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多角度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法

2018-07-30杨娟

魅力中国 2018年8期
关键词:人文景观景观设计景观

杨娟

一、研究背景

景观是城市整体规划和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长期以来有关城市建设的各个学科重要研究的对象。人文景观对于城市的重要性在于其多角度多层次的价值。城市的人文景观是整个社会空间形态和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者,也是人们感知城市意象,形成地域文脉和场所认知的重要空间对象。作为城市社会空间的重要组成要素,它是城市文化的展示,是人们社会生活和公众交流的平台,不可避免地承担着超越于物质实体之上的社会价值。因此,城市景观无论对城市居民、对整个社会还是对城市本身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承担景观设计这一重要任务的设计者也面临着更艰巨的任务和挑战。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建设和景观建设都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更严峻的考验。景观行业也进入到飞速发展的阶段,同时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景观设计这门学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进入我国,我们对于其研究和实践尚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此刻我国又处于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时期,因此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学习和研究去完善我国景观建设的理论体系,才能更好地指导于实践。

(一)国内外景观的现状

西方早期对景观的营造和研究是从模仿自然的美学理念出发,将其人工化,以设计或观察者的主观审美取向为标准,较少涉及其他诸如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人们开始认识到单纯强调从视觉美感来评判环境,割裂其环境背后的精神文化因素,容易导致对城市空间只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主义的追求。因此对景观的研究也开始了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入手,并更多地侧重于追求个性化,多元化,人性化,同时将生态环保也列为景观设计的基础前提之一。

目前国内的景观建设和发展速度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对景观本身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物质属性的表象与实践上,有少部分引入了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如将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的研究成果的融入,但也只是在传统的景观设计基础上点缀着一些社会科学。而大多数新建的人文景观呈现形式化、同质化、空洞化的特征,追求速度、追求形式、追求当下的经济价值,忽略了超越其物质实体之上的功能、文化、生态价值。

(二)存在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目标促进了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急速膨胀,城市公共空间不断增加,广场、街道、公共绿地的景观兴建成为许多城市提升城市形象的重点工程,但数量的增加掩盖不了存在的问题。理论深化发展的速度赶不上实际建设的速度,势必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今各地城市当中的景观面貌雷同,呈现模式化;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对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批量兴建的景观不仅没有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反而给城市环境带来更大的负担。

与旺盛的建设规模相比,国内对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却相对匮乏,而且研究内容大多还停留于其物质属性,包括形态、色彩、材质、风格等外在表象方面,而忽视其更多角度的内涵。形成了当前景观行业极速发展却理论支撑不足的矛盾局面,对景观的发展及城市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二、提出问题

“我们的城市公共空间太少关注普通人。”这是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蔡永洁教授对于我国城市建设问题发表的最有感触的一句话。这句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我国城市公共空間及景观设计当中存在的问题:缺少对人的关注。这也表明了我国目前多数的景观还停留在外在形式的表现上,没有真正做到为大众服务,出发点和研究角度都存在问题。

三、提出设计方法

基于以上我国景观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景观设计的方法提出了三个新的研究角度。在景观设计中,针对不同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出发去分析、解决问题。空间的划分、文化的体现及对主体的关注都应从其相应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方法和对策。

(一)空间角度——加强现场空间体验

设计景观园区,我们通常都是从平面入手考虑区域划分,将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组织起来,先规划出平面布局,再进一步填充细节,抬升空间高度。然而景观并不是平面的东西,而是三维空间中的立体形态,不仅有X轴和Y轴的尺度,更有Z轴上的延伸。如果从平面出发而忽略现场的空间体验,那么出发点就错了。

我们应该从空间出发,到现场去体验真实的场地状况,感受现场的蓝天白云、流水山石、地形起伏变化、动植物的特色甚至是现场空气中的味道,这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身心感受。这与坐在电脑前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是截然不同的。设计者在现场也会迸发出一些奇妙的灵感,用自己的真实感受去引导实际的创作,经过这样一个磨练的过程,设计出的作品一定会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更加引人入胜,从而获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合适的比例尺度是一个园林成功的要素之一。对于园林景观中植物和其他构筑物的尺寸把握和设定也可以在这一环节中初步完成,在本人的第一视角和各个感官的指挥引导下,能够得出最科学、最适宜普通人的比例尺度,从而进行整个景观园林的大致构思安排和整体尺度把握。这样能够使得各景观元素更加紧凑连贯,并且符合游客的游览视角,在视觉上和功能上达到最大程度的统一。

(二)人文角度——感受当地文化

当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就会产生心理归属感与认同感。这种“熟悉的环境”与每个人心中的“故土情结”紧紧相连,其物相表征就是各地灿烂的独特的地域文化。要传承和发展这种地域文化,首先必须要透彻的了解当地的本土文化。

首先,设计者在设计作品之前,有必要在当地生活数日,与本地居民共同生活,切身实地地体会当地的民俗、民风,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心理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在日常生活及集体活动中对当地居民生活习惯的观察及与他们的接触交流中获取最前沿、最直接、最有效的信息资源。

其次,设计者也可以通过当地的历史博物馆、资料馆、图书馆等途径全面地搜集整理该地的文化信息,经过后期的艺术化提炼运用到景观园林的设计中去。将景观赋予特殊的文化内涵,使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样设计出的景观作品才能真实丰满的展示出当地文化的精髓,自然而然的流露出其所包涵的文化内核。使景观这个载体成为当地文化传承和展示的平台,充分发挥它的文化职能,以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完成更高层次上的意义。

(三)人的角度——关注普通人

设计者在当地居住的时间里,要将自己视作当地居民中的一员,与他们同吃、同住、同乐、同劳动,这样能在最大程度上获得与他们近似的心理感受和最真实的当地生活体验。这与作为一个旁观者去做现场调研、搜集资料或者做问卷调查的结果是大不相同的。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往尽快融入到当地生活中去,让自己的眼睛和身心去体会真实的感受,并听取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工作性质人群的不同意见,结合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差异,让这个“主体”的需求引导整个设计方案的方向,从而使设计作品能够真正的表达人的情感,更充分的服务于人。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者能快速发现一些设计中常被忽略的细节问题,避免纸上谈兵带来的不切实际的问题。可以了解到当地居民最真实的生活习惯、对未来生活环境的期望和憧憬以及各种不同人群的相似需求和特殊需求。综合整理这些信息,从关注基层普通人群的角度出发进行景观设计活动,才能创作出具有当地特色、体现地域文化并且最大程度的满足居民精神需求和功能需求的景观作品。

四、结语

人文景观及其所包含的深层含义是一股城市文化传承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机力量,它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的平台和重要的空间媒介,具有维系社会文化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意义。

人文景观对于一个城市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价值,要使我们的城市景观建设发挥更大的意义,首先就应该多角度地剖析景观的深层内涵,研究景观的地域性、文化性、生态性、功能性等;其次应转换研究视角,从多个角度入手研究景观设计的方法策略,从城市规划的宏观角度、地域环境的制约角度、小空间的环境角度以及服务区域的使用者的角度等全方位衡量研究;最后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还要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加尊重人文景观及生态环境本身,从关注普通人的角度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建立多角度全方位的人文景观设计策略。

猜你喜欢

人文景观景观设计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水经注》都城人文景观研究——以洛阳为例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日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