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教育重于泰山

2018-07-30杨凌云

魅力中国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精神传统

杨凌云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其优秀传统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传统文化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就是让我们的青少年“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文化的营养。” 我们的语文教学因为受语文课“工具论”的影响,片面强调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文化的熏陶,忽视了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和文化精神的培养。新的课程标准则要求语文课堂在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语文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应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重于泰山,语文教师有义务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去认识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主动、自觉地把语文课堂变成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场所,把语文教学过程变成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過程。

一、语文教学过程要注重传输传统文化知识。

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和信息,指导学生去了解、认识、思考、联想,从而学习和借鉴。比如教材中的诗、词、文、赋、小说、戏曲等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着传统的审美文化,道德、风俗、礼仪文化、建筑、音乐、工艺文化等,内容十分广泛。教学中,教师对这些内容稍加点化,让学生从中接触到传统文化,了解其丰富和悠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认识其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教材中那些包含着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展现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精神品质的优秀篇章,更值得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他们从中感悟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感,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等;思考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及其规律;体认大自然和客观物质世界的奥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初步的与人、社会和世界发展相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要发掘和利用教材中弘扬的科学而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传统文化理想,纠正学生思想言行上存在的不良倾向和模糊认识,从而使科学的知识,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愫、行为规范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那么语文教师怎样做到自觉传输传统文化知识呢?

(一)必须努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自觉、主动地把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到语文教学中躯,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使传统文化教育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须知,中学语文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语文工作者,同时他还是一个优秀传统文化的承传者。

(二)认真分析、研究、思考语文教材,正确认识和把握语文教材中蕴涵的传统文化内涵,运用好教材这个传统文化的载体,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求语文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分析甄别,“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吃透教材”。对教材的研究既是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师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需要。当然,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文化传播规律也是我们必须注意的。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才能有机结合。

二、语文教学过程要大力培养传统文化精神。

只注重了传统文化知识的输导是不够的,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还要大力抓好传统文化精神的培养。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不仅容纳了传统民族文化和当代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张扬着华夏民族五千年之所以生生不息、日益兴旺发达的民族传统和传统文化精神。比如,以人为本,民为邦本,天人合一,贵和持中,舍生取义,正道直行,人定胜天,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反对分裂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品格,我们不但要继承,还要发扬光大。此外,教材中还为我们树立了大量的人格榜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祖国,为了理想,终身正道直行的执着追求精神;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高尚人格;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还有表现中国劳动妇女勤劳、质朴、善良、勇敢、坚强的花木兰、江竹筠、刘胡兰等女英雄形象,教材中随处可见,举不胜举。他们惊天动地的事迹,光照人间,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做人的楷模。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发掘这些人物形象中蕴含的精神内涵,精心地选择、组合、疏导,在人物形象与学生心灵中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使学生的灵魂超越时空,与那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交流沟通,沐浴他们的人格光辉,感受他们的精神道德力量,从内心深处得到震撼和陶冶,从而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传统文化精神自然融合,自觉地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承载者和实践者。因此,语文教学要大力培养传统文化精神。

三、语文教学过程要精心塑造传统文化品行。

如果说传输传统文化知识、培养传统文化精神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过程,那么,塑造传统文化品行就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怎样让学生养成传统文化品行?一方面,我们语文教师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要善于将教材中提倡和教学中阐释的传统文化知识和传统文化精神见诸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使课外做的与课堂讲的相一致,为学生树好榜样,当好示范。另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学生躬行实践,自觉做中华民族和世界先进传统文化精神的传人。比如,要尊老爱幼,扶贫助弱,伸张正义,就要求学生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明辨是非;要自强不息,发奋有为,就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知难而进,拼搏进取;要光大天人合一的精神。就要求学生爱护环境,和谐自然;要体现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理念,就要求学生珍爱生命,崇尚文明,破除迷信,反对邪教,拒绝毒品;要正道直行,爱国爱家,就要求学生讲道德,重信誉,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热爱党,热爱祖国,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若能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地精心疏导,言传身教,那么,在传统的文化精神的潜移默化中,在优秀人物榜样力量的激励下,在教师本人师德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的传统文化品行是可以逐步培养塑造出来的。因此,语文教学过程要精心塑造传统文化品行。

语文教学课堂就是优秀文化的重要传播场所,语文教学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总之,语文教学应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重于泰山!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精神传统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拿出精神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