求后再制定相应的政策,让公共服务的每一层机构都能各司其职,充分的向广大居民汲取意见并表达社会保障的本质。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提供社会服务,不断给社会公民创造福利。

第三,完善社会保障责任机制,提高法律执行力度。通过法律法规强制的手段对财政支出在民生建设的投入上形成必要的约束,使各部门认清自己的职责,保障公民应有的社会福利和生活保障。在充分利用社会保障资源的同时提高社保支出在财政支出的比重。

第四,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支出的绩效考评体系和监督机制。在每个地区建立社会保障支出的绩效考评体系,及时反馈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如果发现效率不高及时总结经验并提出改善措施。完善各地区社会保障支出的监督机制,增加财政支出的科学性、公开性和透明度。

[参考文献]

[1] 王晓军,钱珍.中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效率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7.

[2] 王馨.地方政府自利性对社会保障支出效率的影响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3.

[3] 余红伟.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效率的区域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5(5):82-89.

[4] 李胜会,熊璨.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城乡效率差异及原因[J].公共管理学报,2016(3):135-146.

[5] 封进,张馨月,张涛.经济全球化是否会导致社会保险水平的下降:基于中国省际差异的分析[J].世界经济,2010(11):37-53.

猜你喜欢

数据包络分析
长株潭地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