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读”中“悟”

2018-07-30王素香

魅力中国 2018年8期
关键词:读书课文文章

王素香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感情,在读中等到感情的熏陶。” 可见“读中感悟”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实践活动。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中“悟”,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良好的阅读策略教学、提高阅读效果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需要我们用心去研究和琢磨。以我多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的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在“读”中“悟”

一、读通课文

把课文读通,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一篇好的文章,对于喜欢读书的学生当然是先睹为快,然而由于小学生识字量的限制,不可能对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能认识,这就需要首先扫除文字障碍。而要解决文字障碍,可以求教于老师、同学,也可以借助于工具书。我们常说:字典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小学生在低年级就已经学习了汉语拼音,又学习了常用的查字典的方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字典来扫除文字障碍。因此,对于独立进行课内外阅读的学生,利用工具书既可以读通课文,又可以在查到字音的同时,了解一下字意,为下一步的熟读课文做铺垫。

这一步,通常在学生预习中完成。比如在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时,学生在预习时已经认识了“鬟、攒珠髻、绾、钗、盘螭、窄裉袄、璎络圈、嫡亲”等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那么当学生初读课文时便会觉得不那么拗口,因为每一处障碍都已经被你克服,因此不仅读通了文章,同时,学生们对“王熙凤”这个曹雪芹笔下的主要人物那种华贵的外表中不免有些俗气形象和善于察言观色、阿谀逢迎的性格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还增大了识字量,为以后进行课外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步克服了孩子们在读书中抄近路,想偷懒的做法,那种在读书中念偏旁、漏生字的情况得到了控制。而这一步实际上是初读课文,初步感知的过程。

二、读熟课文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为写作积累素材。由于小学生的读书能力有限,很难做到读一遍文章就可以读准确,因此,在读通课文之后,必须趁热打铁把文章读熟,才能不至于很快遗忘。根据心理学中有关记忆规律的原则:及时的复习是克服遗忘的最好方法。而且,扫除文字障碍之后,多读几遍达到能够熟练地朗读,做到一字不错,可以保证在以后能准确运用。

而“好书不厌百回读。”正如《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中所说的那样:你喜爱的一本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所以文章是常读常新。正如那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而在阅读教学不同的课文不同的阶段时,会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读:浏览、速读、默读、轻声读、分角色朗读等;每次也都会给学生布置不同的思考题,启发学生边读边想。

比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的第一节课时,首先让学生轻声地速读一遍课文,思考:这篇课文题目中的“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课文围绕他们讲了几个小故事?试着给每件事加一个小标题。然后再大声朗读每一件事,找出每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最后再默读一遍全文,看一看这几个小故事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几遍读下来后,他们对课文的内容、层次及写法就会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把握。这样就为下一个阶段的读懂打下了一个基础。并且在这一环节中还可以鼓励学生摘抄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扩大自己写作词汇的积累,以备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三、读懂课文

在前面两步读的基础上,孩子们凭借自己已有的语感,对文章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如果能进一步地展开阅读,并能努力地去理解每一个句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進而体会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也就在由感知到感悟,也就是“读”中“悟”,达到真正读懂文章。俗话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说的就是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对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有所领悟,才能有利于逐步形成阅读和表达的能力,就是所谓的“授之以渔也。”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点拨,尤其是通过朗读吟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熏陶的同时,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唯一的听众》一课中,面对一位很想学会拉小提琴但是拉得“像是在锯床腿”而几乎失去信心的小伙子,那位老妇人——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笑着对他说:“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清晨?”正是这诗一般的善意的谎言,感动也鼓励了这位小伙子,他重拾了自信,从此刻苦练琴,才有了后来能够在各种晚会上,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而那里站在的舞台中央的他“心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让学生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来领悟其中蕴含的意义储存在学生的脑海中。这样,只有把读文和感悟语言结合起来,学生才能从大量的读中悟到语言文字的点点滴滴的妙用。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朗读,不是生硬的要求学生读得高些、重些、慢些等等,而是让学生用心去读,读出感悟,受到感染。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对于怎样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时,我就采用朗读的方法,通过听读,跟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诵,让学生读中去悟,悟中读好,直至情真意切,让心灵颤动,刻骨铭心。出示句子“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因为之前学生已经理解了这部分文章的内容:一位朝鲜阿妈妮为了支援志愿战士,带着全村妇女,顶头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自己却累得昏倒在路旁;为救伤员老王,而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小孙子——她唯一的亲人!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先范读,让学生先听听老师是什么样的声音、语调和语气才能表达出这一强烈情感的。不仅指导了学生的朗读,同时以读促思, 帮助学生理解了句子和语段的意思,进而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真正陶醉其中,从而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培养自己爱美的情趣。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是“悟”的基础,“悟”是“读”的深入。所以,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以“读”为本,边读边悟。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就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了,终生受用不尽。”

猜你喜欢

读书课文文章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